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二十三岁忆 > 第4章 上山砍柴

第4章 上山砍柴

    每年的九月,云南最热的时节已经过去,食堂里去年学生们砍来的柴火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于是每到这个时节,学校便会组织学生们去山里砍柴。砍柴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由1到6年级的班主任带队。大家去的地方离学校还挺远的,大约需要40分钟的脚程。其实学校周边都是山林,至于为什么要去这么远,大概是那里的树木是当地一种叫“山木”的树木,这种树木的树枝容易干枯掉落,还有那里没有村落,柴火更好寻些。学校大规模的砍柴,其实是不允许砍伐活的树木的,而且小学生没啥力气,闹挺,砍伐活树危险,所以大家到山里也就捡点干柴。

    砍柴的前一天,一般班主任都会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其实每年说的都差不多,对于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知听到过多少次了。

    “大家明天记得带上背篓,带上刀,还要记得带上水;明天大家要集体活动,不能一个人单独活动,最好不少于3个人一起,还有男生注意帮助一下女生。”孙涛一如既往的在讲台重复着往年的话,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听着老师的唠叨,李牧的思想完全不在这里,他已经在计划着明天去哪个山头捡柴火最好,捡完后趁着其他人还没有完成去那条沟里玩耍。

    “还有,明天大家每个人带几个洋芋,我们砍完柴后,在山口空地上烧洋芋吃”孙涛说到这里时刻意停顿强调了一下,这一项往年是没有的,这一下就引起了大家的附和和注意力。

    当天晚上回到家,李牧就把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除了要准备的东西外,他还特意往背篓里放了两个黄梨带上。

    ……

    第二天,在校长的指挥下,各个班级在操场上列好了队。

    其实学校人也不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也就数6年级人数最多,32个人,6个班级总共不过150人左右(学前班不参与砍柴活动)。虽说人数不多,但每个人都背着“家伙”,俨然像一支即将挥师出征的军队,尤其是出发后那浩浩荡荡的长龙在山间小道上进发。每当这时,李牧便会想,课本上的红军长征大概便是这般模样,这样情景恰应了那句“乌蒙磅礴走泥丸”。直到后来,李牧在历史课上了解了那段历史,更在大学阶段有幸和同学们走访讲述那段历史,李牧总是会说起自己小学时的故事,调侃自己小时候的想法,但在心里更加敬畏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

    去往目的地的路程总是不知不觉地短,其实不是路程短了,而是这时大家目标明确干劲十足,而且余力充足,所以总觉得去的路很短。到了目的地的山口,李牧和张杨早就约好一起行动,于是二人便按照已经计划好的路线进山了。

    山林中,李牧和张杨以最快的速度沿着小路向山顶进发,因为山脚处每年捡柴的人是最多的,柴火可不好寻到。山顶的树木不是很茂盛,但树木最大,加上这里阳光最充足,掉下的枯木很快被风干,所以山顶的柴火的最大、最好,最轻,也是最好寻到的。

    当人有了目标,认真地做一件事情,总会感觉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就流逝。找准了方向和目标,这样的效率就会非常高,尽管李牧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在进山就捡柴火,但他们目的明确,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做起事来总是事半功倍的。到山顶没一会工夫,李牧和张杨就已经将背篓装满了。

    “李牧,你真聪明,这个地方可真是不错,我们这么快就把背箩给装满了。”张杨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脸上的笑意扩散开来。

    “还行吧,这地方可是我找寻了好多次才找到的,当然好了。行了,休息一下,我们待会儿就往山口走,我保证我们肯定是完成最快的。”在张杨面前,李牧自然逮到机会骄傲了一下。

    李牧和张杨在一棵树下坐下,各自拿出带来的水喝了起来。李牧拿出一个黄梨,将袖子内衬往外翻出,擦了下柴刀锋利的刀锋,将黄梨一分两半。李牧将其中一半递给张杨,张杨随手接过,大口吃了起来。

    “你应该和我说谢谢!”李牧突然说道。

    张杨好像没有听清,又觉得自己听错了,一时间愣在那里。

    “我说,你得和我说谢谢!”李牧再次强调了一遍,“李孟襄告诉我,受到别人帮助,就应该说谢谢,这样才有礼貌。”

    “哦,那谢谢你。”张杨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用谢,我们什么关系,以后这样的小事你就不用说谢谢了。”李牧拍了拍张杨的肩膀,一副大哥照顾小弟的样子。

    “那你还让我说?!”张杨不理解,还是只能挠了挠头。

    “我就试试”李牧似是邪魅一笑,说道,“别说感觉还挺好,我决定了,以后得多说谢谢,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张杨似是还不理解,平时都不说谢谢的李牧,咋就突然变了。

    想不明白也就不想,反正李牧这样也挺好,张杨在心里想道。

    山顶上。

    李牧和张杨背靠着大树,下午的阳光从树叶斑驳间透射而过,照在脸上,暖洋洋的,竟有了一丝丝的困意,似乎闭上眼就能睡上一个好觉。李牧和张杨谁都没有说话,听着林间鸟儿的歌唱,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不过美好总是短暂的,一个不适宜的声音打破了这份静谧与安然。

    “李孟襄,我们走了这么久,这里真的可以很快捡到柴火吗?”

    李牧有点恼怒有人打扰这宁静祥和的气氛,转头看去,看到三个人出现在视野里。

    李孟襄一如既往的扎着双马尾,只不过,今天没有再穿裙子。说话的是李孟襄的同桌王芸,她还是那一头短发,从学期班认识到现在7年一直没有变化。还有一个是班长李涛,现在李牧的同桌。

    他们好像并没有发现李牧和张杨在这,贸然就闯入了李牧的领地。李牧眼珠子一转,趁着他们还没发现,打算捉弄一下他们。李牧让张杨躲在树后面,自己则悄悄地从旁边的灌木丛里摸了过去。他拾起刚砍断的一根藤条,藏在路边的树丛里,静待着“猎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