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士无双:重返1977搞科研 > 第244章 服装企业的重要性

第244章 服装企业的重要性

    陈海峰自然知道,岛国人贪得无厌。

    和他们合作,随时都会遭遇背刺。

    迫于后续的计划,陈海峰必须略微给世嘉公司一些甜头,借此和他们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

    几年以后,陈海峰才会亮出屠刀。

    米国正逐渐将重心从毛子身上转移回国内,转移到岛国。

    收割岛国,就在最近几年。

    打压岛国经济,破坏岛国整体发展,逼迫岛国主动将货币升值。

    签订影响岛国无数年发展的广场协议。

    伴随广场协议的出现,岛国经济繁荣被摁下了暂停键,泡沫经济破碎带来的是大量失业率,无数企业破产。

    整体发展大踏步地后退。

    那个时候,依托与岛国企业的关系,陈海峰能够顺顺利利地杀进岛国市场。

    从岛国抢技术,抢人才,抢夺一切能够帮助自己和帮助龙国发展的东西。

    未来的十年,龙国将迎来两次空前的发展机会。

    一次是岛国与西方签订广场协议,经济界一片哀鸿。

    企业破产,大量技术人员流失海外,高新技术研发陷如困境。

    此时不去抄底,更待何时?

    另外一个机会则是毛子土崩瓦解。

    两者之间的情况,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人才流失,企业破产,经济一落千丈。

    另外,陈海峰也并不是像二人想的那样,没有在协议中设置一些手段。

    其他人看来,值钱的是FC游戏机。

    而对陈海峰而言,真正值钱的是依托游戏机的游戏卡。

    游戏机只是载体,游戏卡带才是能下金蛋的母鸡。

    见陈海峰这么说,二人只能将心头不解暂时压下。

    等着时间证明一切。

    陈海峰说道:“黄颖,明天,我和张君要回内地一趟,时间大概是一周,我们不在的这几天,你留在港城寻访考察一下当地的制衣行业,寻找一家有一定成衣制造能力,手头资金短缺,打算卖厂或者卖股份的成规模企业。”

    黄颖楞了一下,想了想说道:“海峰,你是打算进军服装制造业?”

    “我正是这个打算。”

    陈海峰淡淡地说道:“我们来港城也不是一次两次,比其他人更加清楚,港城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港城能拿得出手的产业,都有哪些?”

    黄颖率先说道:“港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电子制造行业上面,电子手表,收音机,录音机是他们的拳头商品,另外,港城在服装制造,塑料产品生产方面,也有着很强的优势,这几样商品,都是港城的主要出口产品。”

    “没错,服装制造。”

    陈海峰语气玩味道:“服装出口是一桩大生意,同样能够带动大量人员就业,盘活许许多多逐渐出现亏损情况的国内企业。”

    “我这次带张君回去,是准备在南方沿海城市,考察一批具有规模的服装厂和纺织厂,一旦有了结果,返回港城后,我会用老办法收购或是入股成衣制造企业,让港资企业将生产线搬迁到内地,与我选择好的内地企业合作,为咱们日后的服装出口打下基础。”

    服装制造方面,港城拥有着绝对强的优势。

    反观内地,虽然有大量的服装厂和纺织企业,但是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政策,不具备任何出口创汇的可能。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缺乏了解国外审美的服装设计师。

    种种问题严重限制了内地服装的对外出口。

    如陈海峰刚才所讲,服装生意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一桩大生意。

    50年代开始,港城陆续诞生大量服装企业。

    每年出口到海外的服装种类繁多,获利无数。

    到了80年代,港城遍地都是工厂,处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运输车辆。

    偏偏,港城土地面积有限,少量土地聚集大量工厂,导致工厂的规模都不算大。

    人工成本也在一步步地增加。

    对港城来说难以解决的生产土地问题,放在国内完全不成问题陈。

    与此同时,陈海峰将视线转移到服装制造方面,不单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大量人员就业。

    更是为他的掠夺计划做准备。

    毛子深陷泥潭,困于侵略战争。

    这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耗光了毛子的元气,也打空了毛子国内的经济。

    轻工业产品短缺,国内百姓民不聊生。

    本就不成规模的轻工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再过两三年,龙国的边境地区会出现一群特殊的群体,名字叫做倒爷。

    通过贩卖各种轻工业产品,向毛子兑换各类型的重工业产品。

    这种大背景下,衍生了无数的商业奇迹。

    一车西瓜换毛子的一辆坦克,几百吨罐头换几架大飞机。

    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将在未来变得可能。

    牛仔裤,运动服换照相机,电风扇,小汽车,属于边境倒爷常用的交易手段。

    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制造企业,通过该企业生产的服装,能让陈海峰以近乎零成本的代价,向毛子源源不断地换取各类物资和商品。

    次日,陈海峰与张君离开港城,一同前往南方各地,考察当地的服装制造企业。

    说是考察,实则是过去等消息。

    国内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和服装厂,通通归纺织工业部管辖。

    得知陈海峰有意联络一家国有纺织大厂,与港城服装制造企业进行联合生产,联合经营。

    纺织工业部方面大喜过望,安排专人抵达南方,陈海峰送了一份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名单。

    任由陈海峰随意挑选,纺织工业部方面将会全程开路灯。

    协助港资企业和内地企业联合生产。

    帮助国有厂度过经济转型期的难关。

    “陈海峰同志,名单上的几家纺织企业,都是符合你要求的万人大厂,如果你信得过我的眼光,我建议你选择国营纺织三厂。”

    代表纺织工业部协助陈海峰的企业经营科科长徐军,如数家珍地向陈海峰介绍名单上的几家国有大厂的发展史,员工数量,曾经取得的各项荣誉。

    介绍完毕,纺织工业部代表徐军,指着位于名单首页的国营纺织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