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21章 六贼当政

第21章 六贼当政

    一、历史背景

    在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而“六贼”的出现更是将国家推向了深渊。这“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他们皆为宋徽宗的亲信,彼此勾结,排斥异己,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宋徽宗时期,国家本已面临种种危机,但这位皇帝却沉迷于书画艺术,不理朝政。他重用蔡京等人,导致朝政腐败,民间疾苦。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中,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六贼”的危害:“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二、成员解析

    21 蔡京:才子奸臣,新法推行者

    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长,福建仙游人,与北宋书法家蔡襄是同乡。他早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蔡京成为了变法的得力干将,因办事雷厉风行,连司马光也不得不折服。然而,在变法失败后,蔡京被逐出京城,生活一落千丈。

    宋徽宗即位后,有意修熙丰政事,重新起用蔡京,并任命他为宰相。蔡京在相位上继续推行新法,但此时的他已不再专注于国家大事,而是开始大肆搜刮民财,与童贯等人勾结,将国家推向了腐败的深渊。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然而,他的才华并未用于正道,反而成为了他贪腐乱政的帮凶。

    22 王黼:权倾一时,伪顺民心

    王黼(1079年—1126年),字将明,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他为人多智善佞,寡学术,但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善于逢迎,逐渐在朝中崭露头角。王黼曾助蔡京复相,因此骤升至御史中丞。他历任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务,勾结宦官梁师成,以父事之。

    王黼在相位上,伪顺民心,悉反蔡京所为,以沽名钓誉。他利用权势广求子女玉帛,生活糜烂奢华。他还请置应泰局,苛取四方水陆珍异之物,据为己有。在朝廷欲联金攻辽时,王黼竭力怂恿,不遗余力,并大肆搜括民财,计口出钱,得钱六千余万缗,买五、六座空城伪称胜利,进封太傅、楚国公。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强烈反感,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即位后,王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后被开封尹聂山派人诛杀。

    23 童贯:北宋宦官,权倾内外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宦官,也是“六贼”之一。童贯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罗书画奇巧。他助蔡京为相,并因此得到蔡京的推荐,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

    童贯在军事上并无建树,反而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愚蠢,导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他还大肆搜刮民财,以充军费,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率军攻辽失败,却谎称胜利,并请求金兵代取燕京。金兵南下后,他又从太原逃至开封。钦宗即位后,童贯被处死。

    24 梁师成:宦官奸臣,隐相之称

    梁师成(?—1126年),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他为“六贼”之一,字守道。梁师成外表愚讷谦卑,但实际上却内藏奸诈,善察言观色,处事老道,深得徽宗的宠信。他利用徽宗的宠幸,将自己名字窜入进士籍中,摇身变成了进士出身。此后,他迁升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 留 后 等职务。

    梁师成不仅独断专行,侍权弄柄,还通纳贿赂。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职。当时被称为“六贼”之一的王黼,对梁师成更是如子敬父,称之为“恩府先生”。两人 府 第 仅一墙之隔,日夜往来交通。梁师成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强烈反感。钦宗即位后,将他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并在行至途中时被缢杀。

    25 朱勔:东南小朝廷,搜刮民财

    朱勔(1075年—1126年),苏州(今江苏苏州)人。他因父亲朱冲谄事蔡京、童贯,父子均得官。当时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间,他在苏州设置应奉局,摩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号称“花石纲”。

    朱勔的搜刮行为连年不绝,百姓备遭困扰涂炭。中产之家全都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腊起义时,即以诛杀朱勔为号召。朱勔在竭力奉迎皇帝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生活糜烂。他权势煊赫,谄事之人立即得官,不附己者统统罢去。州郡官吏奔走听命奴事朱勔,当时号称“东南小朝廷”。钦宗即位后,将他削官放归田里,以后又流放到循州(今广东龙川)关押,最终将他斩首处死。

    26 李彦:大内总管,搜括民田

    李彦,北宋宦官,名列六贼。他出身于给事掖庭,后掌管后苑。宣和三年(1121年),杨戬死后,李继为大内总管,将杨之前收括的田地并入西城所,共得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李彦在搜括民田的过程中,手段残忍,杖死良民千余人,导致京东、河北人民群起反抗。

    李彦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强烈反感。太学生陈东在上书中便指出:“李彦结怨于西北”。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诏罢西城所,将土地还予农家。次年,钦宗赐死李彦。

    三、六贼之祸

    “六贼”的出现,将北宋推向了腐败的深渊。他们彼此勾结,排斥异己,大肆搜刮民财,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在军事上,他们无能且愚蠢,导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在政治上,他们独断专行,侍权弄柄,使得朝政混乱不堪。

    “六贼”的所作所为最终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强烈反感。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即位后,开始清算“六贼”的罪行。他们或被贬官放逐,或被处死抄家。然而,“六贼”之祸已经给北宋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不久之后,北宋便发生了靖康之变,被金朝所灭。

    四、结语

    北宋“六贼”的出现和横行霸道,是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缩影。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