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对于李牧来说,就是一个确定目标,性格逐渐形成的时期,在班主任和父母的引导下李牧算是安然度过,没有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但就像上面所说,在这种环境下,没人能独善其身,李牧依旧受到一些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
他也会觉得别人在理发店吹出的蓬松头发好看,自己也尝试去剪过,不过因为理发店用劣质定型胶刺激李牧头皮痒了之后就没在尝试。李牧也喜欢别人穿着汗衫,搭着牛仔衣、牛仔裤,他觉得这样很酷,也攒钱买了一套,平时也会穿。对于这些,李牧的父母和老师自然看在眼里,没有支持,不过也没有反对,谁的青春年少不喜欢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呢?但李牧依旧守着自己的底线,他没有学会去说那些很难听的脏话,依旧热爱学习,从来不主动惹事,不狂也不躁。
不知不觉间,初一就结束了,李牧升到了初二。这一年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学校换了新校长。
新校长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不一样的管理模式。首先就是大力整顿乱象,校长和刚调任一年教导主任的李牧叔叔一起联手,严厉打击抽烟、打架、校园霸凌等事件,一时间抓到一大批学生,每一个都没有放过,杀鸡儆猴。其次就是严格教育,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将教育质量长期不达标的老师发配到边缘部门去搞体育,后勤工作;经常组织教育研讨会,分享实时的教育前沿资讯,力求达到和县里一样的教育信息一致性。最后,要求每班坚持开家长会,实行家长到校,老师家访的制度,做好父母工作,联合老师和家长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学风改善。这种改善,一方面在于学校的努力,而另一个潜在的因素正好李牧这一批学生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小孩,这一个阶段对于农村来说是一个老旧交替的阶段。老一辈的孩子逐渐减少,年轻一辈的孩子逐渐增多,整个家里学习风气的环境变好,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
李牧虽然是老一辈的孩子的末班车,但父母很重视教育,尤其在他们百般看护下,李牧的哥哥学业却不忍直视,早早辍学被安排到技校学习之后,他们更关注李牧的成长。每次赶街的时候,李牧的母亲或者父亲都会到学校看他,给李牧带各种水果零食。同学们都很羡慕李牧,那时候的他也觉得不以为然,直到后来很多年他才意识到那时候父母的关爱对自己产生的重要影响。
说回新校长,比较巧合的是,这位新校长成为了李牧的新英语老师。第一节英语课,李牧抱着好奇和敬畏等待新英语(校长)的出现,不过真到新英语老师出现的时候李牧还是差点没忍住笑。只见校长大腹便便,那聪明绝顶的大光头格外显眼,戴着一副眼镜,穿着西服,怎么看都不搭配。李牧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有点搞笑的老师,最后让李牧都敬佩不已。
作为新校长,他在接手学校后,开展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使得学校焕然一新,在学生心中威名赫赫。作为英语老师,他也展现了属于自己专业水平,他吐字清晰,英语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时总深入浅出讲解题目背后潜藏的知识点。更为可贵的是,他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知道自己学生的状况基本都是泥腿子,属于学而不用的阶段。针对这样的情况,他制定怎么教学生更好拿到分数的教学策略,从考试分数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总体考试成绩提升很快。
令反观校长,他也没有想到的,李牧的初一年级老师虽然是刚毕业大学生,但教学活力十足,对学生又严格要求,从音标学习到吐字发音再到语法结构都进行系统专业的教学指导,所以李牧班级英语基础非常牢固。在这种情况下,再结合自己的“目的性教学法”,李牧班级的英语成绩在本就是年级第一的位置上再拔高一个层次,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成果。尽管校长会不时因为开会让大家自习,但并没有过多影响英语成绩。李牧虽然对英语是最不感冒的学科,但很喜欢校长的教学方式,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再好不过。
身处一定的高位,总能看别的老师看不到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见解,校长见过太多的学生和老师,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慨,这种感慨就会偶尔在课上展现出来,这个时候,课堂就会变成校长“吹牛”的时间,班级同学也总是会在这个时候展现最高度的注意力,连那些已经放弃学习的同学也不例外。
在谈到理想时,他说:“你们在这个偏远小镇,眼光看得太短,理想总是短视的,不过有总是好的,好过没有。如果你们走出大山,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着太多是你们不曾见过的,那时候不要怀疑自己,而是应该迎难而上,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大胆去追求那些不可能,不要怕是痴心妄想。不过也要保持初心,记得你们走出大山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应该立志摆脱家乡的贫困。”
在谈到恋爱时,他说:“你们所见太少,等你们到县城上学,到市里上学,以后到大都市打工也好,上大学也罢,你们会见到一个又一个更优秀的男孩子或女孩子。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现在的眼光有些可笑,但千万不要如此,因为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向前看,但不贬低来路上碰到的人。那些现在就内心悸动的人,不妨再等等看,等你变成更好的自己,去遇见更好的未来。”
在谈到学习时他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古人的训诫本就是千古名言,从来没有说错。你们现在很多同学现在看不到就自暴自弃,不喜欢学习,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拯救你们这些‘可怜人’,希望你们能在现有家庭阶级的基础上再往前一步。如果有一天你们体会到我说的这句话,一定记住,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学习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改变不会停止。”
……
那时候基本没有人能明白校长的话,李牧也不明白,但他上大学后逐渐体会到校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年以后,校长的这一颗子弹想来会正中不少人的眉心,至于能产生多少效果不得而知,但产生总是好的,这大概就是教育的一项意义。
李牧还清晰的记得,初中毕业的那个下午,李牧和几个同学拜访校长的办公室,校长激动得非得和李牧几人一起吃饭。他喝了酒,说“你们是为数不多毕业了还想着来看我的。”
那一晚校长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