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二十三岁忆 > 第68章 大学

第68章 大学

    远离了西安大城市的繁华,火车一路向西,飞驰在田野与村镇之间,逐渐接近李牧今天的目的地。随着到站的声音响起,李牧和父亲收拾自己的所有东西,跟着人流下了车。

    刚一下车,李牧就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燥热的气温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出了站口,平阔的站前广场一览无余。由于刚好是大一新生报到的时间,这一批出站的人流大多是和李牧一般的组合,大家都在环顾四望,探索并熟知着周围的环境。

    好在学校在这个时间段有专门安排导引人员,学校服务指引点的标识显得很醒目,李牧走到导引志愿者身前,询问道:“你好,我是今年西北农业大学入学的大一新生,现在刚到这里,我想询问一下,要到学校我要怎么走?”

    “同学你好,这边往外走,右手边都是我们的校车,现在是人坐满,校车就可以出发。如果你有些着急的话,再往外走可以看到公交站台和出租车站台,公交车K1路可以直接到学校里。你也可以打出租车,从这里到学校大概是8-10元,也是可以选择的。”志愿者热心地为李牧提供了多种选择。

    李牧在询问导引人员到学校的路径和方式后,他带着父亲往前走,就看到校车停在旁边的暂时停放区,没有犹豫,李牧和父亲上了学校安排的校车。不一会儿,车上已经坐满了人,司机看到车上客满,启动汽车向学校驶去。

    从火车站到学校的路程并不远,李牧一路上都好奇地随着校车行驶观察着四周的环境。四周的建筑并不高大,与在西安见到场景有了鲜明对比。

    开学之前李牧在网上就对学校及学校所在地进行了了解:西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部直属高校,两个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建有全国最齐全的农林学科。学校所在地,后稷,是渭河的冲积平原,背靠秦岭,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西北难得的农业科研区域。1999年学校合并,为发展西北农业,农业部牵头将这里的7所科研院校合并,成立了今天的西北农业大学。

    远远的,李牧看到了学校的大门,上面的西北农业大学的校名如此醒目。车子沿着五台山缓坡上的半圆弯道缓缓驶入学校,映入眼帘的石碑上镌刻的是学校的校训。在往后,一所古老的教学楼静静地矗立在松柏间,李牧知道这是学校的3号教学楼,已经有85年的历史,是学校发展的根基。

    高大的树木在路的两旁矗立,中间形成了林荫道,阳光下树影绰绰。车子在其中穿梭,先后路过松树林、梧桐林、竹林、银杏林,广阔的校园让李牧充满震惊。“3号教学楼、5号教学楼、8号教学楼、动物科技楼、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李牧在心里数着所路过的一所建筑的名称,大学之大果然名不虚传。

    校车入校8分钟后,李牧到达了新生报到的地方,学生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前的小广场上,扎满了凉棚,上面写着各个学院的名称,放眼望去有着20多个学院。目光由远及近扫视,李牧找寻着“农学院”的报到所在地,没有想到最后才在右手边看到,名称牌上的1号位,显示着农学院在学校突出的地位。

    “你好,农学院新生是吗?请这边报到,准备好你的录取通知书和身份信息。学生家长也累了吧,这边有凳子可以坐,渴了的话我们有准备有水。”李牧刚走到农学院的棚子前,开口询问如何办理入学手续,一个学姐就热情地为他介绍各项事宜,还特意关注了李牧身后的父亲。

    “哦,是的,是的,我是农学院新生,我来报到。”李牧连忙回应,然后从背上的书包里拿出学姐让准备的东西,递给学姐。

    “李牧是吧,我看一下你的信息。”学姐核对了李牧的身份信息,确定无误后继续说道,“我叫张静,是你的大学辅导员。”

    没有想到眼前的学姐是自己的辅导员,李牧心里一惊,原来辅导员这么年轻,还以为是哪个学姐呢。他有从学院公众号见过辅导员的照片,可是没有清楚记住辅导员的样貌,一时没有认出,顿时有点尴尬。

    “李致一,你们班的学生,你带他一下,去办其他手续。”辅导员从身后叫了一个男生出来。

    男生身高和李牧相差不大,只是身材略有些偏瘦。他从凉棚走出,眼光和李牧四目相对,两人都互相打量着对方。

    学长微微一笑:“你好,李致一,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助理,在QQ群里我们已经认识了。”

    “你好学长,我是李牧,来自云南。”李牧也笑着回应学长。

    “我知道你,看过你的个人信息,我也是云南榕城的,我们是老乡哦。”学长直接就暴露了和李牧的同乡关系。

    李牧听闻班助是自己老乡,心里的紧张直接减少了大半,身旁的父亲也没有了拘谨,用方言和他聊起了天。更为有缘的是,李牧在报出自己的高中学校后,学长居然是和他来自同一所学校,是高中上一届重点班的同学。同乡、同高中,这无疑让李牧亲身感受到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感。

    学长领着李牧进入活动中心,办理了一些学生信息完善,学费扣款等一系列的事情。一切顺利,李牧出来时背上还多了一个包,这是学院送的开学礼物。

    报到处离宿舍有着一段距离,好在李牧没有带太多的行李,这段路也算是没有“大包小包”的辛苦。

    “204、203、202、就是这里了,我住202宿舍。”看着宿舍门上的姓名纸条,李牧找到自己宿舍。门没有锁,李牧直接就进入了宿舍。环顾宿舍环境,整体布局简单整洁,一个阳台,六个床位,六个书桌。这个时候,宿舍还有着两个空床,应该就只有一个舍友没有到了。仅剩的两个床位是靠近门口的下铺,一左一右,看着和高中如出一辙的位置,李牧只得安慰自己这是“奇妙的缘分”。

    宿舍里还有两个舍友和家人正在整理行李,李牧一一和他们打招呼,初次见面大家都给予了对方最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