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二年春二月初,大雪
内城咸宜坊丰城胡同,徐宅大门前,搭起的棚子遮挡着鹅毛大雪,前来吊唁的朝廷官员,在胡同口处,便被值守的锦衣卫番子拦住落轿。
官员们穿着素色衣袍,在仆人等打伞护卫下,缓步走向徐宅大门,早已等候在此的徐宅管家,恭敬的朝来人一拱手,作请状将其迎入大堂。
耳房处设置了一面小鼓,见吊唁之人进入,便敲响两下,哀乐随即奏响,大堂处的徐璠等家属,听见哀乐响起,便知道来人,一时哭嚎声四起。
徐璠及其正妻子女等,都放声大哭,前来吊唁的人,见徐阶遗体摆在正中,上前接过三炷香,便跪地道,“存斋公,静安!”
说完,叩首三下,仆人上前接过香,插入香炉之中,一旁跪地焚烧纸钱的徐璠等人,停下手中动作,伏地还礼,那吊唁之人,亦对着家属还施一礼,口称节哀!
“落轿!”
一顶双人绿色小轿在胡同口停住,仆人上前掀开轿帘,小声道,“老爷,到了!”
“嗯,”张居正低头俯身走出轿子,抬头望向胡同处的灵棚,唏嘘不已,背起双手便踏步走上前。
徐家管事见张居正这个徐阶学生到来,连忙口呼道,“礼部右侍郎张君前来吊唁!”
‘咚咚’两声鼓响,张居正板正身子,面色肃穆的走入灵堂,看着面前老师遗体,深吸一口气,接过仆人递上的香,直接跪地道,“恩师,学生张居正,特来祭拜!”
说完擎香磕头三下,再抬起头来,已经是泪流满面,失声痛哭道,“恩师教诲,如目在历,不想天不假年,竟使居正无回报恩师之日,痛哉惜哉!”
徐璠听着张居正的哭诉,想到自己徐家没了父亲依靠,皇帝接下来的处罚,更是悲从中来,放声大哭的更甚。
跪在徐璠后头的家眷,听到徐璠撕心裂肺的哭喊,也不由得哭的更大声,以致张居正都不得不止了哭诉,转身对着徐璠等人道,“还请节哀,莫要悲痛过度!”
就在灵堂众人大哭之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志携内阁其余陈郭李赵四人前来,高拱因为自己学生韩缉被害的缘故,拒绝了陈志的邀请,并未前来徐宅,而是在内阁当值。
陈志等五位内阁大臣,身穿公服,踏着雪来到灵棚处,管事见了,略微惊讶后,急忙命人敲响小鼓,陈志等人迈步进入,此时张居正还未离开灵堂,见陈志等人来了,忙退到一旁。
陈志上前接过香,站立鞠躬三下后道,“子升兄,志特来祭奠兄!”
仆人上前恭敬的接过陈志手中的香,陈志侧身朝跪地的徐璠一点头,徐璠连忙回礼,待其余内阁大臣祭奠完,陈志这才抽出袖中的明黄圣旨,大声道,“皇上有诏!”
灵堂内外,听到陈志这一声喊,都急忙止了话语,跪地静听陈志接下来的宣读,便听陈志稳声宣读道,“予以惺哉,夫痛惜哉!”
“闻先生逝世,朕哀痛非常,想先生嘉靖二年便以一甲三名探花及第,兢兢业业,为朝廷分忧解难,今寿尽忠,岂不唏嘘!”
“……”
“时权奸当朝,受罪者不解,先生去之分宜,诚有功于天下!”
“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
“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也!”
“然纯以机巧用事,处事不用智计,只循天理,则失儒者之气象也!”
“苦遵祖德,不察百姓之得失,亦非臣子之份也!”
“朕常闻,天下之民者,保全善类,使民得养,使民得生,则以周转之于阴阳!”
“先生故家华亭,朕亦听人闻,言先生田连阡陌,乡论雌黄,则以新法论之,绝无儒者之气象,陷于霸术而不自知也!”
“诸古人言,其福之来也,由于幸致,其祸之来也,亦伏于几微,如何可不慎之乎!”
“今先生作古,往过非评,已不再作述!”
“呜呼!世失先生,其所就虽皆不克终,然其所设施,亦已不可泯矣!”
陈志一连念出,在场众人,皆面色古怪,隆庆帝这个老小子,可真够坏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赞中带贬,直刺徐璠等人内心。
更是明里暗里的告诫徐璠以及在场的所有人,福是幸运得来的,但祸,一定是你们自己招来的,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的心思。
当要谨慎当差办事才好,不然大棒落身,可别怨朕没有提醒!
跪在一旁听旨的张居正,暗暗握紧了拳头,头却是不敢抬起,待陈志念到‘钦此’,众人这才抬头,徐璠慢步上前接过圣旨,众人这才起身。
“陈次辅,留下饮杯水酒,”徐璠小声的开口招待陈志。
陈志摆了摆手,摇头道,“内阁公务繁忙,老夫偷得半日闲,前来祭奠你父,如今事成,这便回去了,告辞!”
徐璠赶忙亲自护送陈志出了大门,“陈次辅慢行,恕徐某招待不周!”
“回去吧,”陈志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走了。
张居正来到徐璠身旁,小声的对徐璠道,“陈远长,或可求救引为援,如今你两个弟弟在华亭造下大罪,你若不脱身,也是难保!”
“其得皇上太子看重,若肯为你在皇上与太子面前,脱罪一二,你不至于此!”
“唉!”
徐璠望着天,无奈的重复圣旨中的话语道,“其福之来也,由于幸致,其祸之来也,亦伏于几微!”
“都是命啊!”
张居正听了,也无奈的摇头,不再劝谏他,是呀,都是自己作死作出来的,怪得了谁!
“大爷,该摔盆起灵了!”
管家凑到徐璠身前,小声提醒,选定的吉时已到,该扶灵入土了,在法师的咒语下,徐璠跪在院中,捧着陶瓦盆,盆中放置着纸钱银圆等物,待法师念完,徐璠大力往下一掷,哐当一声,盆成几瓣。
“起!”
围在棺椁旁的十六个扛夫,一起发声出力,呦呵一声,沉重的棺木支起,旁边的人迅速抽走条凳,扛夫听着引幡人摇动的铃铛,整齐划一的迈着步伐,开始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