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纶这么一说,那不就是妥了么,那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就算是得到宣大总督的授权了,搞东土默特,搞喀尔喀部搞科尔沁部。
其中科尔沁部从努尔哈赤时代被打服气之后就跟建奴这边频繁联姻,现在俨然已经是建奴的铁杆盟友,坚定支持者。
皇太极上位的时候,建奴八旗之中就有近八十个牛录的蒙古三部蒙古人,总人数接近两万四,占据八旗的四分之一还多。
后来皇太极收服察哈尔部和土默特部之后,更是在蒙二旗的基础上建立了蒙八旗,加上汉军旗和三顺王的军队,才把军队规模扩充到十多万。
而辽东那边攻守异形也是因为今年的三筑大凌河之战。
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接替袁崇焕担任着蓟辽总督,去年还跟余七安一起收复了永平四城,收复四城之后孙承宗对关内军事防务作了认真的调整,之后于崇祯四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
崇祯二年的时候,祖大寿逃归关外,经孙承宗训斥,袁崇焕去信劝说,便又回到了关内,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中还立了功,但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得很,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
崇祯和孙承宗偏偏还拿他没有办法,因为他手里有关宁军,也就是关宁铁骑万余,是关外对付建奴最为依仗的力量,唯一能跟建奴正面野战的部队。
况且祖家又是辽东世代将门,包括后面崭露头角的吴三桂,那都是跟祖家是姻亲关系,所以孙承宗许诺戴罪立功,这次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袁崇焕时就曾两次修筑大凌河,但皇太极都没让他修完。大凌河城是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大凌河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就像后来三大战役里的辽沈战役,正是关闭了锦州这个门户,才对辽东军队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
简单来说就是辽西走廊背山而靠海,是一个狭长的临海平原,南面的出口就是山海关,北面的出口就是锦州。
如果大明在大凌河修城成功,那么就意味着关闭了建奴进入辽西走廊的门户。
孙承宗一直在推行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就能够得以稳定实施了。到时候以辽西走廊为前进基地,种植粮食积蓄实力,就能逐步收复整个辽东地区。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战打的是要多烂有多烂,这一战的结果就是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被围,孙承宗组织了七八万援军,不仅没有给大凌河解围,还把大明能抽调的最后一点野战兵力全部耗尽。
而祖大寿最后带着最后的这点关宁军投降,也标志着大明在辽东再也没有野战的能力,不仅仅是辽东,后面建奴数次入关,大明彻底丧失跟建奴野战的能力,只能龟缩城市等着对方攻城。
大凌河之战,还间接导致了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个家伙造反,因为这三个家伙以前是毛文龙的义子,毛文龙被袁崇焕干掉之后,他们逃到了山东,后来孙元化接纳了他们。
因为他们的客军身份一直不受待见,一肚子怨气,这次孙承宗救援大凌河,就让他们去增援,结果路上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因为手下兵丁偷了一只鸡,最后引发哗变,闹的整个山东震动,最后孔有德三人渡海投降了皇太极,被封为三顺王。
而大明运气差就差在这,这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两个人算是大明顶级的火器专家了,两人培养了不少的造枪造炮人才,在这一次兵变之后,都被孔有德三人裹挟到建奴那边。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建奴造火枪火炮的技术大进,后来更是用炮轰开一个个大明城池的城门。
现在刘之纶提起大凌河,余七安也是想借助建奴跟孙承宗在大凌河决战的这个时机一举干掉东土默特,喀尔喀部和科尔沁部。
干掉了这三部之后,算是断掉了皇太极的一臂,以后草原也就没有他皇太极什么事情了,而余七安想什么时候收拾建奴,就完全看心情了。
大凌河这一战正好是七月下旬开始打,一直打到十一月,等到建奴反应过来,想要支援三部的时候,怕是也来不及了。等过完年,余七安新招募的两万骑兵也训练好了,在收拢三部降卒编练新的骑兵,到时候数量上相当,建奴想碰一碰怕也是不敢了。
新招募的两万骑兵是余七安从陕北来的流民还有太原附近招募的新兵,要求依旧是只要有骑马基础就行,如果实在没有,只要体格健壮也行。
至于步兵这边,原本的十万步兵,加上补齐的七万多大同边军也够用了,余七安就没有继续招募。
毕竟现在,余七安手里有十万十个步兵旅,加上七万大同边军,四万十二个旅的骑兵,八个旅一万六的察哈尔骑兵,四个旅八千人的土默特骑兵。
总数二十三万多,其中装备现代化武器的十万步兵旅和四万骑兵旅就完全够用了,剩下的七万大同边军和二万四的蒙古仆从军骑兵都是凑数的。
余七安是这么打算的,现在先不急着扩军,而是努力提升士兵的素质,让每一个士兵都有士官的素质,然后培养一批军官。
这样将来要是真有大战的需求,余七安随时都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出来招募点新兵,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扩军十万,甚至直接扩军成百万也行。
余七安手里的兵都练一年以上了,都算的上是老兵了,下一步就是把他们从士兵到士官的培养,给他们注入余七安的灵魂,而不是盲目的扩充数量,打天下容易,但是想要治理好这个天下,可不是拿枪顶在别人脑袋上别人就能干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