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丘吉尔拯救英国

丘吉尔拯救英国

    丘吉尔是马尔伯勒公爵的后代,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和《纽约时报》前业主的女儿珍妮·杰罗姆的儿子,一个天生的战士和坚持己见者。丘吉尔早年曾经就读于皇家军事学院,并在古巴、印度和南非战争中担任过随军记者。1900年,丘吉尔步入政坛,进入下院任议员。开始他加入保守党,后转入自由党,1924年又重新加入保守党,历任殖民、贸易、内政、海军、陆军、空军、财政和国防大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丘吉尔坚决反对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大战中,他作为英国首相,出色地领导战时内阁击败了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

    1953年底的一天,在伦敦白金汉宫大厅内,年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把一枚英国最高勋章别在丘吉尔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胸前,授予他英国最高勋位——嘉德勋位,以此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随着张伯伦内阁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张伯伦被迫辞职。1940年5月10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紧急召丘吉尔入宫觐见。丘吉尔入宫后,乔治六世问道:“你知不知道我要召见你的原因?”丘吉尔此时虽已知道了大概,仍故意说:“我简直想不出为什么。”国王便严肃地对他说:“我要请你组织政府。”国难当头,丘吉尔当即欣然承命。

    5月11日英国战时内阁宣告成立。在战时内阁的五位成员中,有两位是工党领导人。英国工党正式成立于1900年,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主义目标和纲领的大党。工党以工会为基础,成员大多是工会会员。长期以来,工党一直是保守党的政治对手。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议员,历来就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他常常在下院的辩论中对工党领导人发起攻击和责难。但当德国大举进攻西欧,英国危在旦夕时,丘吉尔毅然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不计前嫌,联合政治上的对手一致对外。

    保守党的另一个政治对手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丘吉尔不仅与保守党的政治对手团结御敌,就是对保守党前政府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没有以个人恩怨为标准去进行处理。张伯伦下台之后,政界以及公众不少人要求对那些制定与推行绥靖政策的人进行惩处,那些人同样是丘吉尔曾经的政治对手。然而此时大权在握的丘吉尔却以国内的团结一致为大局,及时出面驳回了许多对他们进行追究和整肃的要求。他说:“如果想拿现在来裁判过去,那就会失去未来。”

    在国际关系方面,丘吉尔也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对苏联的敌对立场,在历史的危急关头,积极主张联苏抗德。丘吉尔曾经是一名极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干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庆祝世界重新恢复和平的欢呼背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们却表现出对新的世界秩序的深深的忧虑。不久,一场以武力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而丘吉尔正是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1918年底,丘吉尔在丹迪市选区发表演说,攻击布尔什维克是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他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并认为布尔什维克“很快就会把俄国拖回到动物形态的野蛮时期”。因此他竭力进行武装干涉,试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丘吉尔曾先后担任英国军需大臣和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为实施英国政府干涉苏俄内外政的一系列政策出过不少力。仅仅在20世纪20年代,丘吉尔就发表过数百篇文章并进行了无数次演说,对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内部政策进行攻击。列宁生前曾生气地说丘吉尔是“苏俄最大的仇敌”。

    然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在希特勒的巨大侵略野心面前,丘吉尔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逐渐领悟到希特勒所要吞并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国家,而是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丘吉尔就分析说,如果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其目的之一一定是为了在击败苏联之后倾其全力进攻英伦三岛。在这种战争狂人面前,如果继续固守过去的偏见,而放弃联合起来共同对敌的机会,是极不明智的。1941年7月12日,即苏德战争爆发后第20天,英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署了《英苏为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该协定规定英苏两国政府在对希特勒德国的作战中“彼此给予各种援助和支持”。1942年5月,在苏联红军胜利完成了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英苏两国政府又在伦敦签署了《英苏条约》。条约中重申了协定的主要原则,同时也载明了战后合作与互助等问题。

    丘吉尔是一位颇富天才的政治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酷的现实才使他更为充分地发挥了聪明才智,在最艰苦的关头挑起了带领英国赢得战争胜利的重担。大战期间,丘吉尔每天只休息很少时间。在敦刻尔克大溃退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彻夜不眠,倾注极大的精力亲自指挥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军事救援行动。敦刻尔克的成功突围不仅挽救了英国军队,也挽救了反法西斯的主力。当大家沉浸在兴奋和庆幸之中时,头脑异常冷静的丘吉尔却在下院提醒议员们说:“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

    就在法国向德国法西斯作最后挣扎时,丘吉尔不顾个人安危,两度亲赴法国,说服法国领导人与英国联合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共同对抗德国法西斯。丘吉尔不仅领导着全局,在局部工作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的指示下,英国迅速扩大了反坦克炮和各种常规武器的生产。丘吉尔以他特有的坚韧终于说服美国罗斯福政府以《租借法案》所规定的内容对英国给予大规模援助。他还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一系列重大战役的重要决策和战后政治经济秩序初步确立的准备工作。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在战争期间这样评论他:“丘吉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战斗,感到无比幸福。今天,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病逝,享年91岁。

    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

    1897年12月21日,斯大林出生在俄国库拉河畔一个古老的集镇上,他的父亲是一个穷鞋匠。作为一个相继夭折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斯大林的出生令她备感欣慰。

    母亲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牧区神甫,9岁时母亲就把他送进哥里的教会小学读书。教士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个贫家孩子比那些富家子弟能更轻松地朗读课文。他不仅大胆、敏捷,而且具有非凡的意志力和可贵的进取精神,贪婪地各类书籍。在校长和本地一个神甫的帮助下,他还得到了一笔奖学金,从此他就成了东正教徒学府的一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