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在华夏,开局上交传送门 > 第45章 两个月,新一团的变化

第45章 两个月,新一团的变化

    “今天是个好日子~”

    新一团驻地,李云龙一边看着毛泽东军事思想,一边哼着小曲。

    鉴于李云龙已经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本就只是一介武夫的七号,便放弃了亲自教学,而是通过基地,给李云龙准备一些后世的书籍。

    别看只是几本书,其他团长想要,还得等川渝的工厂印刷完毕。

    而李云龙看的可是原籍,和副总指挥待遇相同,是花了传送额度的。

    “咚咚!”

    屋外,通讯员敲门而入。

    “团长,旅部致电。”

    思路被打断,李云龙放下手册,他揉了揉发酸的脖子,嘴里抱怨道:“这一天天的,事情咋这么多。”

    自从上回乱战结束结束后,晋州迎来了两个月的和平。

    然而和平期间,任务反而更重了,赵刚作为政委,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下乡指导百姓的思想工作。

    召集一心种地的百姓,去新发现的矿山开采矿物,建设工厂。

    两个月的动员,八路军根据地的所有军民,都已团结一心。

    军队的训练项目,不再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而是结合百姓和上级的需求,拓展了种地、拉磨、耕田、开辟荒田、建设防御工事等等诸多项目。

    把训练和工作结合起来。

    李云龙本来和赵刚约法三章,一个主管军事,一个主管内政。

    但赵刚实在忙不过来,他的任务越来越重,这不,已经三天没回驻地了,所以李云龙也被迫揽了不少活。

    平日里本就没有多少空闲时间,现在旅长来电,多半又是新的任务。

    “苦点就苦点,咱长征路都走过来了,还怕这点小困难?”

    李云龙起身,走出房间。

    屋外是焕然一新的驻地。

    相较于两个月以前,新一团驻地已经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先破旧的房屋全部推平,改为大型的军用宿舍,以容纳新一团日渐增加的规模,同时扩建了超大型训练场,医务室,车库,马厩等等建筑。

    而在外围,各种战壕,据点,碉堡,炮楼拔地而起。

    不同于日军的劣质炮楼。

    新一团的大部分军事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非常坚固。

    而日军的炮楼,别说钢筋,能在关键部位敷一层水泥就不错了。

    晋西北的鬼子除外,因为丁伟和孔捷天天拿火箭炮偷袭炮楼,才被迫进行了加固,但使用的钢筋依旧很少,基本都是增加墙壁的厚度。

    与八路军截然相反。

    八路军的钢筋,大部分来自友军,但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生产。

    正如前面所言,八路军内部军民合作,开采矿物,建设工厂。

    工厂生产武器,同样也生产钢筋,只是效率很低,质量也很粗糙。

    每根钢筋,尺寸和性能都有明显的区别,好在八路军不挑,能用就行。

    放在如今的华夏战场,钢筋混凝土的防御能力绝对是T0级别。

    像什么掷弹筒这种迫击炮的青春版,压根就破不了防,就算迫击炮亲自出手,也只是擦破点皮。

    伤不到钢筋,就破不开防御。

    关键是这样的碉堡、炮楼数不胜数,如今的新一团驻地,已经被打造为易守难攻,宛如铁桶的防御基地。

    “跑快点,你们是没吃饭吗!”

    忽的,一道吼声响起。

    紧接着,一队百来人的训练部队,便从不远处快速跑来。

    他们身上背着大批装备,脸色苍白,满头是汗,也不知跑了多久。

    看他们稚嫩的面孔便知道,这是一群刚刚加入新一团的新兵。

    驻地已经建设完毕,新一团的所有主力部队,早已分散到附近的各个村镇,继续建设外围的防御工事。

    因此驻地内除了骑兵营、炮兵营等特殊部队,就只剩新兵了。

    又因为主力部队需要尽可能多的人手,以保证建设的原因,新兵只会训练两个星期,为了增加他们在战场的保命能力,训练内容变得格外繁重,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那种。

    每天各种跑步。

    轻装跑、负重跑、障碍跑、蹲着跑、给新兵都跑吐了。

    要不是旅长派了一些卫生员过来,李云龙还真不敢这么练。

    “宁可多流汗,不流一滴血!都给老子跑起来!不准停!”

    教官一边跑,一边吼,声音中气十足,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

    “新一团是八路军的王牌部队,想加入的人不计其数,要是谁考核不通过,就自觉滚去其他团!”

    教官的话一出,原本速度放缓的部队,再次加快了步伐。

    晋州人口有限,符合条件,想加入八路军的青壮年,早就已经加入。

    现在来新一团参军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其他地方的有志之士。

    他们来晋州做什么?

    当然是加入新一团!

    要是被赶去其他部队,那还怎么打小鬼子?在他们心目中,八路军的其他部队和中央军没什么区别。

    能和小鬼子伤亡持平,便实属不易了,哪像新一团,饺子馅战役,轻松拿下一整个火车的小鬼子。

    还有晋州乱战时,在敌后肆意游龙,简直就是赵子龙附体!

    “啊!”

    新兵们重新燃起斗志,跟随教官,继续绕着驻地奔跑。

    李云龙则摇了摇头,他心里盘算着,得找个机会实战一番,只有杀过小鬼子,新兵才能完成蜕变。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自己再耽搁下去,旅长怕是又得骂娘。

    李云龙快步抵达指挥室。

    “团长,是旅长亲自来电…”

    通讯员见团长进来,连忙捂住话筒,低声提醒道。

    李云龙点头回应,接过电话便问道:“旅长啊,又有什么新任务吗?我老李就是一大老粗,你要不再给我安排几个政委?不然这团里上上下下一万多人,还有附近的十几万村民,老赵他一个人管理不过来呀。”

    “呦呵!老子以前给你塞政委,你一万个不情愿!现在倒是知道主动要了?但我告诉你,门都没有!”

    旅长一口回绝。

    “晋州乱战之后,友军送粮食的次数更加频繁,加上我们自己修建的,可以生产中正式和手榴弹的军工厂。”

    “八路军现在可以说要粮有粮,要枪有枪,所有部队都在疯狂扩编,哪还有多余的知识分子。”

    李云龙抱怨道:“旅长,你这不是偏心吗?程瞎子和丁伟他们,都安排了几个政委和参谋,唯独我新一团,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啥也没有。”

    “你还抱怨上了?是谁说最讨厌知识分子的?老子给新一团安排的政委,全被你气走了,不给你安排,你还抱怨,你说说,你小子什么德行!”

    李云龙不服的辩解道:“污蔑啊旅长,老赵他不就和我处的很好?”

    这不说赵刚还好,一说赵刚的事,旅长顿时来劲了。

    “你还好意思说!赵刚一个知识分子,多斯文啊!你瞧瞧,去你新一团没两天,就跟你李云龙学坏了!一身的驴脾气,倔起来谁的话也不听!”

    面对旅长有理有据的批评,李云龙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别说,还真别说。

    要是自己是旅长,肯定也不想给这样的团长安排政委,太抽象了。

    “你小子知足吧,新一团备受友军青睐,人家一个团才一个特战教官,你李云龙有十几个!八路军各个主力团的扩军速度,都没你新一团快。”

    特战教官训练新兵的水平,仿佛领先一个时代,他们练出来的士兵,战斗力非常强悍,在战场的保命能力也非常优秀,懂得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所以特战教官越多,训练新兵的速度和质量就越高。

    “另外你缺政委,缺管理型人才,可以去问问友军嘛,说不定就帮你解决了呢,当然,别说是我说的哈。”

    旅长看向指挥部内,几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神神秘秘的说道。

    那些年轻人的气质和举止谈吐,都完全不似土生土长的华夏人,亦或者说,完全不似这个时代的人。

    甚至画风都不一样。

    八路军这边都是糙汉子,他们却干干净净,皮肤比姑娘还细腻。

    那双手就不像干过苦力活。

    听上面的人说,他们是友军在海外的知识分子,是来八路军磨练的。

    不需要特殊照顾,有错就骂,有责就罚,最好当牛马使唤。

    这句话如果是友军说的,旅长肯定不会真当牛马使唤。

    毕竟友军可能只是客套一下。

    偏偏这是伟人下达的命令,看样子是真的打算培养这群年轻人。

    既然是伟人的命令,旅长自然不会客气,但他可舍不得派给李云龙。

    这群年轻人不管是战略眼光,还是内政方面都极其优秀,他们的加入,让飞速扩编的旅部机关轻松了不少。

    旅长提一嘴,只是因为李云龙深受友军关照,说不定和友军提两句,友军就大方的把知识分子送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