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60章 不搞事,领土也扩张

第160章 不搞事,领土也扩张

    余七安一直觉得搞工业太麻烦了,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有那个功夫,都统一全球了。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统一全球的步伐跟自己搞工业并不冲突,甚至工业搞的好,还能对自己的行动有促进作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自己可以闲着,百姓不能闲着,人家欧洲人正忙着抢劫全世界呢,你闲着不是等着被人抢嘛。

    余七安这边忙的时候,大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崇祯五年六月初六日,黄河于孟津决口。

    半个河南成为一片泽国,百姓淹死无数,乞讨无门,小股农民军流窜到河南,一时间陕西山西和河南三地都出现了流寇。

    朝廷又派贺人龙、李卑、艾万年三将进关中,助张宗衡、许鼎臣围剿农民军。兵到的时候,张宗衡、许鼎臣争三将兵为己部,而贺人龙等无所适从。农民军趁机入据磨盘山,分其众为三:阎正虎据交城,进逼太原;邢红娘、上天龙据吴城,进逼汾州;紫金梁、张献忠攻沁州、武乡,陷辽州。知州李呈章、乡官杨于楷、张友程、举人赵一亨、侯标死在辽州。

    河南那边情况也差不多,流寇连克数城已经形成气候。唯有陕西那边还有山西北部,因为大同的吸纳,导致流民减少,反而成为了世外桃源,使得更多流民投靠。

    而崇祯为了防备余七安,让十几万辽东军和蓟州兵力不准轻动。

    余七安觉得自己已经很乖巧了,今年是真的没有想揍官军,无奈崇祯不信啊,现在余七安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建奴和流寇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了。

    按照历史这一波灾害并不是最严重的,后面会陆续减轻让百姓和大明有一丝喘息之机,以至于朝廷差点就真的剿灭了流寇。

    后面那场崇祯大旱才是悲剧的开始,崇祯十年~崇祯十六年的一场特大旱灾。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大明南、北方13个省相继遭受严重旱灾。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崇祯十三年干旱最为猖獗。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格局,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崇祯十三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这场灾害彻底葬送了大明朝,大明朝完蛋之后干旱就过去了,所以说时也,命也,运也,崇祯从各方面看,都是一个悲剧。

    如果余七安选择这个时候接手这个烂摊子,玩不好,就把自己玩进去了,几千万上亿人的饥荒,那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定的。

    余七安搞这种不确定性,还不如用这五年的时间,发展工业,多种粮食,不比现在去接手那个烂摊子要好?

    今年过完年之后,余七安的拖拉机已经增长到了两千台,而且就没有停过,整个辽河流域从南向北不停的被开垦出来,余七安也从河北山东还有河南山西地区不停的招募流民到这边垦荒。

    今年的目标是垦荒两千万亩,明年等建奴腾出更多的地,余七安打算把整个东北平原能开垦的地都开垦出来,一年种上一季也好,缺少废料也罢,种上粮食总比不种好。

    除了大明这边种地之外,余七安还从巴西阿根廷智利还有澳洲和北美那边大量进口粮食,吃不完的就屯起来,灌满一个又一个粮库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六月份之后,建奴全部迁移到了朵颜卫,余七安派了两个旅的火枪兵和两万骑兵就守住白城那个口子,就把他们堵在了北面,这样这边能够节省出来大量兵力。

    七月份的时候,余七安终于集结了六万骑兵和四万步兵开始西征,这一战的目标就是天山南北,还有南疆的昆仑山麓,占据这些地方之后开垦土地,明年种上棉花和粮食,以此为前进基地图谋中亚。

    为了方便后勤补给,余七安亲自跟着军队跑了一趟西征,一个月的骑兵总算到了吐鲁番这边。

    西北地区谁能挡住余七安的十万大军,余七安的骑兵一到,都没有打死几个人,吐鲁番那边就降了。

    这群人也不是那种消息闭塞的不知道外面春夏秋冬的人,土默特部还有察哈尔部喀尔喀部的遭遇已经传遍了大漠草原,尤其是科尔沁被灭族,给这群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最后领完骑兵到莎车,整个天山南麓几乎没有抵抗的被全部拿下。而天山北麓这边,准噶尔部有点不服气,袭扰了几次,被余七安这边狠狠收拾了之后躲到更北面去了。

    余七安这边想继续北上呢,结果北面已经开始下雪了,只能等明年了。

    余七安这次西征七月出发,八月到这边,占领南疆光走路都花了两个多月,这边西北风已经来了。

    留下足够的粮草之后,余七安回到了辽东这边,辽东这边也下雪了,包括大同北面的河套也都下雪,看来今年又是一个非常冷的冬天。

    那面战线也传来了好消息,跟郑芝龙一起南下的舰队已经成功占领澎湖和大琉球,至于刘香那边,好像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躲了起来,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进攻澎湖和大琉球的任务非常顺利,尼德兰人就那四五条像样的船,被舰队轻易横扫,至于那些所谓的堡垒,在舰炮的射击之下很快变成了一个个废墟,可以说是一路横推过去,没有任何阻碍,以至于尼德兰人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要不是投降的快,就要全部挂了。

    帮着郑芝龙干掉了尼德兰人之后,郑芝龙和他的手下立刻老实了很多,入冬以前已经送来了三批八千多人的工匠和造船工人,极大的补充了余七安这边技术人员的缺口。

    今年余七安从长白山和朝鲜那边也砍了大量的木料,也建了大型烘干房,原本需要一两年放置才能使用的木头,在烘干房里待上几天就能用了,还有大型电动圆锯等等设备,进过今年冬天的准备之后,明年第一批船就能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