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人的想法真奇怪 > 16 古代达人遇见小人会怎么办?

16 古代达人遇见小人会怎么办?

    法律与道德,八成是为小人定制的。具体如何防小人,古人早有劝告:“遇沉沉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意思是面对沉默寡言的人,一定不要掏心掏肺地交流;见到固执己见的人,也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沉沉不语的不一定就是坏人,沉沉不语,不言而笑,则必然内藏玄机。当你掏心掏肺地同他讲话,他却沉默不语,抑或不言而笑,要么本身就不愿意与你交流,要么就是在暗自嘲讽。最为可怕的,则是悻悻自好者,有时候,他们说话很好听,但沉默时表情非常古怪。

    秦桧就是这种人。

    秦桧是个很精明利落的人,他年轻时从事“鄙业”,会修理家具、置办货物,基本劳动者会干的活儿,他都会干,因此一些士人有点瞧不起他。可他眼里有光,说话非常中听,与他交往的人,无不开心快乐。

    但是,他的沉默与微笑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阴森的地狱。没事的时候,秦桧的腮帮总是呈现出咀嚼的状态,仿佛马在嚼草,人谓之“马啖”。但凡他开始马啖,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倒霉蛋出现。倒霉蛋要么被贬谪,要么锒铛入狱,有的则被整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秦桧能害那么多人,是有原因的。

    君子是斗不过小人的,这是因为与小人交往,往往非常舒适。与君子交往,则总是听到拂心之言。而且君子高傲,对小人疏于防范,小人却不同,小人可以为了达成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在害人这件事上脚踏实地,说干就干。故而“小人能去君子、害君子”,君子却总拿小人没办法。

    千百年来,无数正人君子被小人陷害,身陷冤狱,皮肉尽毁,家族灭亡。小人得逞享利,而君子不得好死。为此,就算是贤达,也不得不学习一下如何在为民请命、鞠躬尽瘁之余应对小人的陷害。

    最为著名的能够经历许多佞臣、小人,而保全名节的人,是唐朝的将领郭子仪。

    郭子仪军功赫赫,引起了他人的忌恨以及皇帝的忌惮。权倾一时的宦官鱼朝恩正是抓住皇帝忌惮功臣的心理,栽赃陷害郭子仪。所谓“构人莫过于反”,一个人战功赫赫,只要说他想造反就行了,根本用不着什么扎实的证据。

    但郭子仪却熬死了害人无数的鱼朝恩。

    皇帝派鱼朝恩监军,但鱼朝恩根本不懂作战,又不许大将自作主张,让人家执行他的计划。一通瞎指挥,害得刚刚收复的国土再度沦陷。将士非常愤怒,要求郭子仪把鱼朝恩斩首,但郭子仪却没有那样做。他是个非常清醒的人。鱼朝恩再害人,那也是皇帝派来的,代表着皇帝的意志。要杀也该由皇帝决定,他一个将领,能杀死皇帝的意志吗?

    鱼朝恩被调回了京城,他险些被士兵打死,鱼朝恩是被郭子仪放走的,却还怀恨在心,依然要置郭子仪于死地。他便进谗言,让皇帝盛怒之下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

    朝廷内外,部队上下,没有一个人不想杀了鱼朝恩的。然而郭子仪依然选择隐忍,先把仗打完,等战争胜利后,一切谣言便不攻自破了。此时皇帝觉得对不住郭子仪,让他随便提什么条件。郭子仪却将功劳全推给皇帝和其他将领,至于祖坟被挖的事,他说自己在外打仗,毁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祖坟,害死了不知道多少人,这是上天的惩罚。

    “宰相肚里能撑船”,郭子仪的气量,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此事过后,朝中官员无不敬佩郭子仪。鱼朝恩最终被杀,而在鱼朝恩之后,唐朝又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奸臣——卢杞。

    当时的卢杞还只是个普通官员,郭子仪已然是功勋卓著的老人。退休后,他为显示自己没有任何篡权夺位之心,便以声色自娱。这个卢杞确实有才华,但极度敏感自卑。他身材矮小,长相奇丑,脸皮是蓝色的(可能是因为有大片胎记),活像一只老鼠。

    卢杞来拜访郭子仪时,郭子仪赶紧命令所有婢女和歌伎退下,不允许任何人出来,自己单独接见。他与卢杞谈了很久,等卢杞走后,家里人奇怪地问:“平常接待客人我们都在场,为什么来这么一个人却要我们退下?”

    郭子仪说:“你们不懂,这个人非常有能力,但是心胸特别狭隘。你们看见他长成那样,肯定偷着笑。笑不要紧,可你们想想,换作你是他,被人这样耻笑,能不生气吗?只不过他当时不说出来而已,内心一定羞恼无比。他若怀恨在心,未来掌握大权,你我的子孙没一个能活下来的!”

    事情果然不出郭子仪所料。卢杞成为宰相后,就开始了他的神仙操作。皇帝爱听谏言,他便伪装成忠臣,一度骗过了所有人。但实际上他嫉贤妒能,党同伐异,后来奸臣的迹象慢慢显现,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都是被他害死的。

    对下,他也露出了本来面目,他“极恣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三军将士都想活剥了他,但也都因此遭到清算。唯有郭子仪全家,非但没有被害,反而受到卢杞格外的礼遇。那时郭子仪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庇护不了子孙。若不是他当年一个小小的举动,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郭子仪有唾面自干的觉悟,卢杞也有图报之心。甚至秦桧也懂得知恩图报,秦桧专权后,曾经在他落魄时给过点滴资助的人都得到了官位。这就是权奸与普通小人的不同之处,他们可以构建劲往一处使的强力班子,靠的就是公器私用。

    对于这种人,唯有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一击致命。卢杞之死,是因为又想陷害大将李怀光,终于碰上了硬钉子,失了势,在澧州死去。

    人们有法律规范,也有道德规范,两者皆出公心,自有公断。因此,即便是小人也会畏惧公论。历史上的小人攻击君子,并不会生搬硬造,而是放大人们内心的忧虑,以公事为借口攻讦他人。

    在公事上,郭子仪严格地遵守了流程规范。而李怀光没有遵守流程,或者说没有注意到皇帝的心理。他口无遮拦,被逼得联合朱泚反叛,为部将所杀,身首异处。

    王阳明曾经遭遇过前来发牌的锦衣卫索贿。照一般情形,多少都要给点贿赂才好办。但王阳明不同,他是个致良知的人,不仅致自己的良知,也要致别人的良知。论公论私,这个钱都不该给。如果是腐儒,必然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引发锦衣卫的忌恨。但王阳明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平心而论,人家走这趟差,确实很辛苦,饭钱还是要给的,于是就让中军给了他五两银子。锦衣卫受贿,不说数千两,也要上百两,你给五两,是在糊弄谁呢?气得锦衣卫把银子扔在了地上。结果第二天锦衣卫缇骑要走的时候,王阳明亲自来送,拉着他的手,满含深情地说:“下官在正德初年,曾坐过锦衣卫的大狱,与贵司的长官和同事都很熟,从来没见过像您这样轻财重义的人!昨天拿出那点微薄的意思,只是想着寻常的礼数,却听人说您根本就不要。想来想去,我越发惭愧!您所坚持的大义,真的令下官惶恐至极啊!下官没有别的长处,只会写一点文章。他日必为您写一篇表扬递交上去!让后世的锦衣卫永远记住您的名字!”

    听闻此话,这锦衣卫缇骑无言以对,居然还有点感动。

    如果你以为王阳明真的使用了什么手段,那就错了。他经过内心扫清污浊的思考,真真切切感到了惭愧。他又明白锦衣卫的真实想法,却绝不恶意揣测。一系列坚持大义而又令人迷惑的行为,实则是用让锦衣卫相当受用的方法,启发了他的良知。

    小人的良知是扭曲的,却并非没有。这就是“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为什么就连普通人都能应变,圣人就不懂应变呢?锦衣卫的那点心思,王阳明岂能不知?只是身为学者,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要做——他要去寻找人们内心的光明。

    普通小人与权奸有很大区别,他们技巧不足,急功近利,很不耐烦。他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每件占便宜的事,都要计算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他们往往要采取极限施压的策略,有时候仅仅通过短暂的接触,就能确定对方是否可欺,继而接着检验对方的承受力,直至检测结束,判断自己是否能占到便宜。

    清初,清廷对汉民采取的政策就是依据各处反抗程度确定的。起先,农民反抗不激烈,政策就相当苛刻。百姓受不了压迫,屡次组织大规模反抗,清廷受损相当严重,并有倾覆之虞,这才逐渐调整策略,出台一些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

    古代社会,多的是系统性小人,这是基层法制不健全导致的。古代乡村更是如此,应对复杂的局面,除了武功,还有文治。武功,当然是指用拳头说话。家里的拳头越多越硬,就越不容易受辱。反过来,可以抱团取利,反压别人。文治,通常是由家里的女人负责,主要内容就是骂街,骂街的内容是揭人的短处。譬如负责分地的族长处事不公,家里男人抹不开面子,就由妇女出马,站在屋上破口大骂,揭发族长与他小姨子的丑事。再如,邻里借了钱翻脸不认,她就逢九日站在高处,揭发邻居干的丑事,从道光二年揭发到道光二十六年。

    这种行为虽然很不体面,但确实是很管用的。就连族长、甲首,面对这样一个有凶悍妇女的家庭,也只能尽量地保持公正,不被她抓住任何把柄,否则自己那点儿事会被广而告之。由于骂街很管用,也有人因为没占到便宜而骂街。他们争取的是自己的非法利益,这就与小人近似了。寡廉鲜耻,自甘下流,认知扭曲,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家人也带来不幸。

    对于悻悻不语、笑脸相迎的小人,熟人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敬而远之。倘使真的狭路相逢,欺负到自己头上,也就只能靠武功、文治,把人制住。

    世上有太多的争吵,可是,面对真正的欺辱,人总有畏难的情绪。从古到今,小人都在对别人进行压力测试。对于那些不敢直言,也不敢利用公器,爱好面子的人,就骑在他们头上凌辱;对那些不好欺负的人,则采取相安无事的策略。

    现代社会,对于小人的欺辱,人们其实有很多上达途径。面对陷害,要尽可能地保留证据,也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念,讲究方式方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