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绝望赌徒 > 第10章 武学奇才

第10章 武学奇才

    白甜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注入这群孤独老人的心田。他们,曾是战场上的孤狼,如今却在这孩子的陪伴下,找回了久违的温情。那些因岁月侵蚀而变得冷漠的面容,在白甜的笑容面前逐渐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慈爱与宠溺。她,成了他们晚年生活中最意外的惊喜,也是他们最柔软的牵挂。

    白甜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她以一种近乎执着的热情,缠上了那位沉默寡言、步履蹒跚的瘸腿老人。每日里,她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院落之间,为老人端茶送水,无微不至。这份坚持与纯真,逐渐融化了老人心中的坚冰,让他开始敞开心扉,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个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小徒弟。

    老人们的功夫,多是战场上杀伐果断的技艺,与白甜娇小的身形似乎格格不入。但白甜并未因此退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投入到每日的苦练之中。她知道,自己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口神秘的灵泉,能让她在受伤后迅速恢复,仿佛拥有了无尽的生命力。于是,她更加大胆地尝试,更加刻苦地练习,誓要将这些刚猛的招式,化为适合自己、既能自保又能救人的独特武艺。

    在日复一日的汗水与坚持中,白甜不仅学会了老人们的绝技,更在不经意间,将这些武技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创新之中。她,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老人们的精心打磨下,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那些曾经孤独的老人们,也在白甜的陪伴下,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与乐趣,他们的晚年,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活力。在那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的观宇深处,老人们心中藏着一个不解之谜,却乐见其成地将白甜视为天赋异禀的奇材。白甜,这个名字如同晨曦中的露珠,纯净而充满希望。她非但过目不忘,更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悟性,老人们教授的武学招式,只需三番四次的演示,她便能精准复刻,犹如镜面反射,无丝毫偏差,让众人都暗暗称奇,心中暗道:“此子,真乃武学奇才也!”

    而这份不寻常的才能,在观中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却也不乏细微之处显露其非凡。观内上下,从清扫庭院的小道童到闭关修炼的高人,皆对这一切习以为常,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安排。就连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清风师父,也常在夜深人静时与清风童子(非同一人,此处为强调)低语,言谈间满是欣慰:“白甜这孩子,终是苦尽甘来。我们这群老骨头,虽无显赫身世,但与张观主昔日共赴风雨的情谊犹在,护她周全,自是不遗余力。”

    时光荏苒,一年光景如白驹过隙。白甜,那曾是瘦弱如幼鹿的小女孩,如今已脱胎换骨,身量拔高,几乎与十三岁的清风师兄比肩而立,惹得清风既喜又忧,常以多添一碗饭为誓,誓要守住师兄的身高优势,不教白甜轻易超越,那份孩子气的较真,让人忍俊不禁。

    蜕变后的白甜,一袭素净道袍,身姿挺拔如青松,脸庞半开,犹带稚气却已显露出不凡风姿。她的眉宇间藏着清逸之气,长眸中仿佛蕴含着星辰大海,闪烁着智慧与灵动的光芒。鼻梁悬胆,下巴精巧,周身环绕着一股超脱尘世的仙气,让人一见难忘。在观中,她俨然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即便是平日里淡泊名利的张观主,也终是按捺不住好奇,循着细碎的风声,步入老人们的庭院,亲眼见证这奇迹般的转变。

    张观主目光如炬,上下打量一番后,不禁喃喃自语:“此子面相,竟是枯木逢春之兆,命格之奇,世间罕见……”他手指微动,似在推算天机,脸上流露出复杂难言的神色。白甜的命运,如同被迷雾笼罩的古老传说,明明早该夭折于襁褓之中,却奇迹般地茁壮成长;明明福泽平平,却又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庇护,预示着未来将有不凡的际遇。这份矛盾与神秘,如同观中永不散去的晨雾,引人遐想,也让人心生敬畏。在白甜的世界里,晨光如细碎的银箔,轻轻洒落在习武场的每一个角落,为她那汗水浸透的衣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辉光。她刚刚完成了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武技,每一拳一脚都仿佛在与空气共舞,留下一道道看不见的涟漪。汗水,如同清晨露珠般在她额前、颈间、乃至衣襟下悄悄汇聚,闪烁着青春与坚持的光芒。

    就在这时,一位面容慈祥、眼神深邃如古潭的老人缓缓步入场中,他的步伐不急不缓,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风范。老人手中轻摇一把绘有山水图的折扇,每一步都似乎与周围的自然气息相和,为这紧张的习武氛围增添了几分闲适与雅致。

    “白甜,你的拳风又多了几分张观主,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轻抚着下颌那如同冬日初雪般洁白的胡须,脸上洋溢着春风化雨般的和煦笑容,“小甜啊,别怕,老朽只是心中有些疑惑,想与你细细道来。”他的声音温暖而深沉,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阴霾。

    白甜闻言,俏皮地歪着头,眼眸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观主您多虑了,我不怕。您对我的大恩大德,比山高,比海深,若不是您及时伸出援手,我或许早已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抹孤影。这份恩情,如同种子深埋我心,静待时机开花结果。”她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与真诚,让人不禁动容。

    张观主听后,笑容更加灿烂,眼角的皱纹都似乎舒展了开来,“你这孩子,心思细腻,真是难得。你所做的一切,在贫道看来,不过是行善积德中的沧海一粟。我辈修道之人,本应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你若真有所感,不妨将这份善念传递下去,将来若遇不平之事,但凭一己之力,能帮则帮,那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