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处你问我?要不要你这宣大总督给我来当?我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搞点钱的,不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知道么?
余七安直接推脱:“据我所知,这宣大目前北面的敌人乃是林丹汗,只要解决了林丹汗的问题,那不就能稳定宣大,这长城修与不修问题也就不大了。”
林丹汗不过是被后金从辽东赶出来的丧家之犬而已,有啥好怕的。
林丹汗西迁除了在辽东被皇太极撵的混不下去的原因之外,还是因为辽东那边跟大明互市的口岸也丢了,市赏也没有了,所以林丹汗部西迁,可是他刚迁过来,崇祯帝即位了。
崇祯帝觉得市赏无用,“尽革其赏”,林丹汗傻眼了,咋地?我刚来钱就不给了?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
这下子林丹汗不干了,你不给我,我就去抢!因而林丹汗于崇祯元年六月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
以前明朝是让这边的蒙古右翼诸部抵御林丹汗,但到崇祯元年底时右翼地区被林丹汗平定,都成了林丹汗的地盘,明朝不得不于崇祯二年又恢复“市赏”。
所以崇祯这是什么操作,打不过你惹人家干嘛?可能他不知道自己打不过,才敢这么干的。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你打不过林丹汗这件事,不仅林丹汗知道了,现在后金都知道了。
往后林丹汗知道大明不行,后面更是来了好几次,北面宣大方向从此不得安宁。
去年的时候,建奴本来是准备进攻林丹汗的,但是一听说林丹汗进攻入了长城,在宣大杀了几万汉人,差点打下来大同,皇太极来了兴趣,一个被自己撵成狗的林丹汗都能入关,我为啥不行,所以皇太极林丹汗都不打了,直接进关了。
刘之纶听余七安说解决林丹汗,感觉说的都是废话,怎么解决?拿头解决么?大明几个能北上出击蒙古的都是什么人?那是蓝玉,那是明成主,那是戚继光,他刘之纶就那点新兵,哪有那个本事解决林丹汗?
以前还能指望以夷制夷,现在林丹汗直接把宣大外面的蒙古诸部统一了,想制都没得制了。
刘之纶:“这么说,静之有信心出击打败林丹汗?”
余七安连忙摇头:“没有,你别瞎说,我的意思是,林丹汗所要的不过是互市和市赏而已,咱们满足他的条件,然后让他继续跟建奴作对就行了。”
刘之纶摇摇头:“这山上的老虎如果没有下过山,人还能跟其相安无事,但是一旦猛虎吃过人肉,那么就要想方设法的把它打死,因为它已经知道人可以吃,饿了就会想起吃人,不杀它,以后山下村镇将永无宁日。
对待林丹汗也是一样,要么给他彻底打服气,要么就打死,以市赏诱惑,他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
余七安算是听明白了刘之纶的意思,什么问自己的意见,搞了半天就是想让自己出手干林丹汗呗,你自己不上让我上,在关内打打就算了,还让我出关打,你当我是二傻子么?
余七安直接拒绝:“大人有所不知,这次从北上以来,在京城北面作战,先后已经有半年矣,半年来,朝廷发的是霉变的粮食,响银更是一文未发。
我在京城等了一个月有余,别说军饷了,最后连粮草都无人供应了,我部已经有两三千兵马逃跑,又一路徒步到此,人困马乏,别说作战了,就是维持都非常勉强。”
刘之纶:“国朝艰难,陛下节衣缩食,我等也需要坚持再坚持,等情况好转,朝廷自然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刘之纶说这话狗都不信,所以说着说着他自己的气就弱了。
余七安:“反正没有钱粮支持,我部无力再战,除非……”
刘之纶眼睛一亮,本来就是试试,没想到竟然真的可以谈:“静之只管说,除非什么?只要我能做到的,我绝对不推辞。”
余七安想了想悄悄的说道:“我击败建奴的时候抓过几个舌头,意外的得到一个消息,这宣大这边有几家商户暗通建奴,刘大人要是给我权限,让我干掉这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所得钱粮补贴我部损耗,到时候林丹汗的事情我可以一力担之。”
刘之纶:“有这种事?”
余七安:“可不是,你想,如果不是有内部的人通风报信,建奴为何对北方地形如此清楚,边墙驻军,城市防守都一清二楚。他们手里的地图甚至比大明军队的都详细。
陛下正在为建奴入关之事生气,命令各处查找原因,如果咱们抓了这些奸商,他们是什么后果且不说,大人这又是大功一件啊!”
刘之纶听完眼睛亮了,对啊,建奴这件事本来就要有个背锅的,目前已经定下一个袁崇焕,但是一个袁崇焕只能说他辽东没有防守好,还有点不够。
自己要是找到这些吃里扒外的商人,到时候就能把这建奴入关的罪责都推到他们身上,这群奸商估计凌迟都不够恐怕还要族诛才行。
刘之纶问道:“可有把握?不如我派一队人跟你一起,以免出现什么闪失?”
刘之纶这个意思就是不放心他余七安,想要派人监视着了。
余七安连忙拒绝:“大人千万不可,这几家商户在这里已经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早就渗透到方方面面,您的军队难保没有他们的间谍。
我部有一部分是从江南就带来的,跟北方毫无瓜葛,我欲用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犁庭扫穴的决心一招制敌,到时候人证物证具在,他们所有手下全部被拿,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刘之纶沉思几秒:“好,那这件事就拜托静之了,事成之后,我为你请功,以后林丹汗之事,还仰仗静之了!”
余七安:“没问题!”
余七安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这汉奸奸商名单都不用余七安总结,因为清初的时候,顺治已经帮忙整理好了,关键是这八家有钱啊,据说财富有几千万两,现在就算没有这么多,一两千万甚至几百万两,那也够余七安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