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15章 薛政面圣

第115章 薛政面圣

    除了那些官员不停的参余七安递折子,锦衣卫和东厂也没有闲着,不停地给崇祯递折子,说余七安这边兵太多了。

    崇祯看到薛政递过来的折子气的身子都在抖:“未经朕的允许,他敢擅自巡边,还敢招胡人入军,更是私自攻打土默特部,他要做大明的安禄山么!”

    王承恩没有说话,这里也没有他说话的地方,崇祯生气了半天,最后只能气的拍着桌子:“养虎为患,狼子野心,王之纶误朕!”

    拍完桌子,崇祯站起来走了好几圈,他想起三边总督的给他递的折子,上面说,余七安手下有十多万火枪兵,鹰视狼顾,只只有余七安,不知有朝廷法度,不听朝廷命令,不听他总督军令,只听余七安的私令。

    在山西地区招募流民也不剿匪,诱骗陕西百姓去大同。

    尤其是十多万流匪攻城,对方仅仅派出一千人就击溃,让流匪再也不敢接近余七安的流民队伍。

    一千打十万流匪,那可是十多万火枪兵啊,当初余七安只有一两万火枪兵的时候就能吓得建奴不敢攻城,望风而逃,现在竟然有十多万,还有锦衣卫说的,余七安私自把察哈尔和土默特部的人招为私军,人数有四五万之多,还自己私自招募了四万骑兵。

    再算上大同边军,这已经二十多万军队了,崇祯现在都不敢吭声,对余七安的各种投诉的举报的折子都能用小车装了,但是崇祯愣是一个申饬的诏书都不敢下。

    当你有两千兵的时候,崇祯想办你,不过需要一个中官两个锦衣卫而已,当你手里有两万兵的时候,崇祯就只能好言安抚,想要办你,那必须有把握才行。

    但是碰上余七安这种手里有二十万大军的,崇祯是真心不敢吭声,崇祯现在就像一个怀春的少女,怕余七安来,又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还不如就这么拖着,当做谁都不认识谁算了。

    可是现在余七安要巡边,这种事情岂是他一个臣子可以随便搞的?而且现在余七安的势力已经这么大了?后面自己该怎么办?

    有人建议崇祯把余七安调走,或者调到京城安排个闲职,崇祯能不想吗?关键就是他怕余七安不来啊!现在他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臣子,自己要是把他逼急了他不装了,那崇祯真的就麻爪了。

    大同距离京城,不过十几日的时间而已,轻骑突击,更是十日内可到,听说余七安手上有一种炸药,不管什么坚城都是一鼓而下,万一京城也挡不住怎么办?

    好在宣府的宣大总督刘之纶还心向朝廷,他手里有两万新军加上宣府的五万边军,挡在余七安东进的庐山,加上刘之纶对余七安还有知遇之恩,余七安还挺尊重他,所以崇祯还不是特别担心。

    要不然,崇祯就只能整夜整夜的睡不着了。

    所以当余七安攻下土默特,余七安没有上报朝廷索要功劳奖赏,崇祯也就权当不知道这回事,就当没有发生过。

    现在余七安要巡边,崇祯转了半天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最后留中不发,权当没有看到这折子。

    薛政看到自己上书给陛下的奏章再次石沉大海,他一度以为余七安在半路上安排的有人,半路上截杀了自己送奏章的人,后来他派亲信去送,亲自送到监察院,但是最后依旧是毫无波澜。

    薛政就怀疑余七安在监察院也安排了人,劫了自己的奏章,让自己的奏章无法上报给陛下。

    然后薛政就写信给自己的老师,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忙参余七安,结果一样没有用。

    现在自己的奏章再次石沉大海,薛政甚至怀疑,余七安已经手眼通天,在宫里司礼监安排了人,劫了自己的奏章!

    不行!自己不能坐以待毙,自己必须去京城,亲自面见陛下,让陛下知道余七安的狼子野心,不要被小人蒙蔽!

    薛政直接以去京城访友为名离开了大同城,跟余七安请假的时候,余七安也只是看了他一眼,搞得他都神经紧张兮兮的。

    其实余七安看他就是觉得,这家伙好像有他没他对大同各部分的正常运转都没有啥影响,走了还省的天天在自己身边絮絮叨叨,挺好的。

    薛政到京城之后,刚递上折子,那边中官就到了他家里:“陛下诏你入宫!”

    薛政激动万分,自己终于被陛下重视了,这一次自己一定要痛斥余七安的所作所为!

    薛政看到陛下的时候,陛下正坐在那里看九边地图,看到薛政来了,还没有等薛政说话,崇祯直接问道:“薛政,你说的情况朕都已经知晓,朕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如实回答!”

    薛政:“是,臣一定如实回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崇祯问道:“锦衣卫说余七安手里有二十多万军队,是否属实?”

    薛政:“属实,余七安的军队分为十个火枪旅,每个旅有万人,十三个骑兵旅,每旅三千人,每人两匹马,还有察哈尔骑兵旅八个,每旅两千人,土默特旅四个,每旅两千人。还有他的护卫旅一万人,合计十七万四千人。

    此外大同边军已经被他恢复为七万五千人,加上之后就是二十四万九千人。”

    崇祯:“那朕要是办他,这二十五万军队会如何?”

    薛政:“……

    陛下,余七安的十七万私军,这些人军饷是由余七安所发,吃的是余七安的粮食,穿的是余七安的军装,他们只知道余七安,而不知道有朝廷。

    如果陛下要动余七安,这十七万军队肯定要哗变,不好控制。

    而那七万五千大同边军,也是从余七安来了之后才领到的军饷,才能吃上饱饭,对他也是感激非常,不过这些人还是心向朝廷的,尤其是各军的军官,据我所知,对余七安的训练和军饷分配颇有怨言。

    如果朝廷善加安抚笼络,这些人绝对是不会闹事的。”

    崇祯问道:“如果那十七万军队闹起来,你觉得大明要派多少兵马才能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