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 82章 扩军,筹饷

第 82章 扩军,筹饷

    听到这个推托,那个不办,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周围的百姓一阵阵的嘘声, 几个老兵也是一脸的无奈,这跟他们到各个衙门去闹得到的托词何其相似,官员不就是相互推诿着,等把他们这些人饿死了,拖死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余七安看着一个个官员在那像看笑话一样的看着他,余七安也乐了:“既然给你们机会,你们自己不中用,那我就用我的办法解决问题喽。”

    余七安站起来看着这些老兵:“陛下养你们这些九边重镇的兵是干嘛的?一个是防备边患,防止北方的鞑子入寇,一个是严查来往商户,防止有人向鞑子走私盐铁等朝廷禁物。

    最近你们应该也听说了,张家口那边,有八家商户吃里爬外,给建奴引路,把建奴引入关杀我们的同胞,然后靠着销赃建奴抢掠的财物,高价卖粮食等等,喝着百姓的血发财。

    既然张家口有这种胆大妄为的商人,难保我们大同镇没有,所以本官决定,严查所有通商口外的商户,以后除了互市地点之外,来往在口外蒙古诸地的商户将缩减至六家,至于哪六家,本府决定十日后在巡抚衙门竞价,价高者得。

    所得银两用于给大同边军发饷,我会派出队伍配和大同各堡和边墙严查!”

    这些士兵相互之间看着,面面相觑,这东西也能卖?这能卖多少钱?

    余七安:“我可以跟你们保证,这次筹款之后,每人至少能领到二两银子的军饷,一个月之内一定会发到各位的手中!如果做不到,你们就住在我巡抚衙门里,吃我的住我的!我吃什么你们吃什么!”

    余七安一摆手直接回去了,留下这些官员在这面面相觑,想反对什么,可是余七安是巡抚,人家有权利决定大同府的政策,而且师出有名,想想张家口那些家伙还都是这位抓的,那可是杀了几千人的大案。

    而且这位可是靠着勤王的实打实的功劳上来的,来的时候自己带着兵的,人家跟你在规则内玩的时候,你玩太极,人家真的不按照规矩来了,你又傻眼了吧。

    按照余七安的估计,现在整个大同镇实有兵数字估计能有五万就不错了,就算这六张经营牌照卖不了十万两,自己也补贴不了多少。

    余七安直接定个底价两万,低于这个价格就不卖了,以后这关外的生意指定一个顺眼的单独经营,然后从利润中抽成用来给这些人发军饷:“我还就不信了,我还收拾不了你们这些棒槌!”

    第二天一早,余七安首先干的事情就是竖旗招兵,想守住大同府,两万人肯定是不够的,毕竟那么多堡垒那么长的边墙,你说要是干林丹汗,这两万人是肯定够了,但是你要防守那不是要分兵么。

    大同府身为边镇,民风彪悍,加上北方人的大体格,新招募的兵都能比南方的高一个头,相当的夸张,当然来京城的路上余七安已经体会过这种差距了,现在这种差距只是更明显而已。

    余七安招兵条件定的很高,要有乡里保正里长写的证明文书,体格要达标,身上还不能有疾病,年龄必须是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

    毕竟这次招兵跟以往不同,第一次和路上招募的,那是紧急情况顾不得许多,第一批是只要愿意来就行,第二批是不查祖籍不查过往,不查亲属关系,难保人品如何,也就是靠着纪律严明约束着不敢犯罪,高额的饷银引诱着不想犯罪。

    所以进驻大同城,守四门的,还有巡街和驻扎府衙的都是从江南带来的那些人,至于那些后来的,都驻扎在城外的军营里没敢让他们出来呢。

    这次招兵,到了好兵源地,余七安自然希望招些好兵。

    当然,条件好,待遇也好,首先选上之后就有十两的安家费,如果会骑马的安家费直接二十两,普通士兵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军饷,月底到账绝不拖欠,如果出去战斗有战斗补贴,训练有训练补贴,站岗执勤还有高温寒冷补贴。

    最后一个士兵月底能拿到的薪酬将近二两,如果是外出打仗甚至能到三两每月。

    骑兵的更多,起步就是三两的底薪,还有各种补贴等等,外出打仗每月甚至能拿到五两银子。

    当兵还不用交伙食费,一日吃三餐,至少一餐能见荤腥,三天肯定能吃上一回肉,主食管饱。

    军装由部队提供一年最少两套,武器弹药也都是军队提供不用自己携带配置。

    这还没有算立功等等奖励,还有每月比赛季度大比等等,要是取得名次都有奖励。

    按照道理来说,余七安一两起的军饷并不算高,大明募兵都是这个标准,但是人家那是总共给一两银子,还有口粮减扣,武器服装啥的还要自理,关键是说是一两银子,还经常拖欠,还要被上官克扣,最后胜的钱都不够养家糊口的。

    余七安不仅钱实发,还有免费的饭,衣服武器都包了,更不要说吃的还好,后面还有各种补贴了。

    所以消息传出之后,余七安的营地外面每天都排起长队,余七安的军队以每天两三千人的速度增加。

    余七安的目标是募兵三万,仅仅十天就完成计划,而每天来排队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余七安只能又招了两万,反正这大同镇的兵员缺口大,自己招兵别人没啥说的。

    十天时间一到,余七安安排的巡抚衙门竞价也开始了,对于这位新巡抚的新政,这群商人都听说,是为了补齐边饷的缺口。

    虽然都知道这是坑,但是你不得不往里跳啊,不少人全部身家一辈子的事业都在这口内口外的贸易上,怎么能舍得?

    而且这生意,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巡抚衙门说只给六张牌照,那就只给六张,到时候其他人想干都没得干,这无疑也给了他们机会,别人出不去,那别人的市场不就是自己的了么?

    所以,大同城还有周边有点实力的都来了,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