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魂穿大汉之我来开荒 > 第94章 罚去筑城

第94章 罚去筑城

    回到长安正值炎夏,没有盛大的仪式,刘彻把张翰叫到一处民宅里。

    张翰踏入宅院,只见刘彻身穿便服,坐在石凳上品茶,神态悠然。

    行了君臣之礼,刘彻道:“副院长的手段,让朝廷大臣极为不满啊。”

    张翰道:“非鲜血不能震慑,交趾等地并非死伤惨重,只是肃清了城内的反叛势力。”

    刘彻道:“朕知道你的做法,也不在乎那些军民,但你如何向朝廷大臣解释啊?”

    张翰道:“陛下,臣身为将领,保家卫国是分内之事,屠城这件事,并无不妥之处。”

    刘彻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考量,又道:“朕来告诉你,朝廷中有些声音,说你弃朝廷仁义,擅自杀戮,不顾民生。明日早朝,你自己应变答对,小心为上。”

    张翰领命,心中明白,明日早朝将是一场硬仗。他回到学院,好好休息了一夜。

    次日,天刚蒙蒙亮,他便起身准备,穿上朝服,整理仪容,心中已打好应对的腹稿。

    朝堂上,先是讨论了匈奴的事情,说他们既不愿将辽西郡东北之地让出,就该把河西走廊让出来。

    刘彻心中暗自计较,两个地方都是大汉的,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眼下是采用温和手段,还是军事手段?却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这些老臣虽然强硬了起来,说他们缺乏战略眼光,还不如说是安之若素,只想着中原这一块地方,忽视了边陲的广阔天地。

    刘彻道:“朕有几个问题,诸位想想该如何回答。我朝为何打仗?为何要扫盲?为何要发展科学?为何要提高赋税?为何要扩大领土?为何要前往西域?为何要推广汉文化?就先问这些吧。”

    每个问题都好回答,但是串在一起,却让众大臣显得有些困惑。

    有人道:“陛下,打仗为了保土安民。”

    “打通西域是为了通商。”

    “推广文化是我朝恩德。”

    “科学可以加强我朝实力。”

    “扫盲可让政令更好推广。”

    “提高赋税可以增加收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刘彻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瞧了一眼张翰,道:“副院长来回答。”

    张翰沉思片刻,答道:“陛下,臣以为这一切举措,皆是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后面几个问题,想必是为了不打仗。”

    刘彻点头道:“不错,这些问题,确实是为了不打仗而问。”

    张翰道:“扫盲,可提高人均知识水平,我朝才能发展科学,才能有更多的人才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提高赋税,也只是提高了商人和收入较高人群的税收,和百姓无关,这样能使财富更合理地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领土扩张,则不必多说,想统治新的地方,必须有武力震慑,再加上文化浸润,方能长治久安。

    “这一切都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否则一切皆是空谈。强军不仅仅是装备的更新换代,也要加大思想教育。

    “对于汉军不能到达的地域,则可以使用文化交流、商贾贸易、合纵连横等手段予以影响。

    “总而言之,没有科学技术的应用,就不能发展出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扫盲,就不会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不会有繁荣的经济作为基石。

    “臣言辞不顺,望陛下听之。”

    刘彻道:“教育、军事、文化、贸易、农业、工业、医学,缺一不可,朕听学院里有人在说什么‘金融’,朕看也可以加入进去。

    “这些将是大汉未来的战略,其中‘农’是重中之重,其次是教育、工业、军事、医学。文化与贸易应当并进,配合教育共同发展。

    “金融则是贯穿其中的纽带,朝廷须尽快设立金融部门来替代少府,统筹管理国库。

    “为了统筹规划,朕将实行‘官山海’计划,此‘官山海’非管仲所提,朕要将全国所有的资源,纳入朝廷管理。”

    张翰一听,这不就是国有计划吗?刘彻现在提出来,显然有些过早了,但细想之下,却也觉得并非不可行。只要措施得当,用人精准,此计划定能推动我朝更快发展。

    “陛下,当年管仲提出此策后,齐国将税收加入盐铁等商品中,使齐国变强。而我朝富有四海,这样做恐会加重百姓负担。”

    “陛下,若是这样,等于彻底将藩王的封地削除,恐会天下生乱。”

    刘彻道:“朕知道这件事情牵扯甚广,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由学院牵头拟定计划,呈上来后再行讨论。”

    此事告一段落,朝堂陷入安静,众人都瞧了眼张翰。

    终于有人开口道:“陛下,灞侯在平定交趾叛乱时,下令屠城,对朝廷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此事,不利于朝廷统治,还请陛下降罪。”

    “汉军威武之师,自有铁律,此去平叛将汉军变成了毫无人性的屠夫,灞侯有什么说的吗?”

    张翰道:“屠城之令,是我下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我问问诸位,和狼打交道要用什么?”

    “哼,真是巧言令色,狼是凶残的捕食者,怎能与我汉军相提并论?”

    张翰道:“交趾等地的军民不服王化,他们只认刀枪,汉军也只能用刀枪回敬。”

    “即便如此,对方多次请降,为何不受?”

    张翰道:“若接受投降,其他部落该怎么看?不用鲜血震慑,南越之地若是反叛,又该如何?”

    “陛下,灞侯弃我朝仁义不顾,百越之地恐会生乱。”

    张翰道:“礼仪和仁义他们听不懂,为了不欺负他们,才使用他们既能听懂,又能看懂的方式交谈。”

    刘彻没有说话,细细品味张翰的话语,和豺狼虎豹没有共同语言,那就让刀枪来解决争端,此事无可厚非。

    “陛下,当年项羽屠城,致使百姓离心,高皇帝举仁义大旗,百姓纷纷归附,望陛下悉知。”

    刘彻道:“好了,朕已有决断,撤去灞侯将军职衔,令其前往金城郡筑城。你们就前往交趾等地开设学堂,广布汉朝仁义,不可使其犯上作乱。”

    声讨张翰的有十几人,听到刘彻的决定俱是傻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虽不知道交趾之地的情况,但他们明白,那里与岭南相比,环境怕会更为艰苦。

    刘彻道:“众卿到了之后,勿要牢记使命,每四年可以轮换。朝廷的文化知识传播,全赖众卿了。”

    众臣面面相觑,心中纵有千般不愿,却也不敢违抗圣命。张翰面色如常,也是没想到刘彻会有这么一出。

    散朝后,刘彻单独召见张翰,君臣来到偏殿,各自就座。

    刘彻道:“与匈奴的‘走私’贸易,已有眉目。辽西郡东北之地,匈奴虽放弃了,但是各部均不同意归顺。朕想出兵,你以为如何?”

    扬州惨案,清朝鞑子十日屠杀,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