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67章 尽起南直隶勤王之军

第67章 尽起南直隶勤王之军

    余七安原本以为皇太极就算撤退也会先进攻一下试试在后撤的,没想到对方撤的非常果断,连夜就走了,一部分进入了遵化城剩下的大部队向东而去。

    爱走走,余七安也不强留,打完这一仗余七安的战斗也算结束了。

    第二天,余七安把腌制好的人头还有建奴的旗帜刀兵等等物品都整理好,跟刘之纶打一个招呼,让他回京报功的时候拉走。

    主要是刘之纶在罗文峪在余七安营地的北面,三千多颗人头加上其它东西都拉过去怕是要有十车,拉到北面再拉回来,那不是闲的么!

    余七安这边消息送到,三天之后,刘之纶来了,来的时候风光满面,来的时候带着近百车的战利品,就差敲锣打鼓了。

    刘之纶看到余七安开心的说道:“余佥事,恭喜你击退建奴敌酋皇太极,此大功一件也!”

    余七安客气的说道:“那还不是刘大人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我就是侥幸恰逢其会而已。”

    刘之纶很满意余七安这种不贪功的品德,别人要是能砍一个建奴的头颅,恨不得吹到天上去,杀十个就敢满城巡游了,余七安说杀了三千建奴,依旧如此云淡风轻,倒是显得自己有点骄傲自满了。

    刘之纶:“唉,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我一定会如实上报,要不是有余佥事,我恐怕成为冢中枯骨矣!”

    余七安哈哈一笑:“就算死了,哪化那么快!”

    刘之纶:“……”

    余七安说完才知道自己一时嘴快说错话了,这战场上说这话多不吉利,古代人最忌讳避谶。

    余七安连忙辩解:“我的意思是刘大人铮铮铁骨,就算入土百年千年,敲起来依旧是金声玉磬……”

    刘之纶:“余佥事的意思我懂了,不必多说,你的战功首级呢?”

    余七安连忙摆手:“都弄好了在这呢!”

    刘之纶看到余七安准备的五十辆车,在看看自己准备的一百辆车,忍不住提醒道:“余佥事,你这样装不行啊。”

    余七安不理解:“不就是报功嘛,东西对不就行了嘛,多了不是浪费车嘛,我不是说你啊,我就是觉得这么装就行了。”

    刘之纶解释道:“余佥事是不是觉得我刘之纶是一个为了面子爱慕虚荣之辈?你这三千首级装了五十车,我这区区六百首级不到装了一百车?显得有些浮夸了?

    大错特错矣!这是我要看么?

    这是陛下要看!

    这是京城百姓要看!

    这是天下人要看!

    自从建奴进关以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是数次劫掠京城,惊扰陛下,京城人心惶惶,江山社稷动荡。

    建奴兵强,各地边军畏惧不前,勤王之军龟缩于后,京城百姓一日三惊,陛下夜不能寐。

    此时正需要一场大胜,鼓舞士气,安定人心,回报陛下也!

    所以我们大张旗鼓,不是为了我个人,也不是为了彰显你余七安,而是为陛下,为百姓,为天下万民!”

    余七安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不愧是真正的进士出身,这说话都一套一套的,你还不得不服气!

    余七安:“好,那我就听刘大人的,重新装点车辆,搞它个五百辆,让他们都看看,建奴不过如此,只要军民一心,杀之如屠狗无异!”

    刘之纶:“好!好一个杀之如屠狗无异!此言我一定要上奏陛下,以振军心士气!”

    余七安差点吓喷了,你要是这么搞,崇祯万一认为我行,让我追击咋办?你可别害我!

    刘之纶收拾好了马车再次上路了,余七安也明白了刘之纶的装法,他是一辆车只装一个箱子,然后箱子底下放着建奴的盔甲旗帜刀兵等物,然后箱子上面放着人头,让箱子有一种装满了盖不住无意间漏出人头的感觉。

    让人联想出漏出的就这么多,估计一个箱子就能装至少百十个,五六百车,那至少杀敌五六万人的感觉。

    刘之纶走了,余七安继续练兵,他装的一手好笔,余七安是管不着,趁着建奴回家前这段时间抓紧练练,等后面欢送会这进攻遵化的任务十有八九还是要落到自己头上,别到时候连队列都走不好,被人家一个牛录给冲散了,丢不起那个人!

    刘之纶,那边拉着这些东西是日夜兼程,一天走六十里,三百多里的路程愣是五天就走完。

    刘之纶到通州的时候,就已经派人报捷,然后一路敲锣打鼓的到了京城,崇祯都激动的站在午门城楼,让刘之纶搞了一个午门献俘仪式,俘虏是没有几个,但是人头是实打实的,看的崇祯那是心花怒放,手拍城墙都拍红了!

    然后招刘之纶入暖阁,详细奏对,当刘之纶绘声绘色的讲述完战斗经过,就好像这一仗是他亲自指挥打的一样。

    听到刘之纶收复罗文峪,兵峰已经直达遵化三十里外,激动的连说三个好字:“有此肱骨之臣,大明之幸也,朕之幸也!”

    然后就是第二天上朝,讨论刘之纶的封赏,这下子,一众大臣又吵了起来,有人说刘之纶之功还没有定论,现在贸然升赏不合适的。

    还有人说,断了建奴后路,那建奴岂不是要长期留在京城附近生事的。

    还有人说,这一战太过离奇恐怕建奴有诈的。

    还有人说,还是等战后再一并封赏的。

    总之一句话,只要不提建奴,他们一个个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各种分析又一篇一篇的会写了,各种弹劾党争的问题又想起来了。

    刘之纶听了三天,发现这群人除了吵架,竟然一件实事都没有干,气的主动请缨,继续上前线,为收复遵化做准备。

    恰好这个时候,山海关那边传来建奴攻击抚宁昌黎乐亭先后失利,建奴主力还在永平府附近,崇祯也认为这是收复遵化的好时机,于是命令刘之纶尽起南直隶之兵北上,拿下遵化再论功行赏。

    在崇祯看来,刘之纶靠着一万新兵加上南直隶一府的勤王兵马就能打出这么好的战绩,要是把整个南直隶支援的勤王兵马都给他,那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