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用德泯仇报恩记 > 第42章 以德报怨 让功长子

第42章 以德报怨 让功长子

    伯言不服气说“就这么轻飘飘放过仇人,我反对!”

    伯镇也噘着小嘴说“我也反对!”

    德英笑着说“孩子们呀!我看这样,让你父亲讲讲他的道理。我们觉得有理,就支持觉得沒理,就反对。你们说好不好?”

    伯言伯镇齐声说“好”!

    用德说“是啊!我是说过,父仇不共载天我也说过,有仇不报非君子。在我少年时期,每天都在想着报仇二字。

    可是就目前看,元至正癸巳年的那场大难,首恶者是贾氏兄弟,他们都已死亡,其余在那次杀了人的坏人,据说有的莫名其妙地死了有的疯了有的出家当和尚了。

    这是天在报应他们啊! 其余胁从者只是抢了我们的东西,占了我们的田产,既然他们已经知罪,,愿意归还田产,赔偿损失。

    那我们也可以原谅他们,不追究他们的其它责任。况且怨怨相报何时了?此怨仇就在我这一代止,再不能往下传。

    以后我们的子孙只记恩不记仇!你们明白吗?”

    德英说“我明白,这才是您们樊家,不,我们樊家的传统,忠厚传家,宽厚待人,厚德才能载物啊!我支持您这一重大决定。”

    用德对伯言伯镇说“孩子呀!只记恩不记仇不是说在嘴上,今后你们不要把这四十八家佃户的名字往下传。

    但要永远记住艾通甫、汤旷、那以泰这三个恩人,对他们的后裔要世代相报。记住了吗?”

    伯言伯镇齐声说“记住了,不要把四十八家佃户的名字往下传,要记住艾通甫、汤旷、那以泰三个恩人,对他们的后裔要世代相报!”

    不几天,伯坚送状子回到家,他对父亲说“胡知府对本案十分重视,他说,当今皇上推行仁政,虽是旧朝之事也会严肃处理。

    况且曾经答应过父亲,亲自处理。只是这个阶段太忙,过几天一定亲赴宁州审理此案。”

    用德说“坚儿呀!我们不告状了,你明天再去府里一趟,把状子撤回来吧!”

    伯坚一怔,不解地问“为什么呀?”用德把道理再向伯坚讲一通。伯坚伸着大拇指说“爸!您真伟大!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您比宰相肚还要大。我支持您,明天我就去撤诉。”

    用德撤回状子,不告了四十八家佃户的消息,似一股春风吹遍宁州、平江之地,吹得人心暖洋洋。

    闻者无不称赞樊家的仁德善良,当事者无不热泪盈眶,感恩载德。

    当晚就有四十八户佃户中还未交还田产和租粮的人,主动来到樊家,仍然负荆请罪,无条件归还田产和十六年来的租粮。

    用德就这样以一个“仁”字恢复了所有祖业。

    这正如鲁迅先生的诗《题三义塔》中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不过这家大业大,忙坏了用德父子,既要管粮食,又要管田产,重新订契约,伯言、伯镇还要读书。

    德英劝说“请两个帮工吧!别累垮了身子。”

    用德说“请是想请,人难找啊!”

    那天晚上,施成可、吴思恭来到樊家,对用德说“樊老爷!您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想来您家帮帮忙。

    就像艾通甫那样忠心耿耿为您家办事,望能答应我们。”

    用德痛快地答应道“那好呀!你们这样的帮工,我请都请不到,那就从明天开始吧!”

    从此二位就像樊家的亲人一样与樊家生活在一起。

    又过了一年,樊家又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用德的仁义,德英的贤惠,伯坚、伯言、伯镇的能干在乡邻传颂。

    这正如当地古人说:“善恶到头终有报,请看樊家和贾家。”

    一天,樊家新屋地场上停着一顶官轿,用德忙带领全家出来迎接。

    从轿子里走出一个官员,原来是胡知府。用德忙上前施礼说“不知胡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胡知府说“突然造访,有些冒昧,望德公海涵。”

    用德说“哪里,哪里,今早喜鹊叫,知有贵人到。快请进屋!”

    胡知府来到堂前坐下,对用德说“今来一是拜访,我们龙安寨上一别,转眼几年了,特来看看你。二是想再次请你出山,为国家效力。当今皇上英明,鼓励耕作,税产增多,正是用人之际。

    皇上颁旨,要我们举荐贤才,担当重任。因此我想你出来任个千长怎么样?”

    用德说“谢谢大人的美意,我无德无能,不敢担当此任。况且我身体不好,经常头痛,别误了国家大事。”

    胡知府说“你就别谦虚了,最近官府盛传你撤诉不报仇了,而且只记恩不记仇,以德报怨,这是值得颂扬的大德啊!”

    用德说“这都是我儿子伯坚的主意,都误传是我了。”

    胡知府十分高兴地说“伯坚小小年纪就如此仁德,今后一定鹏程万里。那么,我举荐你儿子伯坚出来当千长,你该同意了吧?”

    用德说“同意!同意!多谢大人栽培。伯坚,快过来拜谢恩师。”

    伯坚跑过来向胡知府便拜,胡知府扶起伯坚说“伯坚,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你就大胆干。今天你就跟我去上任,我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提拔你去修南昌德胜门城。”

    伯坚说“遵命!”

    吃过饭胡知府告辞要走了,伯坚也要离开家了。德英为儿子准备了许多衣物和日常用品。

    用德安排施成可、吳思恭跟随伯坚而去,照料伯坚的生活,协助他的工作。

    伯坚依依不舍地告别父母,走上了为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