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谁敢叫我剃发易服 > 第261章 云台受封,三品武将——参将

第261章 云台受封,三品武将——参将

    “……”

    赵秩愣住了,他根本不知道云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就知道你不知道云台在哪里,跟咱家来吧!”

    曹化淳一挥尘尾,向李守锜告罪一声后带着一帮小太监率先离开。

    赵秩冲李守锜笑了笑,也告罪一声离开。

    尽管心中对此人不怎么感冒,但是面子上还是不能失了礼数。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李守锜眼睛微微眯起果然跟猜的一样,皇帝要单独单诏见这个赵秩。

    等封赏完毕,赵秩你小子就更有资格巴结襄城伯府了。

    “小赵将军,咱们有空再聊啊!”

    李守锜招呼一声后匆匆离开。

    转角处,嘉定伯周奎缓缓探出身子。

    原来赵秩就是跟我接触的那个边军将领啊。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管他呢,只要这小子愿意牵线搭桥,把麦饭石的销售权拿到手,本伯爵爷就有大把大把赚取银子的机会。

    乾清宫内。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个人在伺候。

    “王大伴,你看这个赵秩怎么样?”

    “可以重用吗?”

    “将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袁崇焕?”

    王承恩:“皇爷,经过刚才的观察,老奴发现此子行事规规矩矩,在所有人得到赏赐和奖赏后唯独他一人没有,而且还在地上跪了那么久,依旧没有任何怨言和不满的情绪……”

    “要不,就是此人城府极深,我们看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要不,就是赵秩此人真的对大明和陛下忠心耿耿!”

    “哦……”

    朱由检来了兴趣:“王大伴,你觉得会是哪一种?”

    “老奴觉得是后面一种。”

    “何以见得?”

    “赵秩才多少岁,根据奏报上显示,他今年才二十岁出头,这种毛头小子又没有皇室血脉,他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深的城府。”

    “王大伴的意思是赵秩此人对朕,对大明无比忠心,打心里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皇爷,委屈和疑惑肯定还是有的,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大明和皇爷的忠心也是真的。”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赵秩此人可以重用!”

    “老奴是这个意思。”

    “不过最后决定还是要靠皇爷拍板。”

    “行了,去准备一下吧,待会随朕一起去云台召见一下赵秩。”

    “老奴遵旨!”

    在曹化淳的引领下,赵秩提前到来。

    云台这个地方位于紫禁城保和殿的一处小平台。

    正因为是小平台,所以才称之为平台召见。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初登基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这里召见的袁崇焕。

    五年复辽计划就是袁崇焕在这里向朱由检提出来的。

    现在是崇祯三年(1630年)的六月。

    才过去两年时间,东江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斩了,山东半岛的牵制作用急转直下,后金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大举破关,己巳事变发生,袁崇焕下狱……

    一桩桩一件件,都令人唏嘘不已。

    有的时候,赵秩甚至会想如果自己穿越成朱由检会怎么面对明末这种内忧外患的糟糕局面。

    正思索间一声尖细的声音传来:“陛下驾到……”

    抬眼看去,一袭龙袍的朱由检在王承恩和一众护卫的陪伴下朝这边走了过来。

    “奴才恭迎圣驾……”

    曹化淳连忙跪下迎接。

    “奴婢恭迎圣驾……”

    平台四周的太监和宫女们纷纷跪下来。

    “末将恭迎陛下!”

    尽管很讨厌,内心还无比的抗拒这种动不动就跪下来的举动,可是考虑到日后的大业,赵秩还是虚与委蛇的恭恭敬敬的跪下来,和众人一起三呼万岁。

    登上平台,朱由检像一阵风一样掠过众人,来到最中间那张石凳坐定,大手一挥。

    “都起来吧!”

    “谢陛下!”

    众人起身,除王承恩、曹化淳和赵秩,还有两个手捧锦盘的太监之外,其他人都远离平台。

    趁着这个机会,赵秩瞟了一眼前方这位大明第十六位皇帝。

    按道理来讲,朱由检现在才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样子。

    其实不然,作为帝国的皇帝振兴大明王朝的重任落在他的肩膀上,再加上他立志重振大明,崇尚简朴,日夜不停的处理政事。

    他的脸上已经多了同龄人没有老成。

    看吧,等再过一些时日,大明的局势愈发的糜烂,朱由检就会少年白发,三十几岁的人会像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

    唉……

    赵秩的心情很复杂。

    其实崇祯皇帝已经尽他的努力去做了,他的风评比大多数亡国之君都要好。

    只不过大明这台帝国机器已经老旧生锈,绝大部分零件承担不起负荷,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不是皇帝努努力加加班就能摆平的。

    “赵秩,你是不是心中有委屈啊!”

    忽然,朱由检问道。

    “启禀陛下,末将不敢!”

    赵秩连忙回答。

    开玩笑,这种情况就算有也不敢明着说出来啊。

    朱由检笑了笑:“说说吧,你是如何将硕托活捉的。”

    “启禀陛下,事情是这样的……”

    赵秩把冷口关一事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没有添加什么,也没有删减什么。

    当然,他从山东济南府赶到冷口关这一段被他自动忽略了。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又问了另一个问题:“赵秩,说说看,在打这一仗之前你是怎么想的?”

    赵秩:“鞑子依靠强大的骑兵欺负我们,杀大明的人,抢大明的东西,掳掠大明的百姓,作为陛下的将士,末将怎么能容忍他们,于是就奉义父之令在冷口关苦等。”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我们等到了,末将这才有机会替陛下大败阿敏,活捉硕托。”

    对于他这番处处透着忠于大明,忠心皇帝,一心替皇帝解忧的回答,朱由检很满意。

    这才是值得培养的将领啊!

    沉吟了一会儿,朱由检让王承恩宣旨吧。

    “……”

    看到王承恩拿出杏黄的圣旨,赵秩只得又跪了下去。

    这是单独给赵秩颁布的圣旨,也是对他取得冷口关大捷、活捉阿巴泰硕托、和一系列亮眼表现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