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乱世百年 > 第88章 率性而为 曹植错失储君之位

第88章 率性而为 曹植错失储君之位

    在曹彰离开邺城之后,有心腹曾问曹丕,为什么要给曹彰出主意,让魏王高看他。

    曹丕淡淡地说道:“我这个弟弟,从小就以‘为将’为目标。我不过是帮他完成这个梦想而已。”

    曹丕当然很清楚,曹彰在“为将”的道路上走得越成功,就越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储君地位。这样一来,唯一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就只有那个文采飞扬的弟弟——曹植了。

    曹植是个神童。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广泛涉猎。他思路敏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

    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何必请人代作呢!父亲如果不信,可以当场考我。”

    曹操依言考察,曹植果然对答如流,出口成章。

    再加上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越发喜欢文采飞扬的曹植。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让自己的孩子们登台作赋。曹植一气呵成,写下《登台赋》,曹操大为惊奇,对曹植的好感进一步提升。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曹操南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行前告诫曹植说:“当年我担任顿丘令的时候正好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理应发奋图强,好自为之!”

    实际上,由于曹操个人实力过于强悍,他的几个儿子,除了曹彰可以出去打打仗之外,很难有什么作为。不过,曹植在留守邺城的时候,表现颇为不错,以至于曹操回来之后,差一点就立其为太子。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曹操在立储的问题上一直有些犹豫。

    而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犹豫不决,难免会对下属造成影响。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拥护曹丕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植的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

    曹操曾经严令,禁止朝臣与他的几个儿子交往过密。一旦被发现,严惩不贷。曹丕方面,大部分人都比较收敛,只有吴质时常与他暗中会面、密谈。而曹植方面,杨修却经常公开与曹植同行出游,以至于曹操不得不出面提醒曹植,不要与这些官员走得太近。

    拥护曹植的杨修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划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有数次机会能当上太子。

    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率性而为,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兴致来了,饮起酒来毫无节制。

    曹植曾在醉酒之后,乘车在驰道中穿行,并擅自打开司马门,急驰而过。曹操勃然大怒,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公车令处死,对曹植的不负责任行为也大为不满。

    某次,曹操领军出征,百官送行。曹植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了一篇赞颂曹操的文章,在送行时朗读。文章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百官齐声称赞,曹操自己也听得十分舒服,只有曹丕心里不舒服。

    曹丕虽然自己也是诗人,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和曹植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所以,这个时候,曹丕无论写什么,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写不过曹植。

    “怎么办?”曹丕低声问身边的吴质。

    “简单。主公出征,哭就是了。”吴质淡淡说道。

    曹丕立刻心领神会。轮到他时,曹丕扑过去,一把抱住曹操的腿,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诉说着不舍、保重、千万小心之类的话。哭得感天动地,说得催人泪下,百官无不抹泪,曹操自己也感动得掉下泪来。

    于是,百官窃窃私语,“还是中郎将孝心可嘉啊,那一位嘛,多少有些刻意之嫌了”。“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谁记得住啊,还是中郎将诚实孝顺。”

    吴质有如此心计,曹植一伙自然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有一次,曹丕要跟吴质商谈要事,便把吴质装在柳条筐里,和丝绸一起运进府里。杨修发现之后,立刻告诉了曹植。曹植随即报告曹操。曹操马上派人去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曹丕知道后,问吴质,该怎么对付。

    吴质说:“好办。明天,再运些柳条筐来。”

    于是,第二天,曹丕故技重施,又运了一车柳条筐进府。这一回,被早已等在一边的杨修抓了个正着。杨修一面把车扣下,一面立刻向上报告。曹操这次亲自来查,一打开,全是丝绸。旁边的曹丕双手一摊,一脸茫然。

    曹操看向杨修,问道:“怎么解释?”

    杨修无言以对。

    就这样,在曹丕和曹植的明争暗斗中,手握一把好牌的曹植越打越臭,终于输给了哥哥曹丕。

    此后,曹植依然不知收敛,恣意妄为。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令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

    这本是曹植绝境翻盘的大好机会。然而,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大悔,不再重用曹植。

    同时,曹丕的其他支持者虽然不像吴质那样时常出手,却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

    在曹操当年询问贾诩,对立储的意见时,贾诩假装没听见,仰头望天。

    曹操纳闷,问道:“文和,孤与你说话呢,没听见?”

    贾诩答道:“啊,刚刚想起个事。”

    曹操问:“想起什么事?”

    贾诩说:“想起了袁绍和刘表的事。”

    曹操立刻明白贾诩的意思了。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把位子留给了小儿子,没有“立长”,造成了最终的灭亡。

    曹昂死后,曹丕就是“长子”,该立谁,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