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古代当状师 > 第72章 学以致其道,实践出真知

第72章 学以致其道,实践出真知

    进入十月。

    下了一场大雪。

    张皇后实在是太想儿子了,就央求弘治皇帝,去抚宁县看看儿子。

    皇帝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儿子已经一个月没回京了,也想念得不行。

    张皇后的枕边风吹了几天,弘治皇帝彻底坐不住了。

    和谢迁简单交代几句,带着皇后、牟斌、王岳,在锦衣卫和东厂的秘密保护下,离开了京城,前往抚宁县。

    为了避免和赵梦吉见面,暴露行踪,牟斌专门下发一道公文,让赵梦吉前往镇抚司述职。

    来到了兔耳山,发现军营里依旧是空无一人。

    一打听才知道,千户大人正在碣石山。

    弘治皇帝突然造访,打了朱厚照一个措手不及。

    看着满身泥水的朱厚照,看着同样脏兮兮的丘京,张皇后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让你好好教我儿子,你却带着他种田,这是未来储君能做的事情吗?

    “你们在做什么?”弘治皇帝满眼心疼,但极力的克制。

    “种植,全新的技术。”朱厚照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子,“父皇,儿臣在这里建了十亩的暖棚,种了很多种果蔬,要不了多久,就能采摘呢。”

    “原来是在体验务农。难得你有这份心,带父皇去看看你的暖棚。”弘治皇帝心中甚慰,满意地看着丘京,“爱卿,还是你最懂太子之心,做得不错。”

    “丘大人有太子少师之风。”

    张皇后也恍然大悟,原来是丘京让太子体验民间疾苦,也对丘京称赞有加。

    “……”丘京一脸懵逼:和我有啥关系?是赵梦吉那王八蛋说我能在这里找到我的道,我才跟着种田的。谁知道,种菜这玩意儿,太他妈的让人上瘾了。

    但很快,丘京就明白了皇帝所指。

    士农工商,农桑乃是国之根本。

    每当到了开春的时候,各地的衙门就开始下乡劝农。

    皇帝也会在天坛那里,准备各种祭祀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朱厚照带着弘治夫妇走进暖棚。

    二人顿时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怪异的棚子上,虽然覆盖了厚厚的冰雪。

    冰雪?

    弘治皇帝一怔,仔细看才发现,头顶上的一个个格子,镶嵌的竟然全都是琉璃。

    琉璃,通常情况下,只有皇族才用得起,可现在……

    种菜都用上了琉璃,这朱厚照到底是为了口中欲,还是为了体验民间疾苦?

    “皇儿。”弘治皇帝语气低沉,“上面镶嵌的可是琉璃?”

    “对,正是琉璃。父皇,琉璃的透光性很好,能提供一定的光照,促进那个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搭建了烟道,通过烧柴来提升暖棚内的温度。”

    朱厚照眉飞色舞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父皇请看,这是胡瓜的秧苗,春节前孩儿保证你吃上顶花带刺的胡瓜。”

    如此反常的天气,朱厚照竟然用如此多的琉璃制作暖棚。

    这让一辈子省吃俭用的弘治皇帝,心疼得不行。

    原以为朱厚照是为了体验民间疾苦,现在全都明白了,太子就是为了自己的口舌之欲。

    “皇儿,你种出来瓜果之后,打算做什么?”弘治皇帝突然问。

    “种出来瓜果,当然挣钱发财了。”朱厚照不假思索。

    “……”弘治皇帝一捂胸口,险些一口气没上来提前驾鹤。

    张皇后见势不妙,立刻给朱厚照使眼色,可朱厚照仿佛没看见一样。

    “丘先生说,学之所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卧槽!

    丘京的额头上涌现大量冷汗:太子爷,和我有啥关系,你作死别带上我!

    朱厚照依旧说的是唾沫星子横飞,“我和老赵研究过了,会把这项技术普及到整个抚宁县,把这里作为一个试点儿。如果暖棚能带领百姓挣钱发财,那就在整个北方推广下去。丘先生说,这个叫,叫……”

    呼!

    张皇后也长出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丘京一脸懵逼地看着朱厚照,死的心都有了。

    搜肠刮肚之后,这才代替朱厚照说道,“陛下,臣称其为学以致其道,实践出真知。”

    话落,丘京整个人僵立原地,他似乎找到了他的道,似乎触碰到了那个门槛。

    脑海中,接连飘过很多先贤、前辈的话: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

    哈哈哈!

    丘京突然疯狂大笑,看得弘治皇帝等人心里直发毛。

    牟斌和王岳,也满是戒备地挡在弘治夫妇身前,搞不懂丘京在发什么疯。

    天子面前失仪,乃是大不敬之罪。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就是一句屁话。”

    “皓首穷经之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只会说不会做,终无大用。”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太子殿下一语惊醒梦中人。”

    “学以致其道,实践出真知。这就是臣一直在追寻的大道啊。”

    丘京清醒过来,兴奋地对着朱厚照一躬到底,“殿下,臣不走了,臣就跟着你在抚宁县种田。”

    “啊?”朱厚照此时是懵逼树上懵逼果:和我有啥关系?我就在我爹面前装个逼,你咋还演上我爹了?

    “殿下,臣这就去写书信,召集名儒好友,前来碣石书院教书。”

    丘京对弘治皇帝夫妇行礼之后,手舞足蹈地离开暖棚。

    弘治皇帝眼神古怪至极地看着朱厚照:丘家被称作文臣之宗,能收服丘家的心,傻儿子到底走了什么狗屎运?

    大明朝的皇帝都很难,难在无法收服文臣的心。

    现在,傻儿子竟然做到了,这让皇帝倍感意外。

    额头上一滴汗珠落下,弘治皇帝竟然感觉到一股子炙热。

    下意识地脱掉了身上的狐裘,摘掉手上的熊皮手捂,伸出手感受暖棚内的温度,不冷不热,温度刚刚好。

    牟斌搬来两把椅子,弘治皇帝和皇后轻身坐下。

    弘治帝眼里全都是宠溺,“皇儿,你继续。平时做什么,现在就做什么。”

    “是,父皇。”

    朱厚照生怕皇帝感染风寒,先是在灶坑口加了柴,提升暖棚的温度。

    而后,就跑出去拎回来两桶水。

    “你们两个别愣着了。”朱厚照看向牟斌二人,“把暖棚上的积雪除掉,工具都在外面。一定要小心,不要打碎了琉璃,父皇能不能吃上新鲜的果蔬,全靠这些琉璃。”

    牟斌二人相互对望,行礼后走出暖棚,跟着工人们一起处理暖棚上的积雪。

    阳光照射进来,弘治皇帝顿感温度又上升了很多。

    “父皇,秧苗每天都要补水,还要按时地施肥除虫锄草。不种田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的讲究。”

    “朝廷那群狗屁文人,写出来的劝农经,全都不对劲儿。让一群不懂种田的,去教别人种田,简直就是朝廷的奇耻大辱。”

    “所以,我们就用暖棚搞了这块试验田,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至少能积攒下经验。等将来技术彻底成型了,也好普及到民间。”

    皇后也脱下狐裘,挽了挽袖子,蹲下身体,查看秧苗的长势。

    她经常和太皇太后,在后宫种花种草,在这方面也算是半个行家。

    熟练地拿起铲子,松土施肥;朱厚照则是不紧不慢地浇水。

    弘治皇帝突然发现,以前的朱厚照好像被那群老师给带偏了。

    到了抚宁县之后,才找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

    虽然这个做皇帝的五谷不分,但也挽了挽袖子,加入其中。

    清理完积雪,牟斌和王岳看着暖棚里这温馨的一幕,谁也没忍心进去打扰。

    ………………

    京城,一份战报送至兵部。

    刘大夏看过之后,僵立当场,缓了许久,这才急匆匆地去找谢迁。

    此时,李东阳、刘健也全都回来了。

    还有一个很不幸的消息,李东阳的儿子因病过世了。

    本就身心疲惫的李东阳,在看到战报内容之后,仿佛又瞬间苍老了许多。

    谢迁和刘健,脸色铁青,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该死的王用敬,都告诉他按兵不动,按部就班的实施改土归流。可他偏偏不听,非要用一个胜利,振奋军心。”刘大夏气得直拍桌子,“现在好了,他也被一个女人玩弄在股掌之中。数万大军被围困,断水又断粮。”

    “改土归流,触动了当地土司的根本利益,绝不会让朝廷轻易实施下去。”李东阳的话说了一半,突然目光一凛,“不对,王用敬的战报里说,消息泄露,立刻彻查,是什么走漏了消息。”

    “彻查也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谢迁略微沉思,“刘大人,辛苦你再去一趟抚宁县了。”

    “……”刘大夏一愣,“阁老,你的意思是……”

    “顺带着把人也接回来吧。太子愿意折腾,就让他一个人瞎折腾去吧。”谢迁接着提醒道,“你一个人前去就好,别走漏了风声。”

    瞎折腾,明显是说给李东阳二人听的。

    二人相互对望,近乎异口同声,“陛下不在宫中,而是在抚宁县?”

    “听说太子殿下和赵梦吉在种瓜果。这天寒地冻的,不是瞎折腾是什么?”谢迁耸耸肩,“他们要是能种出瓜果,老夫倒立吃屎……”

    “……”李东阳二人神色复杂的看着谢迁,总感觉他立的这个坊,不是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