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府自贾母过世后,府中诸事皆有变化,荣宁二府虽仍显繁华,却已隐隐可见衰败之象。是日,正是秦可卿去世一周年,贾珍为尽孝道,大肆铺张,府内外装饰得如同白昼,各处挂满了素白的幔帐,银色的烛光映照着冰冷的大理石地,更添几分凄凉之意。秦氏生前的丫鬟瑞珠因感主恩深重,触柱身亡,一时之间,府内哀声四起,悲痛难抑。
贾珍闻此噩耗,心中虽痛惜不已,然丧礼不可因此而乱,只得强忍悲痛,吩咐人将瑞珠厚葬于秦氏灵柩旁。小丫环宝珠见状,心生悲悯,自愿为秦氏义女,愿陪主子长眠地下,以慰其在天之灵。贾珍闻言,既感欣慰又觉伤怀,遂允其所请,命人在秦氏灵前设下祭坛,供奉宝珠之名。
此时,尤氏因旧疾复发,不能出面料理丧事,心中甚是不安。贾珍虑及府中事务繁杂,恐有疏漏,便遣人请来凤姐协助管理宁国府之事。凤姐自接到消息后,心中暗自思量:“贾府虽盛,然则树大招风,若不谨慎行事,恐有不测。”于是,她整理妆容,换上一身素雅衣裳,乘轿前往宁国府。
甫至府门,只见门前白幡飘扬,府内哭声震天,凤姐不由心中一沉,暗想:“此等奢华,只怕日后会惹是非。”进得府来,只见贾珍正与众人商议丧事细节,见凤姐到来,忙起身相迎,言辞恳切:“凤妹妹,此番劳烦你了,实因家中事务繁多,尤氏又病倒,无奈之下才请你前来相助。”
凤姐微微一笑,温言道:“珍大爷不必多礼,我既为贾府之人,自当尽心尽力。只是这丧事太过奢华,恐不合圣人教诲,不如简朴些,免得招人非议。”
贾珍听罢,点头称是:“凤妹妹所言极是,我亦有此意,只是一时难以割舍,如今有你相助,定能妥当处理。”
说罢,二人便开始商议起丧事的具体事宜。凤姐细心周全,逐一安排,从祭品的选择到宾客的接待,无不考虑周到。贾珍见状,心中愈发敬佩,感叹道:“凤妹妹真乃女中豪杰,有你在,我亦可放心。”
正当二人忙碌之际,忽闻府外传来一阵异响,似有人语,又似风声。贾珍心中一动,忙派人查看,片刻后回报,说是府外有一老妇人徘徊不去,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有所求告。贾珍心中疑惑,便令来人将其带入府中。
那老妇人被引入厅堂,见众人皆着素服,神情肃穆,不禁跪倒在地,泪如雨下:“求各位大人怜悯,小妇人乃是秦氏府中旧仆,今夜梦见故主秦氏,言有要事相告,特来求见。”
凤姐闻言,心中一凛,暗想:“秦氏已逝,怎会有此奇事?”便问道:“你说秦氏托梦于你,究竟有何要事?”
那老妇人泣不成声,良久方道:“故主言道,贾府虽盛,然则根基不固,若不早做准备,恐有倾覆之危。故主还言,府中有奸佞小人,欲图谋不轨,望大人慎之。”
凤姐闻言,心中暗惊,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淡淡道:“你先退下,待我细细思量。”
那老妇人闻言,磕头谢恩,退了出去。凤姐心中思量再三,决定暂且不动声色,暗中派人调查此事。是夜,凤姐独坐房中,心中翻江倒海,思虑万千。她想起秦氏生前温婉贤淑,如今竟托梦警示,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敬畏之情。
次日清晨,凤姐便召集府中管家、仆役等人,逐一询问府中近来之事。众人皆言府中一切安好,未有异常。凤姐心中虽疑,却也无从查证,只得暂时作罢。
数日后,丧事终告一段落,贾珍感激凤姐相助,特设宴款待。席间,凤姐心中仍有牵挂,便借故离席,独自一人来到秦氏灵前,焚香拜祭。香烟缭绕之中,凤姐默念秦氏托梦之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正此时,忽闻身后传来一声轻叹,凤姐回头望去,只见一女子身着素衣,面容清丽,正是秦氏。凤姐心中一震,连忙跪倒在地:“秦姐姐,是你吗?”
秦氏微微一笑,轻声道:“凤妹妹,多亏你相助,贾府才得以度过难关。只是府中隐患未除,还需你多多留心。”
凤姐闻言,心中更是敬佩,连忙问道:“秦姐姐,府中究竟有何隐患,还望明示。”
秦氏轻叹一声,道:“府中虽有忠心之人,然亦不乏心怀叵测之辈。你须小心提防,莫让奸佞之徒趁虚而入。此外,贾府根基已弱,若不及时整顿,恐有倾覆之危。”
凤姐闻言,心中暗自记下,连连点头:“秦姐姐所言极是,我定会谨记于心。”
秦氏见状,微微一笑,道:“凤妹妹,你聪明伶俐,定能化解危机。只是切记,不可过于刚烈,以免招致祸端。”
凤姐闻言,心中一凛,连忙应诺:“秦姐姐放心,我定会谨慎行事。”
秦氏见状,心中甚慰,轻轻一拂袖,身影渐渐淡去。凤姐心中不舍,急忙起身追去,却只见空荡荡的灵堂,哪里还有秦氏的身影。凤姐心中虽感失落,却也更加坚定信心,誓要为贾府排除隐患,保家护业。
此后,凤姐便暗中着手调查府中之事,果然发现有几人行为可疑,遂一一加以处置。同时,她还着手整顿府中事务,裁减冗员,精简开支,使得府中气象焕然一新。
转眼间,春去秋来,贾府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凤姐心中虽感欣慰,却也不忘秦氏托梦之言,时刻警惕府中隐患,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深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守护好贾府这片基业。
诗评
青烟绕墓诉衷肠,金玉满堂哀旧事。
秦氏托梦警人心,凤姐智谋保家业。
荣华易逝如浮云,忠奸难辨需明鉴。
贾府兴衰皆有因,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