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平行世界朱允熥发起冲锋 > 第42章 实力

第42章 实力

    与此同时,朱允熥派遣白右使在大明各地积极宣传自己在东海推行的两项政策。这一行动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反响,众多处于贫困中的民众纷纷迁徙至东海,寻求改善生活的机会。

    在应天城,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既震惊又愤怒。他未曾预料到朱允熥的影响力已经如此之广。若局势继续演变,他担心自己的皇位可能面临真正的威胁。想到这一点,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他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传蒋瓛!”他果断下令。

    不久,蒋瓛迅速步入奉天殿。“臣蒋瓛拜见皇上!”蒋瓛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

    “朕问你,朕命你监视朱允熥那个逆贼,他最近有何动向?”朱元璋凝视着蒋瓛,语气沉重地问道。

    “回禀皇上,东海王朱允熥近期一直在招募兵马,扩充军队。”蒋瓛如实回答。

    “什么?他招募了多少兵马?”朱元璋闻言,顿时感到震惊。

    “据臣所知,东海王已经招募了将近十万兵马。”蒋瓛回答道。

    “十万?你们锦衣卫是干什么的,他怎么能招募到十万兵?十万兵马的粮草供应和饷银,他能负担得起吗?”朱元璋愤怒地质问道。

    在金碧辉煌的宫廷之中,气氛紧张而凝重,朱元璋的面容宛如寒霜,怒火在眼中熊熊燃烧。蒋瓛,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臣,深知此刻的危机四伏,他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身体微微颤抖,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惶恐与自责:“陛下息怒,臣等办事不力,未能及时洞察东海王朱允熥的阴谋,致使陛下忧心忡忡,实乃臣等之罪,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的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一切,他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屑:“责罚你?责罚你又能挽回什么?朕现在需要的是答案,是真相!朱允熥,这个逆贼,他究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招募到如此庞大的兵马,又是如何解决粮草、饷银乃至武器装备这些关键问题的?”

    蒋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恐惧,开始缓缓道来:“陛下,据臣下多方查探,东海王朱允熥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实力,关键在于他实施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摊丁入亩与官商一体纳粮。这两项政策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激发了他们的反心,使得那些受灾百姓和不满藩王的乱民们纷纷投效。”

    “至于粮草与饷银,”蒋瓛继续说道,“这背后更是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几年前,朱允熥率领大军远征倭国,不仅大获全胜,还占领了倭国一半的领土。他利用这些领土作为筹码,换取了倭国的一座金矿和一座银矿。这两座矿山的发现,为朱允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来源。”

    “有了这些金银作为支撑,朱允熥便开始与海外诸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易,在海外大肆采购粮食、种子以及铁铜等矿产资源。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特别注重粮食的储备与生产。据臣下所知,朱允熥还从海外引入了高产的粮食作物——红薯与土豆。这两种作物不仅耐旱耐贫瘠,而且产量惊人,据说每亩可达千斤之多。这使得他的军队在粮食供应上几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朱元璋听闻此言,不禁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他深知,在这个年代,粮食的产量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兴衰与存亡。若真有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那岂不是意味着国家的粮食问题将迎刃而解?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冲动,他迫切地想要亲眼见一见这两种神奇的作物。

    “这世上真有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臣也只是听闻,具体详情臣并不知晓。”蒋瓛答道,“但据臣所知,东海王朱允熥那个逆贼他,似乎确实在推广这两种作物。”

    “如果真的有如此高产的粮食,那……”朱元璋突然沉默了。他意识到,如果朱允熥真的有这样的粮食,那他的势力将会更加庞大。

    “皇上,臣还有一事要奏。”蒋瓛见朱元璋沉默,小心翼翼地说道。

    “说。”朱元璋回过神来,看着蒋瓛说道。“据臣安排在东海的探子回报,说东海王最近好像在研究一种叫玉米的粮食,据说产量也不低。”蒋瓛说道。

    “玉米?这又是什么粮食?”朱元璋再次震惊了,“难道这又是允熥从海外带回来的粮食?”

    “臣不知。”蒋瓛摇了摇头,“臣只是据实回报。”朱元璋再次沉默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对朱允熥的了解似乎太少了。这个孙子,竟然瞒着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想到这里,朱元璋突然感到一阵心悸。他意识到,自己必须重新审视朱允熥了。

    “还有你刚才说的倭国银矿和金矿能有多大?”

    “回禀皇上,微臣经过多方探查,确认东海王所掌控的倭国之地,实乃一块被自然慷慨赐予的宝地。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银矿与金矿,储量之巨,令人叹为观止。据微臣所知,这些矿藏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品质上乘,提纯后所产出的金银,足以令天下震动。然而,至于确切的储量数字,由于地形复杂,勘探难度极大,微臣目前尚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但根据多方估算,这些资源足以支撑东海王及其子民,乃至整个大明帝国,在无需外求的情况下,持续开采利用至少百年之久。”蒋瓛神色凝重,一字一句地禀报着。

    “百年?”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时空,直视那片遥远土地上的无尽财富。“你确定是百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微臣以项上人头担保,这些矿藏的储量,至少可供开采百年。”蒋瓛的声音虽轻,却异常坚定,没有丝毫的动摇。他深知,自己的这番话,将如何改变大明的命运,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

    朱元璋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回想起当初征讨倭国的提议被刘伯温以两个理由驳回的情景:一是路途遥远,耗资巨大;二是土地贫瘠,民风凶悍,无利可图。如今看来,这两个理由竟是如此荒谬可笑。那能开采百年的金银矿藏,哪里是贫瘠之地所能拥有的?那分明是一片遍地黄金与白银的富饶之地!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对刘伯温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他心中暗忖:“这刘伯温,身为江浙地区的代表,与海上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倭寇的接触自然不在话下。他之所以反对征讨倭国,莫非是暗中收受了倭国的好处?这该死的家伙,竟然敢如此欺瞒朕!”

    朱元璋的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他仿佛看到了那些闪闪发光的金银,在向自己招手。想象着,如果这些银子都归自已所有,自已将能如何地富国强兵,如何地造福百姓,如何地让大明帝国成为万世不朽的基业,尤其是如何让自已儿女子孙过的更好。他越想越激动,越想越愤怒,对刘伯温的怨恨也愈发强烈,恨不得刨了刘伯温的坟墓。

    然而,愤怒之余,朱元璋也意识到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这些矿藏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不能在朱允熥手里,必须在自己和自己的好大孙朱允炆手上。战争、外交、谋略……一切手段都将被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