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给他们供奉的那些神仙修座宫……”
虞和铃的话还没说完,便收到的秦元徵的一记冷眼。
“反正以王上您的性格,那是绝对不可能给他们授官职,这……这也算是最能显示您是诚心追求的一种方法?”
如果可以,虞和铃真心懒得管这些事。
她就没见过秦元徵这样又麻烦又较真的人!
“国师,研究火器也不能急于一时,进程也可以放慢一些的。”
“……”晓得了,就是找不到人手的意思呗。
秦元徵却一脸坚定的样子说道:
“再说了,寡人明明早就讲明,但凡他们谁能研究出点什么,封侯赏赐自是少不了的。等他们做出成果来,寡人自然能立起一个招牌。”
寡人可以不在意名声,但有些事情却不能做过了。
秦元徵深知,他若真的为了炼丹长生,就给那些神仙建了宫殿道场。哪怕只是为了做给某些人看,但到底是所有人都看到了。
现在只是传出去一些谣言风声,有朝廷明令禁止,也杀鸡儆猴警告提醒过,地方的官员们也不敢胡作非为。
但要真的落到实处,建了什么破宫殿,下面的人难保不会动歪心思。甚至为了讨好他这个王上,便搞一些乱七八糟的祥瑞,那才是劳民伤财。
秦元徵想研究火器的初衷,是为了长治久安。若真的为了保密而做这些事,那才是本末倒置!
秦元徵一直很清楚他到底想要什么。
秦元徵对此很想说:
朝廷要花钱的地方那么多!寡人哪有银两来给神仙盖房子?
再说了,就算真有这笔钱,寡人自己都没有新房子住,凭什么给他们盖?→_→
最重要的是,这个“他们”还是不存在的。所以,根本就是建了一个宫殿空着!简直是浪费!?(◣д◢)?
……
瞧着秦元徵的态度,虞和铃自然也不再多说了。
毕竟,她现在就是个打工人,顶多负责提供一些思路,具体怎么做当然是要按照顶头上司秦元徵的想法做了。
而且,比起火器,她更忧心灾情……但愿提前准备有用,多活下来一个是一个。
也许是因为虞和铃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她总觉得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珍贵。
………………………………
宣文阁里,朝廷最主要的官员都到齐了。
因为虞和铃在过去两年多展现出来的实力,众人对于这位国师大人观天象的能力是认可的。
而且,事关天灾,哪怕虞和铃这次预测错了,他们提前做一些准备,以防万一也是好的。
可对于如何处理,众人却是吵作一团,依旧吵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面对灾情,最麻烦的便是保持秩序。
因为一个处理不好,便有可能瞬间激化矛盾,从而爆发民乱。
尤其是此番天灾,可以说是遍布整个大雍,哪里都不能松懈半分。
而面对灾情,首要的需求便是钱粮。
虽然去年经过了一场蝗灾,但经过秦元徵和满朝文武的努力,现在的大雍国库算得上充盈,可问题是如何赈灾才合适?
就算大雍国库充盈,也不能将所有钱粮都投到赈灾上,国家朝廷还要运行,南边战事北边动乱,处处都需要钱粮。
若是将国库内的钱粮全都投入到赈灾中,那国库的空虚,这要多少年才能补回来?
而国库空虚,便意味着大雍很难再承受下一次大动荡。
若来年丰收不好,税收成问题;若是来年丰收,一旦朝廷多征一点粮,难保没有官员从中盘剥、压榨百姓。
就比如某位官员提出的借粮之法:赈灾之粮不是免费给百姓,而是借给百姓,丰年便多补给官府一些,粮食欠收的时候便少交一些。
想法很好,出发点也很好……可要实施起来,从中动手脚的空间太大了。
比如丰年和欠收是由谁定?
多收一点,少收一点又是多少?
万一明面上说少收,实则多收,这其中可有太多操作空间了。
当然,这个方法完善一下可以当做备选。
天灾面前,最重要的自然是保住百姓性命,可,面对几十年未有的大旱与水患,庄稼很难抢救回来……
哪怕水患过去之后,或许还来得及再抢种一轮合适的粮食作物。可在这轮粮食成熟之前,或许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多数百姓都是要等着朝廷救济的。
朝廷年年征收赋税,为的便是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这是朝廷存在的意义,更是中央政权存在的意义。
虽然是受自然天灾影响,可整整半年时间,只等着朝廷救济,而不用从事生产,这绝对是会出事的!
秦元徵从最坏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百姓一旦摆脱生命威胁,闲下来又聚在一起,很容易生出事端。
虽说这有可能是多虑,但若是最坏的打算都没做过,又怎能算做好准备?
……
宣文阁内,人人都各执己见,吵得面红耳赤。说实话,这样的朝廷氛围是在秦元徵影响下,一点点改变成这样的。
但讨论起来的时候,真的让人听着就脑大!
尤其是要在一堆想法中,辨别出一两条有用的可实行的,这真的很费脑子。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中,郦同的一句话瞬间吸引了秦元徵的所有注意力。
郦同的意思是:不直接赈灾,而是让百姓跟随官府疏通河道、整修水利工程,赈灾的钱粮以工钱的方式交给百姓。
年初的时候便有旱灾趋势,因此,工部也安排了人带领各地进行引水灌溉,挖了一些小型又实用的水渠。
但若是旱灾后面是水患,便该修一下泄洪排水的工程。
一想到百姓们辛辛苦苦挖渠引水保下的作物,到头来又逃不过水患,秦元徵心里便有些不好受。
而且,凡是要修建能造福一方的水利工程,便少不了劳动力,而在天灾的背景下,若是强征民力,必然会乱起来。
郦同的话让秦元徵眼前一亮,脑海忽然清晰了起来,他一下子便想到了四个字:以工代赈。
当秦元徵开口参与讨论的时候,大臣们都是第一时间闭上了嘴,然后,他们就看着自家王上和丞相郦同说的十分投入,让他们一时有些插不上话。
但他们也都跟着思考了。
作为跟在秦元徵这个王上身边几年的臣子,他们都清楚,新一轮的讨论,不是该不该如此做,而是“以工代赈”该如何推行下去更万无一失。
虽然已经做好了各地建设水利的心理准备,但是,听到自家王上说‘要是人太多,可以把从定泽到流州的运河也趁机修起来。’的时候,他们还是炸了!
王上您真是忽然年少轻狂了一下?忽然就冲昏了头了?
这一个节骨眼上,您到底是怎么想到修运河的事的?!
就算郑兵父子来消息说:他们已经将运河计划航路走过一遍,所以,他们打算去吴抗老将军已经收回来的流州地区踩踩点。
但也没说让您现在就修运河!
天灾,战事,再加上大工程……这根本就是亡国三步走!
幸好,他们王上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想立即将其付之实践。
………………………………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参与讨论的众臣才纷纷离开了王宫。
在下一次朝会上,所有文武大臣都参与其中,正式地讨论了一下‘以工代赈’等等举措。
而后,一道道命令自王城而出,在整个大雍境内一步步落实。
没有任何事能一帆风顺,过程自然也有波澜。但是,有问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能立即解决,并从中吸取教训。
天灾无情,可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屈服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人们始终为自己争、与自然斗,人们始终坚信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