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儒道入圣,谁说我是纨绔世子? > 第417章 科举

第417章 科举

    日子如流水一般流淌而过,平静无波,也是难得。

    雪花飘落,寒风萧瑟。

    而后又是寒冰消融,春雨如烟。

    时间转眼间,便至来年开春时节。

    明德书院之中的学子们,比往常更为刻苦。

    距离科举之期,仅剩一月之时。

    书院之中,最为清闲的,要算是姜猛。

    他同沈辰安游历几国的谈资,已然所剩无几。

    同窗学子们,耳朵全都听出了茧子来。

    对他的故事,也再提不起兴致。

    再者,学子们的心思全都放在科举之上。

    姜猛愈发觉得有些无聊起来,整日看着学堂窗外新柳的嫩芽发呆。

    “猛子,科举之期将至,不好生用心学业,发什么呆呢?”

    沈辰安看到姜猛神情,忍不住调侃一番。

    “安哥,你这话问的,让我实在难以回答。

    说的好像,只要我用心就能考出成绩。

    我是什么资质,你还不清楚吗?”

    姜猛转过脸来,垂头丧气的看着沈辰安。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楚弃疾宽慰一句。

    姜猛摇摇头,一脸苦涩。

    “我的长处不在此。”

    紧接着,他仰起脸来,目光炯炯看着沈辰安、楚弃疾二人。

    “安哥,弃疾,你们今后有何打算?”

    楚弃疾沉吟片刻。

    “若是能在科举之中,取得名次,许是会入朝堂。

    若是未得名次,到时再做思量。”

    沈辰安看着姜猛,并未答他,反问一句。

    “你呢?”

    听到安哥问询,姜猛看向窗外,正有群鸟掠过。

    “安哥,上次听你说,科举之后,镇国公要回边疆去了。

    我想跟随镇国公同去。

    在疆场之上历练几年。”

    这是姜猛多日思考,想出的答案。

    他想成为镇国公那般的人物,便要跟随镇国公的脚步。

    沈辰安看着姜猛的眼神,不知不觉间,也多了几分稳重气质。

    “想去便去吧。

    若是你心中有所向往,那脚下的路,便是最适合你的路。”

    “那你还参加科举吗?”

    楚弃疾在一旁问出一句。

    “我去了也是丢人现眼,索性便不去了。”

    姜猛双手一摊,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模样。

    三人再未多言。

    窗外青天之下又有一群鸟儿飞过。

    天气渐暖,南下的鸟儿陆续北归。

    三人视线皆是看向天边鸟群。

    看它们在空中飞着飞着,便各自飞去了不同方向。

    ……

    一月时间飞逝。

    科举之期如约而至。

    景国科举只考策论一门。

    景国各地,同时开考。

    之后科考答卷异地批阅。

    择优者,呈送陛下亲阅。

    即甲地考生文章,封合考生信息,随机分配给乙丙丁等地批阅筛选。

    此环节之中,由有名望的大儒,及府官共同批阅。

    既可免于徇私枉法,又不会错失佳作文章。

    各地批卷之人,择优呈送宫城之中。

    再由景国君王亲自审阅优等试卷。

    自其中点出前三名,即是状元、榜眼、探花。

    而后再点二十七名,为新科进士。

    再点七十人,为举子。

    另有朝中大臣,景国各大书院院长,齐聚于宫城之中,再点百人,为秀才。

    秀才者,便可乡县为职。

    举人者,可州府为职。

    进士者,可入金銮朝会,即至少会得五品官职。

    状元、榜眼、探花,视朝中官缺,及其自身才学,由陛下亲授官职。

    每三年,只取二百人。

    能上榜者,无不是人中之龙,亦或是政见有独到之处之人。

    景国科举重实用二字。

    纵是知晓再多的圣贤道理,心中无有己见,也断然无中榜之可能。

    也正是因此,景国才尽得国中人才,国力昌隆。

    沈辰安也得了神宗亲允,与其他学子一同参加科举。

    姜猛将沈辰安、楚弃疾二人送入考场,便离了梧桐、朱冬,去怡红楼中潇洒快活去了。

    他心中也明白,如这般恣意的日子,也过不了多久了。

    便能快活一日,便多快活一日吧。

    人终究会长大。

    会站在某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上,送别年少不谙世事的自己。

    于姜猛而言,这个节点,便是从明德书院结业之时。

    科举之后,也便意味着他们将要走出明德,奔赴各自人生。

    姜猛在怡红楼中寻欢作乐,只是心中再不似先前那般快活。

    他的心中蓦然生出些惆怅。

    在他此前人生之中,还未曾有过这般心境。

    ……

    明德书院学子的考场,便在明德书院之中。

    只是监考的先生教习,却是自别处调来。

    沈辰安审视着手中答卷。

    侧面需写明考生姓名、籍贯、出身等。

    答卷正面,便为白纸一张,在最上处,印有此次科举试题。

    试题唯有四字。

    “治国之道”

    其余,便尽是空白之处,考生用以答题。

    得了试卷,不多时,屋中便有沙沙声起。

    已经有考生开始答题。

    虽试题仅有四字,却是字字有千斤之重。

    一个“国”字,便代表着万千黎民百姓。

    一个“治”字,便考验着考生心中才学。

    沈辰安低头冥思,并未轻易落笔。

    距离沈辰安并不远的楚弃疾,亦在沉思。

    沈辰安望着试卷,心中思绪联翩。

    他思虑了半个时辰,仍未动笔。

    景国科举时限为两个时辰,如今,已然过去四分之一。

    楚弃疾已然斟酌落笔,挥洒笔墨。

    又是一个时辰,楚弃疾缓缓落笔。

    霎时间,答卷之上绽开金光才气,文气光柱通天而起。

    天地文钟显现苍穹之上,嗡鸣两响,为达府之文。

    同场应考考生,皆是惊异,但依考场律例,未敢喧哗。

    与此同时,沈辰安惊喜发现,楚弃疾身上有氤氲白色光华显现。

    那是浩然正气。

    同场考生,眸光之中尽显艳羡。

    楚弃疾观察自身,也是嘴角露出惊喜笑意。

    他通篇文章,皆围绕“义”字而作。

    人当为义,国同样为义。

    义邦方可德服诸国。

    人中义士,无惧小人邪祟。

    国中义邦,无惧强敌觊觎。

    也是因作文之时,心中有“义”,楚弃疾才酝酿出浩然之气。

    屋中监考先生,看向楚弃疾,也是满面赞赏之色。

    沈辰安心中似有所感,遂收回心神答卷。

    他随心点墨,笔走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