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节将军赵秩在作战中表现英勇,忠心爱国,不畏生死……朕感念你的忠心,特册封你为参将,掌控京营一营之师,城外的一众将士都有封赏,并且编入京营……”
“朕特敕封你营为镇虏营,直接听命于朕,日常需求则由李邦华和南居益二人负责……”
赵秩心中咯噔一下,我靠,这是把我带来的兄弟一起收编到大明的禁军——京营当中去了?
参将,属于正三品武官,中级将领。
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也有负责京师守卫的将领受封参将。
像京营将领孙应元就因为战功做到参将一职,最后才升到副总兵。
参将上面是昭毅将军,昭勇将军,定国将军,再往上就是副将,总兵,龙虎将军,建威将军这些。
相对于之前的五品的武节将军,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
他已经连升四级。
从一个基层军官一跃成为中级将领。
当然,赵秩看中的并不是这个。
他看中的是京营将领这个身份。
可以领一营京营,天子禁军,这个身份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他现在只是一个参将,这个身份摆到地方上可是能牵制一镇总兵,让地方官刮目相看的存在。
看来崇祯皇帝这是要重用自己啊。
想到这里赵秩又喜又忧。
喜的是终于升官发财了。
忧的是成为一个京营将领,就意味着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事。
束手束脚不说,日后农民起义军壮大,京营可是要到处作战四处灭火,对于发展壮大计划可是非常的不利。
不管怎么样,既然皇帝已经下旨,还是接下吧。
这个时候抗旨不尊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除了升官之外,朱由检还对赵秩进行奖赏。
银子一万两,府邸一座。
一万两银子也算是破天荒了,毕竟朱由检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末将谢主隆恩。”
接下圣旨,赵秩叩谢皇恩。
“起来吧!”
朱由检挥了挥手,心情似乎好很多。
“赵秩,你可要在京营好好干啊,在关键时刻发挥大明禁军的作用,可不要让陛下失望。”
王承恩在旁边笑嘻嘻的说道。
“多谢王公公嘱咐,末将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赵秩对王承恩的感观很好,此人忠心护主,最后陪着朱由检一起在煤山上吊。
就这个举动就能吊打很多人了。
“赵秩,朕给你三天时间,处理好相关事务后就到京营点卯,尽快和李邦华、南居益他们熟络,朕还等着你再次创造奇迹名震天下,扬我大明国威。”
“曹大伴,把赵秩带出宫吧,另外把赏赐给他的府邸钥匙一起交给他。”
“遵旨!”
“遵旨!”
前一声是曹化淳说的,后一声是赵秩说的。
赵秩退下来的时候有些犹豫,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赵将军,走吧!”
曹化淳小声催促道。
赵秩想了想,还是停了下来。
“陛下,末将还有一事启奏,否则今天晚上睡不着觉。”
曹化淳急的差点现场跳了起来,你小子找死是不是,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别看陛下现在乐呵呵的,转身他都会翻脸的,杀起人来丝毫不会手软,你难道没见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下场吗,那可是人头滚滚。
王承恩则诧异的看了赵秩一眼,你小子胆子够大。
朱由检脸上并没有现出什么怒气,而是疑惑的问道:
“赵秩,你是不是想替周遇吉求情,这件事情曹化淳已经跟朕说过了,你先下去吧!”
“啊!”
赵秩向曹化淳看去。
大哥,既然你已经禀告上去了,为何不提点一下啊。
曹化淳双手抱着尘尾,眼观鼻鼻观心,根本就不像赵秩这边看。
刚才咱家已经使眼神了,可是你偏偏不听,我能有什么办法。
小子,要不是你老师孙承宗派人送信托我照顾你,咱家才不会对你的事情那么上心呢。
“陛下圣明居然查得先机,末将要禀告的正是周遇吉的事情,末将这就告退!”
赵秩不是那种不知进退的人,既然皇帝都让他退下就没有必要还在此事上面过多的纠缠了。
朱由检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他主宰不了。
现在就看周遇吉的造化了。
告退之后,赵秩在曹化淳的带领下离开平台。
当然,一路上他默默的把走过的路线记了下来。
这是他的习惯,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第一步就是熟悉路线。
待两人离开,朱由检才转过头问道:“王大伴,你感觉这个赵秩怎么样?”
王承恩犹豫起来 :“皇爷真要奴才说?”
朱由检挥了挥手 :“说吧,朕恕你无罪!”
王承恩拱手道:
“此子很有灵性,知进退,懂分寸,更难得的是他重情重义,敢为周遇吉这个有一面之缘的人站出来说实话,着实难得。”
“唯一的缺点就是他是边将出身,只怕将来走不了多高,如果以是文入武的话,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像孙督师那样成为大明栋梁。”
朱由检:“孙承宗不是收他为学生了吗?”
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比较意外 ,孙承宗怎么会收一个边将为学生。
后来他想通了,孙承宗是想通过此举为大明培养后备人才。
王承恩:“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他毕竟不是通过科举入的仕途,那些读书人会打心眼里看不起他的。”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
“是啊,孙承恩已经老了,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下来,一旦没有他的庇护,这个赵秩自然会受到那个酸儒的排挤。”
他登基之后一举铲除阉党,本以为东林党那些人靠得住。
后来发现这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又是另外一套。
朱由检这才把主意打到提拔新人这一块上面。
明年要进入的科举和崇祯元年的武状元比试,都是他选拔文武人才的手段。
现在他看上赵秩,觉得此子只要培养一下未来会是一个大才。
王承恩想了一会儿,突然出了一个主意:“陛下,不如让赵秩去读书考科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