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炮灰修仙:带着模拟器抢机缘 > 023 长亭送行

023 长亭送行

    宋弯弯牵着两个堂妹,默默地走在爹娘哥哥们中间。

    此时她的心情,比刚看到枷锁时还要沉重。

    就在一刻钟之前,她看到了官差用来拉口粮的马车,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若是之前她还觉得,只要走出京城的管辖范围,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总能找到机会取下枷锁。

    那么现在,她只能说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天真。

    一副枷锁重达二十斤,男丁脚下的脚镣同样重二十斤,若是所有犯人都取下来,那就是足足几千斤重的东西,这些东西要放哪儿?

    这些枷锁和脚镣是哪怕犯人死了,官差也得将其拆下来带去流放地交差的道具,决不允许遗失在路上。

    让犯人自己扛着?

    那跟没取下来有什么区别?

    而且官差还得一直盯着,防止有人扛不动了趁他们不注意给扔了,官差又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要平白给自己增加这么大的工作量。

    所以这肯定是不行的。

    放在拉口粮的马车上?

    可马车上又能放多少?

    一辆马车承重差不多一吨,也就是两千斤左右,除去马车本身的重量和赶车人的重量,大约可以放一千六百多斤的货物。

    她们这个队伍有一百多名流放犯人,和二十一名官差。

    犯人不能吃饱吃好,起码也不能给饿死,一天三顿下来,怎么也要四五两重的口粮,而官差要吃饱,一天三顿主食加配菜,不会少于两斤。

    照这样算,他们这个队伍每天需要消耗九十斤左右的口粮。

    如果马车上放了五天的口粮,那就是四百多斤,算上官差们的锅碗瓢盆水囊等物品,加起来差不多五百斤。

    剩下一千多斤的承重,顶天了也就能放五六十副枷锁。

    也就是说,即便后面能通过贿赂官差等方式取下枷锁和脚镣,也绝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取下来。

    或者说,流放队伍的大部分犯人都休想取下来。

    难怪模拟情景中,每次流放队伍遇到狼群,顺利度过危机后,都会明确提到,大伯和大堂哥二堂哥杀狼有功,官差免去了他们一家的镣铐。

    模拟情景中虽然没有枷锁,但手铐脚镣的分量想必也不轻。

    换言之,哪怕他们今天戴的不是枷锁,而是手铐脚镣,往后的一路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取下镣铐。

    就是不知道官差免去他们的镣铐收费没收费?

    宋弯弯想着想着,思维开始发散,她猜大概率是收费了的,毕竟名额有限,官差愿意给宋家名额就不错了……

    队伍的行进速度十分缓慢。

    走了将近两个时辰,一百多号人才堪堪走出西城门,之后又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拖拖拉拉走到西郊长亭附近。

    官差对此似乎早有预料,没有急着催促。

    此次流放队伍里,除了十来个之前积压在天牢的零散重犯,剩下的都是昨天被抄家的官员及家属。

    这些人平日里养尊处优,出门除了必要的配饰,连钱袋都是丫鬟小厮在拿。

    如今一个个身负枷锁,男丁脚上更多了一副脚镣,身上还负了伤,除去少数一些习过武,有点底子的勉强还能承受得住,大部分人都走得很是吃力。

    这般前提下,他们总要给人一点适应时间不是?

    毕竟他们是来押送犯人的,不是来执行死刑的,再怎么不在意犯人的死活,也不能刚上路就折腾出人命。

    长亭附近,早已经有人在等候。

    远远看见流放队伍出现,立即有人拎着包袱行囊跑上前来。

    很快,流放队伍便停了下来。

    守在队伍两边的官差们先是假意驱赶了几句,待得了犯人亲朋好友给的好处,便缓和了脸色和语气,检查了这些人带来的物品,确定没有武器和不明药品,也就放他们过去了。

    宋家人这边,前来送行之人多达三四十个。

    比宋家被流放的人还多。

    守在宋家人这边的几名官差,每个都得到了大笔好处,一时间心情极好,检查行囊和箱笼时,自然而然放宽了许多限制。

    本来匕首、药品这些都是不允许犯人携带的。

    但是看在银子的面子上,官差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了。

    除了因为银子,他们这么做,也是不想跟宋家人交恶。

    没看见宋家这都被抄家流放了,还有这么多人来为宋家人送行打点吗?

    他们现在的确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为难宋家人,但是以后呢?

    等他们押送完犯人回到京城,万一有人为宋家人抱不平,到那时,他们估计连死都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宋弯弯一眼便看见了人群中的魏三,赶忙跑了过去。

    魏三很快也看见了她,第一时间将储物袋拿出来交给她,之后提着几个行囊,走过去和宋晨宏、花若鸢夫妻说起了话。

    三人说了些什么,宋弯弯没有关注。

    因为拿到储物袋后,她的注意力又投向了正在和宋临池说话的研之等人。

    她的行囊和书本都在研之几人那里呢。

    宋弯弯走过去时,研之正眼眶泛红的看着宋临池,允诺道:“少爷,小姐,你们一路保重,待小的将家里安顿好,立刻便去寻你们。”

    宋临池闻言心中有些触动,但转念还是摇头拒绝了研之的好意。

    “不必如此,研之,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你与我们不同,你的家人都在这里,两地相隔何止千里,其间路途遥远,危险颇多,你若是去了,此一别或许便与家人再不得见。

    何况你如今的年纪,是时候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

    本来若是侯府还在,你若有心仪的姑娘,我还可以请爹娘出面与你们保媒,如今就只能靠你自己的本事去赢得姑娘的芳心了。”

    说到最后,他面带轻松地笑了笑。

    尽管身披枷锁,形容有些狼狈,少年的背脊依旧如青松一般挺得笔直,笑起来如春风温润。

    研之的眼眶顿时更红了。

    但还是跟着笑了道:“少爷,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宋家对我们已是仁至义尽,便是宋家还在,也不能因为这些小事劳烦老爷夫人。”

    至于要跟着一起去的话,却是没有再提。

    自古忠孝难两全,若是宋临池刚才点头同意了他追随,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追随,但宋临池拒绝了,他心里那股子尽忠的气性,便也跟着散了几分。

    倒不是他不忠。

    只是宋临池给了他退路,他想到的便更多了。

    人不可能一辈子只有一种感情。

    宋弯弯在旁边看着,突然有些庆幸,还好她现在还是喜欢粘着爹娘的年纪,跟身边丫鬟的感情不算深厚。

    不然她真不敢想,分离的时候会多难过。

    等主仆二人告别的话说的差不多,宋弯弯总算找到机会开口:“研之,我的书带来了吗?”

    “小姐放心,您和少爷买的物品都带来了的,一样不落。”

    研之朝宋弯弯笑了笑,又偏过头快速擦了擦眼角是湿润,这才转头对身后几个拎着行囊的护卫道:“快将小姐的行囊拿出来。”

    很快,护卫们便将一个粉色行囊递了过来。

    宋弯弯接过行囊,打开看了一眼,确定自己的两本书都在,这才把储物袋放进去,绑好收口的绳子,认认真真背在了身上。

    刚背好行囊,便有人过来喊他们:“少爷,小姐,老侯……老爷子喊你们过去。”

    宋弯弯和宋临池虽然不解,但还是过去了。

    等宋家人到齐,老爷子才说起了喊他们过来的原因。

    原来是物资太多,得商量一下到底要带哪些。

    直到这时,宋弯弯才将注意力转向魏三等人送来的物资,好家伙,除了干粮药品,还有不少肉干、果脯、糕点、腊肠、香料,甚至一些名贵药材。

    此外,魏三还准备了两个精致的滚轮运杆车。

    难怪在昨晚模拟情景中,他们一家因为吃得太好被人嫉妒。

    流放路上若是连药膳都吃上了,的确有些过分。

    不过现在,她好像不用担心遭人嫉妒的问题了。

    因为现在大家戴着枷锁,魏三带来的这些东西,他们绝大部分都带不走。

    特别是魏三带来的滚轮运杆车。

    若是没有枷锁,这两个运杆车拉个百十斤的东西,不是问题。

    最后经过商议,一家人决定轻装上阵。

    没办法,大家都戴着枷锁,家里的青壮男性身上还有伤以及沉重的脚镣,想重装也不可能。

    很快,众人便挑拣出一个箱笼和十一个行囊的物资。

    除了宋弯弯和三房的几个孩子,其他每个人都要背一个行囊或者箱笼,因此这些箱笼和行囊都没有装满,最重不超过七斤。

    其中箱笼里装着一个陶罐,八个陶碗,一罐盐。

    十一个行囊里各放了一份药品,一个火折子,一份月经带。

    耐磨好走路的鞋子,大家当场换上。

    七床轻软的薄毯,每房两床,祖父祖母一床。

    容量一升左右的水囊七个,每房两个,除祖父祖母一个。

    匕首四把,每房一把,祖父祖母一把。

    这些东西,全部放在各房自己的行囊里。

    最后是四十斤干粮,这些干粮没有平均分配,而是谁的行囊重就少放些,谁的行囊轻就多放些。

    过程中,宋弯弯据理力争,保住了自己的粉色行囊。

    不过她的行囊很轻,除了《本草经》《百毒通解》这两本书和储物袋,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坚持跟上流放队伍就不错了,哪里还能让她背东西?

    装配好物资,研之、魏三等人便将行囊和箱笼的肩带拆开,绑到了众人肩上。

    之后宋家人又从剩下的物资里,拿了些吃的喝的,简单地填了下肚子,流放队伍便再次出发了。

    队伍前行的速度依旧很慢。

    宋弯弯故意落在后面,趁大家没看到,跑回去从魏三那里拿了一大包肉干和饴糖,放进了自己行囊里。

    肉和糖都是高能量的好东西,在恢复体力方面比干粮更高效。

    宋家人没选择这两样东西,她也能理解,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宋家众人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后世科学总结的营养学知识。

    在他们眼里,饴糖肉干是零嘴,比不得干粮这样的正经食物,在只能带有限物资的情况下,自然会首选干粮。

    装好肉干和饴糖,宋弯弯立刻跑回自家队伍。

    此时,流放队伍里还有不少人正饥肠辘辘,头晕眼花。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宋家,有这么多人来送行。

    特别是一个送行之人都没有的前兵部郎中罗家,连一口水都没得喝,不止饿,还非常口渴,却又不得不坚持。

    他们一家也因此走在队伍最后面。

    路过研之、魏三等人时,看到他们手里还有东西,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卖一些。

    研之几人也不是那死板的,没怎么犹豫便将剩下的物资卖了一些给罗家人。

    跟在后头那十来个零散犯人见状,也纷纷上前,凑在一起买了几个水囊和一些干粮。

    交谈间,众人得知研之等人都是前来为宋家送行的亲朋,心中顿时对宋家人都多了几分好感。

    有了水和食物,后面一路上,众人都好受了许多。

    官差没有加快前行的速度,但谁要是敢磨蹭,那鞭子是真的会挥到他们身上来的。

    一路上,哪怕是年纪最小的宋成珺,也表现得乖巧懂事。

    只在实在走不动的时候,让他哥哥宋成璋背一会儿,等稍微恢复一点力气,就跳下来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