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而逝,李牧上大学已经两个月了。11月,西北的气温已经下降很多,10月还在穿短袖的李牧此时已经换上了棉衣长裤。
李牧宿舍六人此时身处南校区,这里才是农学院的大本营,农科楼就在南校。农学院的学生前两年需要在北校区上课,完成大多数的通识类课程后,在大三细分专业时才转到南校区上课。
至于几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那是因为学院组织的一次拜访会活动。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专业,解答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疑惑和自己学业生涯的认知规划,辅导员特意和学院申请了这次拜访会。
农科楼里每个办公室都有众多的老师,他们是学院的专家教授,在农学领域都有自己的成就和研究,对这个领域有着更深的认知,所以辅导员希望他们能为这群大学生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拜访会有些类似于,专业研讨课,也是请老师为大家上课,分享专业认知,答疑解惑。不过不同的是,这次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交流的方式也更加的轻松。
“同学们,这里就是农科楼,我已经和学院联系了,学院也和各位老师做好了沟通。今天早上你们都可以去找自己感兴趣的老师聊天。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老师,那么也可以随机找一个办公室,敲开那里的门,他们都会很乐意接待大家。这个时候大家有什么疑问和困惑都可以向他们讨教。”辅导员简单说明了拜访会的要求,就让学生们自由行动了。
这样的拜访会可是机会难得,可以自由选择一位老师面对面聊天,让前辈指点困惑,宿舍六人作为一个小团体,自然是一起行动。
几人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农科楼,对里面的布局也不是很了解。好在时间足够,几人漫无目的从一楼开始“游荡”,一边走一边看着走廊两边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门牌,外面的墙上会有每个老师和研究人员的介绍。
转了一圈,发现一楼是种子库,没有办公室,几人只好来到二楼。二楼是行政区,主要是各类行政办公室。于是几人直接到了三楼。
整个农学院7个班,共200多人,不少此时都集中在三楼,楼道显得有些拥挤。
“哎,这么多人,我们干脆歇一会吧。”此时,林西山提议道。
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几人就在三楼中间的休息区坐了下来,开始在那里聊天。大概过了15分钟,一个老师匆匆忙忙地上了楼,在路过四楼休息区域的时候,看到坐在那里的李牧几人,停下了脚步。自己刚出差回来,刚下高铁,就急忙赶往办公室,没有想到还是迟到了一刻钟。
他看着这几个学生稍显稚嫩的脸庞,猜测到他们应该是昨天通知会来拜访的大一新生,于是询问道:“同学,你们是来参加拜访交流的学生吗?”
几人见到有老师询问,连忙收起手机,只看到一个背着背包,西装革履但略感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站在那里,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
李牧连忙回应道:“是的,老师,刚才人太多了,我们就想着和同学们错开,晚一点再去拜访打扰。毕竟一次性太多人办公室也显得拥挤很多。”
听到李牧的回答,老师一喜,发出了邀请:“那太好了,我刚出差回来,迟了一些,我还担心错过这个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呢。我很乐意和你们聊天的,总是感觉自己也年轻了。我刚有时间,要不我们聊聊天?”
见到有老师主动邀约自己,大家也是很高兴的同意了老师的邀约,和老师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沙发刚好能坐下李牧几人。
老师将自己的出差行李简单整理后,坐在办公位上,拿出纸杯给大家泡了一杯茶。大家受宠若惊地接过茶水,显得有些局促。
似是看出了大家的紧张,老师笑道:“不用紧张,我们就聊聊天,你们有什么想聊的都可以聊一下,看我能不能解答。”
几人相互看了看,一时间大家都没有说话,突然有些尬在那里。
整理了一下思绪,李牧决定率先提出自己的问题,于是问道:“老师,我叫李牧,来自云南。在我的家乡,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大家都种烟草,药材和辣椒这些经济作物,然后再去买米面这些粮食。我在想,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些经济作物获得更高的收益,还有必要去种粮食吗?”
面对李牧提出的问题,老师思考了一会,说道:“局部来说,有更高收益的作物,自然是可以选择的,人们都有更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特色产业也是值得支持的。整体来说,我们还是需要牢牢把控好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不可触碰的。我们的粮食安全要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战略需求,为此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农民的利益,所以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议要提高粮食作物的农业补贴,为的也是改善你提到的这一点。你能提到这个问题,很不错嘛!很有自己的想法。”
“关于你说的第二点,我想说,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大,不要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要有成为大农业科学家的梦想,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得到老师的回应,李牧点了点头,但他对老师的第二个观点有不同意见,于是继续说道:“老师,我或许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在我眼里,如果我能用自己所学帮助我的家乡农业发展,带领乡亲们致富,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老师听到李牧的观点,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都有决定自己选择的权利。不可否认,你如果能带领乡亲们致富,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大国、小家都是不可以忽视的,都需要人去做。你的想法老师觉得很好,老师也支持你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
难以想象,一个教授会在出差后为了拜访会连夜赶回学校,在交流中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循循善诱,解答孩子们心中的疑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这一刻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