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03章 保甲制度

第103章 保甲制度

    最后余七安留下了三万吨的高爆炸药走之前送上定时装置,给他彻底来一个毁尸灭迹,反正毛熊就是把周围的山林翻烂了也丝毫找不到物资被运走的痕迹,只能相信是全都殉爆了。

    至于为啥几百万吨武器弹药为啥就这点威力,为啥那些枪械子弹啥的连点钢渣铜屑都没有,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反正谁也怀疑不到余七安的头上,余七安最近一直在京城玩,每天住在五星级酒店,每天准时出来吃饭出去泡酒吧逛夜店,顺便还在京城买了一套大平层,作为以后来京城的家。

    余七安夜里炸的军火库,第二天上午这边的新闻就爆了,毛熊家的军火库爆炸,怀疑是被二毛袭击,至于怎么袭击的,一群军事专家分析的头头是道,余七安也听的也是觉得很有道理。

    搞定了国内的事情,余七安重新办了工作签证,包了一架飞机回巴铁那边了。

    包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余七安的一种习惯了,在国外的时候,为了能够快速的周游一遍世界,余七安睡觉要么就是在飞机上,要么就是在高级房车上,要么就是在游艇游轮上。

    一开始余七安也只是升个舱,后来干脆包航班,后来更是租私人飞机随时有一个机组在候命,按照余七安的计划递交航线随时准备起飞。

    要不是买飞机太麻烦还要定制还要排队,余七安都要考虑自己买了。

    要不然出去玩几个月也不至于光机票钱就花几千万不是。

    到巴铁这边之后,规格可就比国内高多了,国内两个举牌子迎接的都没有,到这边有丽娜带着秘书团队在停机坪迎接,保镖直接把余七安的防弹轿车开到VIP停机坪,接机都是二十个保镖,相同的防弹车三辆,余七安随机坐上一辆,都不用去航站楼就能离开机场。

    车上耿爽回头:“老板,您被俾路之那边的家伙悬赏了,100万刀要你的命,吴战队长说,您要是非必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出现在外面,最好一直待在别墅内,平时别墅也尽量拉上窗帘。”

    余七安问道:“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么?我要躲到什么时候?”

    耿爽:“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您回国内,那样相对的会安全一点,大使馆那边的武馆说,您要是有需要他们可以派一支特战队过来保护您。”

    余七安沉思了一下:“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他们悬赏咱们,那咱们也可以悬赏他们,立刻拟定一个百人名单,把俾路之那边的重要头目都算上,悬赏奖金从十万美刀到一百万不等,咱们花他个五千万,让他们全都上榜。

    包括咱们自己,只要干掉这些人,一样可以领奖金。”

    耿爽呆了一下:“这个……确实挺解气的,就算不能解决问题,以后谁在悬赏您都会掂量掂量。”

    余七安想起电影炽天使里的那个倭国老头:“我能不能成立一个信托基金,如果我被人暗杀,那这个基金立刻启动,谁帮我报仇杀掉刺杀者全家还有悬赏者全家就能领走这笔奖金?”

    耿爽:“额,应该可以,您打算投入多少钱?”

    余七安:“先投一个亿的美刀,至少让那些杀手们自己掂量掂量,这一百万有命挣有没有有命花!”

    耿爽:“我想这应该算是个办法,除非那些极度自信的亡命徒,一般的杀手和佣兵应该都不会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去接这个活。”

    不让出去正好,余七安窝在别墅里,正好认真处理一下明朝那边的事情。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余七安现在手里握着一两百万件武器,怎么可能还安稳安稳的只想换点黄金,全世界那么多黄金还没有开采,还有那些异族手里的黄金,不抢回来都对不起自己!

    山陕地区受灾严重,流民岂止数百万,本来大同地处边镇,只吸收来十余万流民就算多的了,不过随着余七安的这边的情况经过一部分回乡过年流民的宣传,过年之后,大批的流民涌向大同地区。

    对于国人来说过年是个大事,很多事情都能等过完年再说,就算再穷,过年也要过个好年。

    但是对于山陕地区的百姓来说,过完年日子并没有变好,去年的旱灾本来就颗粒无收,今年过年前后又是只下了薄薄一层雪,今年恐怕又是一个大灾之年。

    又赶上过年之后收麦之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连草根你都挖不到,原本年前还有点存粮的年后也只能加入逃荒的队伍。

    到了余七安这边,余七安的流民招募政策也变了。

    原本佛系的招募流民行动现在变成了积极招募,并且招募的流民也不是放在那里不管了,而是直接变成生产建设兵团,以一千户为一个镇,一起干活一起生活。

    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十甲为一镇,一镇千户,数千人。

    其中十户之间相互作保,保证不会作奸犯科,保证不会私自逃跑,一户犯错,全保受牵连。

    因为没有足够的房子十户之人分为男女两个宿舍,进一步保证这些流民不会单独逃跑。

    后面余七安可是要加大投入的,余七安也不希望自己花了这么大的精力,投入了这么多资源给吃给穿养活的人最后吃饱喝足拍拍屁股走了。

    余七安直接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严格的盘查制度,这些编制好的人给发了身份证才能畅通无阻的通行往关外,而没有身份证的,别说出关了,在大同连救济都领不到。

    余七安把这些流民先安置在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这边的人少一点,在这边等待雪化了之后再出关北上。

    这些编制好的镇出关之后,就会沿着大同到归化,归化到包头一线一直布置到河套,一个镇就是一个镇,关外的土地那都是随便开垦的,余七安打算出一个规定,只要开垦出一镇规定的十万亩土地之后,多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可以分给个人,到时候只需要交三成地租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至于一镇开垦的十万亩土地,余七安当然是用来奖励有功的将士,还有那些服役时间到了的士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