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小学的老师总是更接地气一些,这里没有专门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往往是由其他老师兼任,他们也没什么专业技巧,也只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好在山里孩子的乐趣也是很多的,老师在劳动课、体育课,或者上课累了会带着学生们去找野菜,刺槐花,野蒜,野生菌……
每年的夏秋两季是云南的野生菌遍布的季节,一直从6月初持续到10月中旬(更南方的地区可能还会更早一些),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野生菌其实就是野生的蘑菇,云南人更喜欢叫他“jie或者jue,三声”,普通话就叫“菌子”。
云南人对吃野生菌有着非常大的执着和热忱,但野生菌不是每一种都可以吃的,其中有剧毒的品种,吃了以后如果不及时就医,就会有生命危险;还有一些微毒的种类,通过高温烹饪以后美味异常,每年都有人以身试毒,铤而走险,结果因没有做熟进了医院,据说产生幻觉后会看到彩色的小人在跳舞。后来有一首歌谣在短视频平台上非常的洗脑: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
埋山山哭喊喊,全村都来吃饭饭。
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
躺板板,埋山山,大家一起风干干。
风干干,白杆杆,身上一起长伞伞。
这首歌谣说的是关于食用野生蘑菇,红色艳丽的伞盖预示着蘑菇有毒,吃了会中毒。其实就李牧的经验来看,这句话是有误区的,鲜艳的菌子不一定有毒,许多其实并没有毒,还很美味;相反,一些长得贼丑的蘑菇,却有着剧毒,比如一些鹅膏属的菌子。不过无论怎样谨慎,怎样宣传,一年一度的试毒大会总会有人中招,据说新冠疫情期间,云南吃菌子去世的人比感染新冠去世的人还多。所以,为了大家更好地吃菌子,云南人总结了三熟真言:“吃的菌子要熟,做的时候要弄熟,去医院的路要熟”。
……
咳、咳,扯远了
回到老师带领同学们捡菌子,这次体育课,同学们提议上山捡菌子,老师同意了,带队是李牧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个微胖却异常和蔼的一位女性,非常受同学们的尊敬和喜欢,在三年级以前,她还是李牧的班主任,可以说她是李牧的启蒙老师,只不过后来换成了孙荣做班主任。
李牧也是一个捡菌子的高手,认识许多的菌子,知晓不同菌子的特征。说来,刚开始李牧也是啥也不知道,是母亲带着李牧上山捡菌子,时间久了也就成了行家。小时候,每逢镇上的集市,李牧的母亲就会带着李牧和李牧哥哥两人去捡菌子,带到集市上去卖,换一些零花钱,给他们买一些饼干和水果之类的。后来,李牧长大了一些,哥哥到市里上学,母亲身体不太好,李牧就自己一个人去,周末和暑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捡菌子,然后十点左右拿到村子后面的国道上去卖,卖出去的话,每天能有个十块八块的。
卖菌子的钱母亲会让李牧自己支配,李牧自己就会用来买一些故事书,纸笔,天气热的时候在学校买一个五毛钱的冰棍,过年了给自己买一个心仪许久的玩具。大抵是自己赚的钱,李牧也感觉到赚钱的不易,这些钱他是不会轻易花出去的,感觉自己不需要那么多时,还会交给母亲保管。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因为他们早早就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
李牧和李孟襄、李涛、张杨几人在上次捡柴火的活动中共患难,再加上被排到一组打扫卫生,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捡菌子时一起活动。捡菌子的山是李牧上学时走的,非常的熟悉,所以他一直领着大家。
捡菌子最大的忌讳就是漫无目的到处跑,因为菌子都是有自己的“家”的,也就是菌窝,大多数菌子会固定在某一个固定的场所,你只要发现一个,附近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或者你记得哪里往年哪里有菌子,直接到菌窝找就好了。后来上了大学,李牧才知道菌窝的原因是这些有固定菌窝的菌子,大多是共生菌,需要和树木的根部共生才能生长,所以往往会有比较固定的场所。
在这个领域,李孟襄和李涛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经验,他们不怎么到山里捡菌子,所以李牧一边寻找着菌子,一边为他们科普着捡菌子的知识和技巧:“青头菌的帽子的绿色的,杆子的白色的,注意的是一些刚出土的青头菌没见过阳光所以是白色;奶浆菌的顶部的红色,奶浆菌有几种类型,有一些差别;这是最好吃的干巴菌,别看它长得丑,可好吃了”
“对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认识这些菌子和菌窝外,找菌子需要一双不滑的鞋,像李孟襄这样的就容易摔跤,一定要注意。”李牧特别提醒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牧嘴开了光,才刚一说完,只听到“哎呀”一声,李孟襄就摔倒在地,爬起来时头发上挂上了许多刚松针,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李孟襄听到众人大笑,生气道:“有什么好笑的,摔跤有什么好笑的,这不是很正常吗?”
众人见李孟襄生气,也不再笑了,只有李牧还不忘嘲笑道:“都说了,让你注意,你还摔跤了,这能怪谁。”
“你还说,都怪你,乌鸦嘴,不理你了”李孟襄生气地嘟起嘴。
李牧见李孟襄不理自己,也识趣地不说话了,带领大家离开这山坡,尽量往平坦的地方走。
玩耍的时间总觉得是不够的,两节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好似眨眼而过,老师在山口开始叫同学们回学校了。同学们将捡到的菌子给了语文老师,还有一些给了班主任,让他们改善下生活。李牧走在李孟襄后面,见她还不理自己,偷偷摘了一朵“大白花”,藏在背后。
“李孟襄”李牧叫住了李孟襄。
“嗯?咋啦?”李孟襄下意识回头。
“别生气了,呐,这朵花很好看,送你了,再说这也不怪我呀,是你自己不注意,咋还不理我了。”李牧为辩解道。
“就是怪你,你还笑我来着。”李孟襄见李牧还辩解就更生气了,甩脸就走了。
“李牧,你是不是欺负李孟襄了?”这时候,李牧语文老师正好看到这一幕,笑着问道。
“没有,没有,刚才她摔跤了,然后我没忍住笑了,他就生气了。”李牧赶紧说明原因,可不能让老师认为自己欺负同学。
说着,李牧就逃离了老师的追问,向前跑去,追上李孟襄,好像说着什么道歉的话语,然后,又说了什么笑话,让她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