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末年,世道纷纭,人才辈出。
那贾雨村自得了甄士隐的资助,赴京赶考,一举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如州知府。
他上任之初,尚能勤勉政事,为民解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恃才傲物,侮上慢下,终至被同僚参奏,惨遭开革。
贾雨村心中郁郁,无处排解,便决定游历四方,以散心解郁。他一路南行,至淮扬地界时,不幸病倒,卧床不起。幸得一位朋友闻讯赶来,将他推荐给巡盐御史林如海,说其女林黛玉正需一位良师,或许贾雨村的才学能对她有所裨益。
林如海闻听此言,便派人将贾雨村接至府中。他见贾雨村虽然衣衫褴褛,但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心中便有了几分敬意。他命人将贾雨村安顿好,又请来名医为他诊治。经过一番调养,贾雨村的身体渐渐康复。
那日,林如海设宴款待贾雨村,席间提及女儿林黛玉的教育问题,贾雨村便毛遂自荐,愿为林黛玉之师。林如海大喜,当即便拜贾雨村为西席,命他教导林黛玉读书识字。
贾雨村初入林府,便觉府中气象不同凡响。那林黛玉更是聪慧绝顶,一点即通,让贾雨村心中暗自赞叹。他尽心尽力地教导林黛玉,二人之间渐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然而,好景不长,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突然病逝,林黛玉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贾雨村见状,心中也是难过不已。他常劝林黛玉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但林黛玉却难以释怀,终日郁郁寡欢。
那日,贾雨村在府中闲逛,偶遇一位故人。那人身穿华丽,面容肥胖,正是昔日相识的古董商冷子兴。二人相见,皆是大喜过望,连忙上前行礼问安。
冷子兴见了贾雨村,便问道:“雨村兄,你何时来的此地?为何不曾告知于我?”
贾雨村闻言,叹息道:“我因被朝廷开革,心中郁闷,便决定游历四方。如今行至淮扬,不幸病倒,幸得林如海大人相救,又拜我为西席,教导他女儿读书。”
冷子兴闻言,点头道:“原来如此。雨村兄,你虽遭此劫难,但才华仍在,将来必有出头之日。”
贾雨村闻言,苦笑一声,道:“出头之日?我如今已心灰意冷,只愿能安稳度日,便已足矣。”
冷子兴见状,便不再多言。他沉吟片刻,道:“雨村兄,你可知那金陵贾府的情况?”
贾雨村闻言,心中一动,道:“贾府?我昔日曾有所耳闻,却未曾深究。你且说来听听。”
冷子兴便道:“那贾府乃是个钟鸣鼎食之家,世代为官,富贵已极。如今府中的世袭爵位,已由贾赦、贾政两房执掌。那贾赦之子贾琏,也是个风流人物;贾政之子贾宝玉,更是衔玉而诞,自幼便与众不同。他虽不爱读书,却爱与女孩玩耍,府中上下皆宠爱于他。”
贾雨村闻言,心中暗想:“那贾宝玉想来也是个奇人,若有机会,定要见上一见。”
冷子兴又道:“雨村兄,你如今虽暂居林府,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那贾府之中,人才济济,你若能投身其中,或许能有所作为。”
贾雨村闻言,沉吟片刻,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如今已无心仕途,只愿能安稳度日。若有机会,定会去贾府拜访。”
二人又谈论了一番世事人情,便各自散去。贾雨村回到房中,心中却难以平静。他暗想:“那贾府既然如此富贵,我若能投身其中,或许能有所作为。但我又怎能舍下这林府师生情谊?”
他思前想后,终是难以决断。那晚,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他暗想:“人生如梦,富贵如烟。我如今虽落得如此下场,却也曾有过那段风光的时光。未来究竟如何,谁又能预知呢?”
次日,贾雨村起身梳洗,便去林黛玉的房中探望。他见林黛玉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心中也是难过不已。他劝慰了林黛玉一番,便辞别林如海,离开了林府。
他漫步在街头巷尾,心中却难以平静。他暗想:“我究竟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游历四方,还是投身贾府?那林黛玉虽然聪慧绝顶,但终究是个孤女;那贾府虽然富贵已极,但终究是个是非之地。”
他思前想后,终是难以决断。他望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不禁生出无限迷茫。他暗想:“人生究竟为何?是追求富贵荣华,还是追求心灵自由?我究竟该何去何从?”
正当他迷茫之际,忽见一位道士从身旁走过。那道士身穿道袍,手持拂尘,口中念念有词。贾雨村心中一动,便上前问道:“道长,你可知人生为何?”
那道士闻言,停下脚步,望着贾雨村道:“人生如梦,一场空幻。你若能看破红尘,便可得享仙福。”
贾雨村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暗想:“道长所言极是。我若能看破红尘,便可得享仙福。我何不随道长去修行呢?”
于是,他便辞别了尘世繁华,跟着道士飘然而去。他心中再无牵挂,只觉身轻如燕,仿佛要飞起来一般。他跟着道士走遍了名山大川,访遍了仙家洞府,终于得悟大道,成了个真正的仙人。
诗云:
贾雨村高中显宦途,恃才侮上被参革。
游历淮扬病缠身,幸遇林府得解脱。
林黛玉泪洒孤女身,冷子兴讲述贾府情。
贾雨村迷茫寻道路,终随道士得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