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梦中 > 第43章 秋韵诗成绽海棠,菊香墨染韵悠长

第43章 秋韵诗成绽海棠,菊香墨染韵悠长

    话说这日,秋高气爽,金风送爽,贾府三小姐探春忽起了雅兴,欲发起诗社。遂差人送了帖子与府中众姐妹并宝玉,邀众人至秋爽斋一聚。

    这秋爽斋中,布置得极为雅致。几案上摆着笔砚纸墨,书架上堆满了书籍画卷。窗外,几株菊花正傲霜绽放,金黄灿烂,美不胜收。

    不多时,众人陆续来到。迎春温柔沉默,惜春年幼天真,宝钗端庄优雅,黛玉风流袅娜,宝玉则是风度翩翩,满面春风。李纨也被请来,她虽寡居,却也不失端庄稳重。

    探春笑道:“今日邀大家前来,乃是想成立一诗社。咱们姐妹兄弟,平日里虽也有些诗词唱和,却不成规矩。如今有了这诗社,便可时常相聚,吟诗作对,岂不快哉?” 众人皆点头称是。

    李纨自荐掌坛,说道:“我虽不才,却也年长些,就由我来做这掌坛之人吧。” 众人也无异议。

    黛玉此时提议起别号,道:“既如此,咱们也该有个别号才是。不然,总是姐姐妹妹的叫着,也无趣得紧。” 众人皆称善。

    于是,众人便开始互相取号。宝钗道:“我就叫蘅芜君吧。” 宝玉赞道:“好极,好极!宝姐姐这别号,恰如其分。” 黛玉道:“我便叫潇湘妃子吧。” 宝玉又道:“妹妹这别号,更是妙极。”

    迎春道:“我就叫菱洲吧。” 惜春道:“我叫藕榭。” 李纨道:“我就叫稻香老农吧。” 众人一一取了别号,皆大欢喜。

    李纨道:“既已有了别号,咱们这诗社也该有个名字才是。” 众人思索片刻,黛玉道:“我看这秋爽斋中,海棠花开得正好,不如就叫海棠社吧。” 众人皆赞好。

    正说着,忽听丫鬟来报:“史大姑娘来了。” 众人忙起身迎接。只见湘云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笑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众人皆笑。

    湘云听说众人成立了诗社,兴奋不已,道:“好啊,好啊,我也要参加。” 李纨道:“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商议着做菊花诗呢。” 湘云道:“菊花诗?好极了,我最爱菊花了。”

    于是,众人便商议起菊花诗的题目来。宝钗道:“这菊花诗,可分咏菊、问菊、菊梦等题目。” 众人皆点头称是。

    宝玉道:“既如此,咱们就各自选题,回去作诗,明日再来这里评赏。” 众人皆同意。

    众人散去后,各自回房思索作诗。黛玉回到房中,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菊花,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自己的身世,不禁黯然神伤。但她又不愿被这悲伤所困,便提起笔来,写下了一首《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宝钗回到蘅芜苑,也静静地思索起来。她想到菊花的高洁,便写下了一首《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宝玉回到怡红院,却无心作诗。他心中想着黛玉和宝钗,不知该如何下笔。最后,他勉强写下了一首《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次日,众人又来到秋爽斋。李纨将众人的诗一一收了上来,然后开始评赏。

    李纨先看了黛玉的《咏菊》,赞道:“潇湘妃子这首诗,真是好极了。将菊花的神韵写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两句,更是令人感慨万千。”

    接着,李纨又看了宝钗的《画菊》,道:“蘅芜君这首诗也不错。将画菊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而且‘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这两句,更是意境深远。”

    众人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湘云道:“我觉得林姐姐和宝姐姐的诗都好,难分高下。” 宝玉则是左看看,右看看,不知该说什么好。

    最后,李纨综合众人的意见,宣布黛玉的《咏菊》为第一,宝钗的《画菊》为第二,宝玉的《访菊》为第三。

    众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便各自散去。

    此次菊花诗会,众姐妹兄弟各展才华,佳作纷呈。黛玉之《咏菊》,才情四溢,满纸哀怨,诉尽秋心;宝钗之《画菊》,笔墨生动,意境深远,腕底生香;宝玉之《访菊》,情真意切,兴味悠然。众人之作,或咏菊之神韵,或画菊之风采,或访菊之雅趣,皆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