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62章 兵民比例问题

第162章 兵民比例问题

    当然了,这几条战线除了跟沙俄那边需要用到陆军比较多之外,其余的战场都是海军唱主角,就像夏威夷那边,只要船到了,人登上了岸战争也就结束了。

    包括和尼德兰人争夺香料群岛和南洋的大部分岛屿,只要人上岸,战争也就结束了。

    至于倭国嘛,不结束也可以,余七安可以接受慢慢打,围着岛慢慢打,中间还可以抓人去开金矿,去开石见银山,去各地下矿洞,对方要是上老就投降了后面的事情还不好操作。

    所以明年余七安的海军规模需要扩充到八万到十万,确保各个战线都能取得海上优势,即使面对欧洲所有国家也能战而胜之。

    这个冬天,余七安给军队的人发的东西就比较杂了,首先如果当地能够采购到的余七安也就不从后世买了,有些确实买不到的,余七安才会临时运过来。

    余七安占据了这么大的草原,没道理还要从后世买肉,草原为了防备雪灾,一般冬天之前都会卖掉老的弱的瘦的牲畜,以前是想卖没人买,现在余七安是敞开了收购,所以余七安付出盐茶叶和粮食得到大量的肉食。

    至少西北地区,大同地区,还有辽东大部分地区都不缺肉食,只有山东那边,没有那么多的肉可以买,不过那边鱼获多啊,余七安从后世订了渔船和先进的拖网捕鱼技术,让这些沿海的渔民捕鱼的数量提升上百倍。

    所以山东那边,肉少了就多发点鱼货。

    包括盐这些,余七安都是从辽东和山东自建盐场晒盐,现在余七安晒的盐不仅够自己吃的,还能卖到朝鲜和倭国那边,包括整个草原还有更北面的部落都是吃余七安的盐。

    还有就是游走在大明内部的那些私盐贩子了,余七安的盐品质好,杂质少,味道不苦,价格也低,不少人都愿意贩卖,反正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南直隶等地销路很好。

    每到冬天余七安都会给没有衣服的百姓发衣服,没有粮食的百姓施粥,同时开工大量的工程让百姓有活干能挣到更多的钱买粮食。

    最近快过年,余七安这边出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有人偷偷把余七安这边的粮食运到大明境内去卖。

    下面的人报上来的时候,余七安一开始还没有在意,不过仔细想了想,这个事情不能放任。

    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发展下去,那岂不是相当于余七安从现代买粮食养活整个大明?

    而且自己都要存粮食准备接下来的饥荒年份了,结果自己存着粮食,别人偷偷的往外卖,那不就相当于粮仓里进老鼠了嘛!

    所以快过年了,余七安又让各个关口严查粮食买卖,一般情况除非特批的,否则不准卖粮食到余七安控制区以外。

    今年冬天,余七安从整个蒙古地区加上西北收集了二十万匹战马和八十万匹左右的普通马匹,明年余七安打算从启山丹马场,天山马场还有河套马场和呼伦贝尔马场用来养马。

    而余七安用来交换的物资,只是一下勾兑酒精而已,余七安也没有想到这玩意这么畅销,一开始余七安只是想节省一点粮食,不让大家用粮食酿酒而已,谁知道勾兑酒精送来之后,这些北方民族都非常喜欢。

    他们可不懂什么工业酒精什么勾兑什么加激素加香精,他们只知道这酒便宜还好喝,还免费送瓶子,有的是玻璃瓶子,有的是软玉瓶子,有的是钢瓶子,反正各种各样的瓶装酒只要用马就能换。

    草原上的这些人也知道,以余七安现在的实力,他们已经不需要准备那么多马了,而且战马除了卖给余七安也不能卖给其他人了。

    趁着价格好的时候,不拿出来换点好东西,等余七安买够了,你想卖也没人要了。

    余七安换到的这些马其实已经用不完了,就算把明年要新招募的也算上,总共就十四万骑兵,就算一人两匹马,有二十八万匹也就够了。

    余七安军队中现在就有十五万匹左右的战马,十万左右的驮马了,加上明年需要增加的,最多也就增加十多万匹战马和二十万匹的驮马挽马而已。

    不过余七安还是决定多养一些马,后面说不定还要进军里海进军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呢,那边可是有大片的草原,还有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说不定自己还需要搞几十万人的骑兵大对决呢,到时候别因为马不够而无法打仗。

    四个牧场投放百万匹马用来繁殖,以后余七安还考虑在库页岛北海道继续新建马场,还要把一部分马运到北美地区,那里还有一场和欧洲殖民者的争夺战要打呢,所以多准备马肯定是没错的。

    现在余七安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人员问题了,不仅是缺兵,还缺百姓,整个东北地区大量的荒地需要开垦,明年还会更多,还有西北地区想要种棉花,总要人去种去收吧。

    缺兵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跟缺百姓是一体的,按照后世的理论,农业社会,健康的军队占比一比一百以下。

    古代农业社会的兵民比例大概在125到130左右,一旦到达此界限则讲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事实上,极限动员比例只是表象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持续时间。以著名的长平之战为例,这场持续两年的大战让秦国举国上下几乎全部投入其中。结束之后,秦国足足调整了十几年才得以重新开展大规模的侵略行动。

    那么为何130是极限呢?这主要源于战争的极度消耗性。兵法的开篇即强调领导者应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在合乎情理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能征召的公民总数量并不多。剔除占全国人数一半的女性以及年纪较大或较小的公民,可作为战士的人力资源构成显然是有限的。此外,军队的食物、饮水与卫生保健都离不开有效的后勤保障,所需的民夫数目更多无法忽视。

    余七安现在的情况就是有四十多万士兵,按照一百比一的健康比例,至少治下要有四千万百姓才算合理,但是余七安控制的这些地方就算加上异族人口也没有千万,而余七安又很少招募异族兵,所以征兵需要更多百姓,百姓又需要从各地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