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41章 四方共赢如幻

第41章 四方共赢如幻

    里长问道:“陈初,你还有什么事?”

    陈初说道:“先不忙说什么事。我想先问问,牛里长,最近征税情况如何?”

    牛存义叹口气,说道:“不理想啊。这个巡抚,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来就弄得鸡飞狗跳。往日霜降才征的秋税,就因为他的要求,提前到了白露,老百姓措手不及,哪来钱物缴纳?这不,大部分都拖欠着呢。反正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也不是我们牛家村一个,大不了,到时候我牛存义不当这个里长了。”

    陈初道:“牛里长,我有一计,可解烦扰。”

    牛存义道:“你有什么好法子?说来听听。”

    陈初说道:“里长,既然村民只是因为未能及时收获或者收成不足而缴不上税,何妨让他们以后再补交?”

    牛存义翻了个白眼,说道:“你这不等于没说吗?如果能这样,还要你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上面一级一级压下来,要求立刻完成秋税征收,你以为是闹着玩啊?”

    陈初道:“别急,我还没说完呢。村民以后补交,不代表现在秋税就不征收了。”

    牛存义又是一个白眼,意思是你这不还是废话吗?不过这会他没打岔,要听听陈初究竟怎么解释。

    陈初说道:“村里总有一些富有的乡绅,他们的钱放在家里生锈,何不让他们帮助村民先完税,等过后田里收成全部到手了,再让村民归还这些税?”

    牛存义哭笑不得,说道:“你以为这些乡绅是做慈善的?钱放家里就算生锈,也不至于有风险。钱借给村民完税,没有利息不说,万一借了以后村民欠收还不起怎么办?那不是鸡飞狗跳,个个忙着打官司?”

    陈初说道:“那就让村民还得起,让肯借钱的乡绅能拿得到利息。”

    牛存义疑惑地问道:“你有什么好法子?”

    陈初说道:“山跟头不是有荒地吗?让村民向乡绅借了钱完税,必须到山里开荒,再如此这般,不就是四方共赢?”

    牛存义听着陈初在耳边嘀咕的方法,不由眼睛一亮,拍了拍大腿,道:“竟然还可以这样。妙、妙啊。陈初,又怎么说是四方共赢?你说说看。”

    陈初解释道:“采用这个方法后,牛里长你完成了征税,村民完成缴税将来还可能有盈余,乡绅拿回本金还得了利息,我陈初可以获得油菜萝卜地的收成,可不是四方共赢?”

    牛存义哈哈大笑道:“陈初,真牛里长之福星也。大才!大才!果然该走科举之路,不枉牛某为你领路一番。”

    陈初道:“牛里长,事不宜迟,眼看巡抚大人征不到税,必然近日就会派人前来责问,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

    牛存义说道:“好,我们先去山跟头看看。”

    不一会,陈初和牛存义便来到距牛家村不远的牛家山。原来,牛存义说的山,便是牛家山。

    牛家山位于牛家村以东,是个无名小山,历史文献均未见记载,但牛家村却是因此山而名。

    陈初细观这牛家山,还真是未经雕琢,充满了原始的魅力。

    山体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有高大的乔木拔地而起,粗壮的树干如同坚实的卫士,伸展着繁茂的枝叶。低矮的灌木丛错落其间,嫩绿、深绿、墨绿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草丛中偶尔传来昆虫的低鸣,为这片寂静的土地增添了一丝生机。

    牛家山其实是个小型的丘陵,有着较为平缓的坡地和山谷,完全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垦种植,这和自己的预料一致。

    陈初问道:“牛里长,你说要种的话,这儿种些什么比较合适?”

    牛存义四下观看,指了指附近几乎干枯的小溪流,说道:“这附近水源不是没有,但大多不易取水,而且水量不多。最好种些耐旱的农作物,如小麦、蚕豆等。”

    陈初说道:“这么说来,想要种萝卜、油菜等需要丰富水分的作物,就很难了?”

    牛存义摇摇手,说道:“基本上是这样,除非你能想办法解决水源问题。”

    陈初道:“我应该有办法,不过要过两天。牛里长,你看这牛家山,要是开荒的话,可以开多少地?”

    牛存义看了看,心中估算一番,说道:“可开荒亩数首先受山体面积和地形限制。假设牛家山的山体面积为五百亩,其中只有一部分是适合开荒的缓坡地或者山谷间较为平坦的土地。”

    陈初看着牛4家山,说道:“假设陡坡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一百五十亩不能用于开荒,剩下三百五十亩。”

    牛存义说道:“再考虑土壤条件,如果土壤层浅薄、多石或者贫瘠的区域占可开荒面积的百分之二十,那么真正能够用于开荒的土地可以能只有二百八十亩左右。”

    陈初微微点头,说道:“不错,其它呢?”

    牛存义说道:“还有水源因素。假设通过雨水收集设施,只能满足一百亩土地的灌溉需求(假设作物为需水较多的种类),那么实际可开荒面积可能最多就是一百亩。”

    陈初笑道:“哦,牛里长,你这是保守估计。我说了,我应该有办法解决水源问题的。”

    牛存义也笑笑,道:“不过有一百亩也不错了,只不过要看效率、看收成。不然,没人愿意干啊。”

    陈初问道:“牛里长,你看估计有多少户愿意开荒?”

    牛存义道:“我估计一开始会处于观望状态,后来会越来越多。初步估计,当有二十户人家愿意开荒吧。”

    陈初说道:“那么,每户可以开荒五亩。可以啊,保守估计的可开荒面积一百亩恰好分完。后面谁再想开荒,估计位置、土壤就不一定那么好了。”

    牛存义说道:“没办法,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接受的人不会多的。”

    陈初问道:“预计每亩收入如何?”

    牛存义道:“因为是新开荒的土地,土壤肥力尚未完全培育起来,且可能存在灌溉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产量会大打折扣,预计每亩产量可能只有一石。”

    陈初道:“好,现在再去几家富裕的人家商量,看有多少人愿意参加?”

    两人来到牛家村乡绅王启德家。

    王启德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乡绅。他正手持一幅画卷,眯着眼睛,细细品味着画中的意境。

    仆人轻声通禀后,王启德放下画卷,整了整衣衫,微笑着迎出门来。

    牛存义礼貌地作揖道:“见过乡绅大人。今日冒昧前来,是为引见一位奇人。”

    王启德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陈初身上。

    陈初连忙拱手行礼,心中却想,也不知道这位王乡绅看的是什么画?会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萧绎的《职贡图》?展子虔的《游春图》?

    正自胡思乱想,只听王启德和蔼地说道:“不必多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二位进书房一叙。”

    三人步入书房,王启德请里长和陈初坐下,再让仆人奉上香茗。

    王启德看向陈初,问道:“不知这位小友有何奇特之处?”

    陈初略一思索,恭敬地回答道:“晚生初来乍到,并无奇特之处,只是知道王员外身怀济世救民之心,却苦无施行之机,是以特来拜会。”

    王启德听他说得顺耳,微微一笑,说道:“陈小友有什么好想法,但说无妨。”

    陈初说道;“今有巡抚早征秋税,村民无法完税之事,王员外可曾听说?”

    王启德点头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不只牛家村,禹城县谁人不知?”

    陈初说道:“这正是王员外大显身手,造福家乡,声名远扬的好时机。”

    王启德说道:“愿闻其详。”

    陈初当即把如何借钱给村民完税,让里长过征税这一关,并让村民开荒,开荒后村民会还本金,陈初自己归还利息,而且村民和陈初还各有益处的所谓四方共赢方案和盘托出。

    王启德听完,问道:“我凭什么相信你们?凭什么相信那些村民?”

    陈初望向牛里长。

    牛存义说道:“王员外,为了做到示范作用,这件事我也参与。我也会预支给村民秋税所需的银两。再说白纸黑字,条款都写好,各自签名画押,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启德说道:“好,我相信你,答应你便是。你们去下家吧,我建议去孙明远家。”

    也就是陈初眼尖,临别时看到了王员外仓促间来不及收起的画卷,不由面红耳赤,真是说不得,说不得,连忙转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