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莫斯科红场阅兵式

莫斯科红场阅兵式

    希特勒对苏联的战争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战略,他一方面派兵入侵斯大林格勒,一方面希望及早占领莫斯科,消灭苏联红军,结束苏德战争。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从南翼向莫斯科发起了代号为“台风”的进攻,并于10月2日突破了莫斯科的苏军外围防线。战争进行到10月中旬,已有大量红军将士为国捐躯,数十万苏联人成了德军的俘虏,苏军未能有效地挡住德国从西、北、南三面对莫斯科进行的包围,莫斯科命悬一线。

    值此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调兵遣将,任命朱可夫将军为改组后的方面军司令员,负责组织几个最紧要地段的防御作战。同时迅速将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距莫斯科800千米外的古比雪夫。而斯大林本人则拒绝离开,他要留在莫斯科,誓与莫斯科共存亡。

    斯大林及其最高统帅部定下了在莫斯科近郊大量歼灭德军,坚决粉碎敌人进攻的战略方针。为了确保这一战略能够顺利实现,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依托各种防御工事,大量消耗德军的力量,以抗击敌人的进攻。这种作战策略为苏方迅速组建、调集强大的后备力量进行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斯大林还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改变当前这种不利态势,除了军事上的因素之外,还要促成首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浴血抗战。这样才能保住莫斯科,保卫全国。

    为此,苏联国防委员会于10月19日宣布莫斯科戒严,并号召莫斯科全体公民“不惜一切,配合红军,誓死保卫莫斯科”。次日,苏联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又以《阻止敌人向莫斯科前进》为题发表社论,动员全市人民在敌人到达首都之时,用生命保卫莫斯科,保卫国家。莫斯科人民热烈响应斯大林的号召,他们临危不惧,奋勇抗战,纷纷表示要在红场为列宁战斗。正是有了莫斯科乃至全国人民作为坚强的后盾,前方将士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终于挫败了希特勒在10月中旬占领莫斯科的企图。

    时间进入11月以后,莫斯科的天气更加寒冷,保卫莫斯科的作战也进入了转折关头。苏联红军虽然已将德军顽强地阻滞在外线,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莫斯科被敌人包围的险恶处境。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24周年的纪念日已经临近,值此苏联人民的重大节日到来之际,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能否安全度过24岁的生日,也有不少群众既为斯大林这位伟大统帅自身的安全担忧,又把斯大林留在莫斯科看成是一种安全和希望的象征与保证。鉴于国家、军队和人民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要,斯大林决计采取措施,进一步激励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更加充满信心,直至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尽管敌人的飞机在盘旋,前方将士在拼杀,但11月6日这一天,苏联领导人依然在莫斯科地下铁道“马雅柯夫斯基”车站的月台上隆重举行了十月革命节的庆祝大会。斯大林专门作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的报告。

    11月7日清晨,莫斯科红场上人群如潮,照例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和阅兵活动。这次传统的阅兵式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准备的,并采取了非常严密的防敌空袭措施。庆祝活动开始后,莫斯科红场上革命歌声响彻云霄。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将军直接指挥阅兵式,同时负责整个莫斯科防区的工作。

    当《斯拉夫告别曲》奏响时,斯大林庄严地站在列宁墓前,检阅了斗志昂扬的红军队伍,向受阅官兵郑重致意,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做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做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肩上,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让我们伟大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

    参加阅兵的全副武装的红军官兵,迈着雄伟、整齐的步伐在列宁墓前通过,接受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检阅,随后则以莫斯科红场为,直接开赴各个战火纷飞的前线,参加对法西斯德国的战斗。

    在敌军围困的战场上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和阅兵活动,不仅鼓舞了民心士气,同时也震慑了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