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梦中 > 第45章 乡音再入荣国府,痴儿寻梦意难休

第45章 乡音再入荣国府,痴儿寻梦意难休

    话说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真个是蓬门荜户入华堂,又惹出一番别样故事来。

    且说那一日,刘姥姥被众婆子引着,再次踏入这荣国府的朱门绣户。府中众人见了刘姥姥,皆想起前番她来之时的种种趣事,一时间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贾母闻得刘姥姥来了,更是欢喜,忙命人将她请至跟前。

    刘姥姥见了贾母,纳头便拜,口中连连道:“老寿星安康,托老寿星的福,我们庄户人家也沾了些贵府的喜气。” 贾母笑着扶起她,道:“姥姥快起,不必如此多礼。今日你来,定要多住些时日,与我等说说那乡村趣事。”

    众人围坐,刘姥姥便打开了话匣子,说起那乡村里的家长里短、风土人情。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发出阵阵笑声。刘姥姥见众人爱听,更是来了精神,又说起一个故事来。

    “我们庄子上有个姑娘,唤作若玉。生得那叫一个水灵,恰似那春日里的桃花,粉面含春威不露。这若玉姑娘心灵手巧,绣得一手好花,便是那神仙见了,也要赞一声好。” 刘姥姥说得绘声绘色,众人皆被这若玉姑娘吸引住了。

    宝玉在一旁听得入了神,心中暗自思忖:“这若玉姑娘不知是何等模样,竟如此惹人怜爱。” 想着想着,便动了心思,要派茗烟去寻这若玉姑娘。

    宝玉悄悄将茗烟唤至一旁,道:“你速速去那刘姥姥所说的庄子上,寻那若玉姑娘。务必将她带来,我有话要问她。” 茗烟领命而去。

    这边刘姥姥又说了几个故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贾母见刘姥姥说得口干舌燥,忙命人端上茶来。刘姥姥喝了一口茶,赞道:“到底是大户人家,这茶便是比我们庄上的好喝。”

    众人说笑间,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过了几个时辰,却不见茗烟回来。宝玉心中焦急,频频向外张望。

    又过了许久,茗烟终于回来了。宝玉忙迎上前去,问道:“可寻到那若玉姑娘了?” 茗烟垂头丧气地回道:“二爷,小的找遍了刘姥姥所说的庄子,也没寻到那若玉姑娘。” 宝玉听了,心中失望至极,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想是我与这若玉姑娘无缘。”

    却说这刘姥姥在荣国府住了几日,每日与贾母等人说笑,倒也自在。这一日,刘姥姥想起家中还有事,便向贾母辞行。贾母虽不舍,但也不好强留,便命人给刘姥姥准备了许多礼物,又送了她一些银子。刘姥姥千恩万谢,带着礼物离开了荣国府。

    刘姥姥走后,宝玉心中仍对那若玉姑娘念念不忘。时常想起刘姥姥所说的故事,心中暗自叹息。

    且说这一日,宝玉独自在园中闲逛,心中烦闷。忽见那桃花树下,一个女子的身影一闪而过。宝玉心中一动,忙追上前去。那女子见有人追来,跑得更快了。宝玉紧追不舍,终于在一处假山后追上了那女子。

    宝玉定睛一看,只见那女子生得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恰似那刘姥姥所说的若玉姑娘。宝玉心中大喜,忙上前问道:“你可是若玉姑娘?” 那女子见宝玉仪表堂堂,心中也有几分欢喜,回道:“公子如何得知我的名字?” 宝玉便将刘姥姥在荣国府中所说的故事告诉了她。

    若玉姑娘听了,微微一笑,道:“原来如此。公子既是荣国府的贵人,为何会对我这乡野女子感兴趣?” 宝玉道:“姑娘生得如此美丽,又心灵手巧,我自然是心生爱慕。” 若玉姑娘听了,脸上泛起一抹红晕,道:“公子谬赞了。”

    宝玉与若玉姑娘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宝玉恋恋不舍地与若玉姑娘告别,约定改日再来相见。

    自那以后,宝玉时常与若玉姑娘相见,两人感情日益深厚。然而,这世间之事,岂能尽如人意。荣国府中,众人渐渐得知了宝玉与若玉姑娘的事情,纷纷议论起来。

    贾母得知此事后,心中不悦。她认为宝玉身为荣国府的公子,怎能与一个乡野女子来往。于是,贾母命人将宝玉叫来,道:“你身为荣国府的公子,当以家族为重。那乡野女子,不可再与之来往。” 宝玉听了,心中不服,道:“祖母,那若玉姑娘温柔善良,心灵手巧,我与她真心相爱,为何不能在一起?” 贾母道:“你这孩子,怎如此不懂事。那乡野女子,岂能配得上你?”

    宝玉无奈,只得暂且答应贾母,不再与若玉姑娘来往。然而,他心中对若玉姑娘的思念却愈发强烈。

    这一日,宝玉心中烦闷,便来到园中散心。忽见那若玉姑娘站在不远处,眼中含泪。宝玉心中一痛,忙上前问道:“若玉姑娘,你为何在此?” 若玉姑娘道:“公子,我听说你祖母不许你与我来往。我自知身份低微,配不上公子。今日前来,便是与公子告别。” 宝玉听了,心中大急,道:“若玉姑娘,你不要走。我定会说服祖母,让我们在一起。” 若玉姑娘摇了摇头,道:“公子,不必了。我们缘分已尽,愿公子日后珍重。” 说罢,转身离去。

    宝玉望着若玉姑娘的背影,心中悲痛欲绝。他想要追上去,却又不知该如何面对祖母。无奈之下,宝玉只得黯然神伤地回到房中。

    此后,宝玉整日郁郁寡欢,对若玉姑娘的思念却从未减少。他时常想起与若玉姑娘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悔恨。

    诗评:

    乡音袅袅入华堂,故事悠悠惹断肠。

    痴儿有意寻芳影,无奈情深缘分凉。

    宝玉倾心若玉女,却遭世俗阻鸳鸯。

    红尘多少悲欢事,皆付诗中韵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