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魂穿大汉之我来开荒 > 第89章 无话

第89章 无话

    张翰听刘彻还要将羽林卫交给自己,忙道:“陛下,臣不能领命,可将他们暂归总参谋部管辖,待日后再做打算。”

    刘彻略一沉吟,缓缓说道:“既然你不愿意,朕也不勉强,但你要记住,朝廷用人之际,谁也别想往后退一步。”

    张翰心中一凛,深知刘彻的话中之意,他深知为臣之道,说道:“臣定当铭记陛下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帝王怒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辞别了刘彻,走在宫闱的回廊中,他的脚步虽稳,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却不忘在心中反复咀嚼帝王的话,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心中的计划,不知还能不能完成。

    他回到学院,想了很多,如今的学院已经慢慢进入正轨,再也不需要他来指手画脚,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正在慢慢降低。

    一家三口在吃饭,张翰喝了几杯酒,陈阿娇看出他有心事,问道:“夫君怎么了?”

    张翰微微摇头,淡淡一笑,说道:“没什么,只是些国家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陈阿娇精明,心中虽有疑虑,却也不再追问,安慰道:“我虽一介女流,但也知道大丈夫要能屈能伸。”

    张翰听了妻子的话,心中稍感温暖,饮了杯中酒,坚定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将是我一生之抱负。”

    这个时代地位所有人,都可以不知道中华民族的苦难,但自己不能不知,就算做不到这些,那也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陈阿娇和琳儿相视一眼,不懂这是什么意思,都问:“是什么意思?”

    张翰笑道:“为天地立心,说的是在天地间找到一个精神支点,比如你说的天理。”

    “为生民立命,说的是要为天下百姓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方法。”

    “为往圣继绝学,是要接续将要断掉的道统。”

    “为天下开太平,说得就是总体目标了。”

    二姝呆了一下,不明所以,陈阿娇笑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哼,你呀,一辈子都要听我的。”

    张翰听了妻子的话,心中升起一丝戏谑,却也不反驳,只是淡淡回应:“那是自然,夫人的话,为夫自当铭记。”

    说罢,将陈阿娇搀了起来,往她翘臀上拍了一掌。

    琳儿忙去掩了房门,尽管陈阿娇这几天一直在劝导她,她还不能摆脱心中的阴霾。

    屋内温馨的气氛,冲淡了张翰心中的忧虑。

    终究是肉身凡胎,张翰每日随汉军训练,也在思索着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直到两月后的深秋,皇上召见匈奴使臣。

    朝会上,刘彻为匈奴使臣准备了坐垫,使臣道:“皇帝陛下,大单于回信说,夫余等部落同意汉朝在其部落筑城。”

    顿了一顿,又道:“但是他们不愿归顺汉朝,大单于也是无可奈何,皇帝陛下还请思量。”

    刘彻道:“既不愿归顺,汉朝筑城还有什么意义?”

    匈奴使臣微微欠身,答道:“大单于以为,只要促进货物流通,百姓从中受益,长此以往,未必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大单于想要派二十名匈奴美人,意在拉近两国关系,还请皇帝陛下收留。”

    刘彻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思片刻,点头道:“两国联姻自然是好事,朕愿将二十名女子赐给我朝廷有功之臣,贵使以为如何?”

    使臣道:“皇帝陛下对臣子的关爱,令外臣钦佩,二十名美人全是各部王爷的女儿,这也是大单于的一番心意。”

    话已明了,匈奴的公主是来和亲的,要嫁给皇室宗亲。

    刘彻笑了笑,说道:“大单于心意,朕领了,可是我朝自有律法,每个男儿只能娶三个女子,朕也不能例外。”

    群臣闻言,均想:“律法规定官爵才能娶三个女子,以下只能娶一个,皇帝不在其内。”

    随即群臣便明白了,这是皇上在推脱匈奴使臣,堂堂上国皇帝,怎能娶四夷胡虏?

    匈奴使臣有些为难,这摆明了就是将匈奴的地位,拉低了一截,说道:“大单于说了,只要将这些女子嫁给皇室宗亲,也是一样的。”

    刘彻道:“贵使,我汉朝自有规矩,藩王不能参与朝政,此事勿要再提。”

    虽然和平拿下匈奴不太可能,但是民族融合的大趋势谁也挡不住,眼看刘彻将话说完,张翰忙道:“陛下,两国交往,贵在平等相待。”

    看向使臣问道:“贵使,这话您赞同吗?”

    匈奴使臣连声应是,张翰续道:“既如此,两国百姓也是平等。我汉朝提倡人人平等,我皇上也娶了平民。那么,不管是贵族也好,公主也罢,只要嫁我汉朝子民,都是一样的。”

    刘彻点头道:“使臣不必为难忧虑,大单于若是不同意,自可不必理会。”

    匈奴使臣作揖谢过,说道:“夫余等部落,外臣需要得到皇帝陛下的明示,也好将消息送回王庭,以作大单于斟酌。”

    刘彻道:“朕对那里,势在必得,贵使请将消息送回吧。”

    匈奴使臣点点头,说道:“关于焉支山等地,我大单于说,两国只能共同管理,不能筑城。”

    刘彻微微一笑,回应道:“共同管理,正合朕意。只是要让来往商贾遭罪了。”

    匈奴使臣闻言,心中一喜:“只要不筑城就是好事,扶余等部,愿意归顺谁都无所谓,汉军想要发动战争,就让他们去吧。”

    散朝后,张翰没有离开,来到偏殿,刘彻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张翰进来,便道:“爱卿,你对匈奴之事有何见解?”

    张翰道:“陛下,城邦的形成,需要很多年,可不予理会,但是金城郡必须建。”

    顿了一顿,又道:“今年天下大旱,可迁灾民前往金城郡,让其出力换取救灾物资。”

    刘彻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说道:“此法妙极,朕即刻下诏。灾民事大,你需要亲自去办,勿要让灾民困苦。”

    张翰领命,深知此事关系民生,不敢怠慢,立刻着手安排。

    次日,一道圣旨传遍天下,宣布修建金城郡,同时招募灾民前往,既解了灾情,又固了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