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30章 一起投资一起发财

第30章 一起投资一起发财

    朱标:

    “孤又何尝不知,此时并非对倭奴大举用兵之的时机,”

    “难道不能大举用兵,就没有别的办法加以惩戒吗?”

    “难道就要任由倭寇,继续劫掠我大明的百姓,而无动于衷吗?”

    “那样一来,沿海百姓岂不人人都要骂我大明无能,”

    “骂父皇软弱,骂我大明将士都是无能之辈,”

    “连一个小小的倭患都治理不了,将来若有更强大的外敌入侵,”

    “又将何以应对?岂不民心尽失?”

    众人不禁脸红。

    这逆子竟敢编排咱软弱?老朱心中暴怒,又不好当众发火。

    刘伯温:“殿下可有妙计?”

    “妙计没有,孤只知道,别人扇我一巴掌,我就必须扇回去,”

    “否则人人都会觉得我好欺负,倭奴国放任倭寇劫掠我边民,”

    “我朝派使臣前去申饬,非但不知悔改,反倒杀我使臣,”

    “那就必须予以最严厉的惩治,哪怕如今不是大举用兵的时机,”

    “也必须派一支惩戒团过去,加以惩戒,”

    “如此,他们才不敢继续恣意妄为,沿海百姓才有安宁可言。”

    徐达:

    “我朝之所以一时间抽不出兵力加以讨伐,是因为如今四面环敌,”

    “若贸然派遣数千远征军,敌众我寡下,必然羊入虎口,”

    “万一,此举使得倭奴国全面倒向北元,哪怕兴十万大军前来,”

    “再与方国珍、张士诚等旧部联合,同北元一起,对我形成四面夹击之势,”

    “届时,再应对起来,对我大明将极为不利。”

    小朱心里美滋滋,最喜欢他们这样,瞻前顾后,最终不敢出兵。

    如果朝廷派兵,还有自己什么事儿?

    隐忍了一年,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天。

    什么生意来钱最快?肯定是战争赔款啊。

    倭奴国胆敢向我天朝上国,勒索两亿两白银,这个仇必须要报。

    跟倭奴国的旧账,要一笔一笔的,慢慢的全给算回来。

    有些事情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要等办完了再说。

    小朱萌萌一笑:“徐帅说的对,是孤太年轻,太孟浪了。”

    老朱:这逆子这就么被说服了?不应该啊?那么他那句被打脸打的很疼,是什么意思?按道理讲,他不应该坚决主张讨伐倭寇才对吗?

    刘伯温:有阴谋,肯定有阴谋,以此子的心眼这么小,决不可能轻易善罢干休。

    说被打脸,应该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吧?

    这明显就是想从这群老臣手里,得到某种支持,才用此话提前铺垫一下。

    有下文,肯定有下文。

    就是猜不出来,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

    会议散去,小朱一言不发的吃完早膳,便跑出宫去。

    这些人里面,最难说服的是老朱。

    要先说服那群武将,等到武将们上了战车,老朱想不出钱都不好意思。

    所以,第一时间赶到徐达当差的府上。

    “太子殿下找臣可是有事情?”

    “嗯,我父皇让我来请教徐叔几个问题。”

    徐达是太子少傅,如果是太子自己问的话,还好回答。

    皇上借他的口询问,就要小心应对了。

    “陛下有事,末将岂敢不从,殿下请讲。”

    “脸疼不?”

    徐达摸摸脸,这是老朱问的吗?老朱问不出来这样的话啊。

    “疼。”

    “想报仇不?”

    “想,但眼下时机未到。”

    小朱:

    “以朝庭的名义,肯定时机还不成熟,但以民间的名义就不同了,”

    “倭寇胆敢劫掠我大明百姓,残杀我大明子民,”

    “沿海百姓早已对倭寇恨之入骨,恨不能报仇雪恨,”

    “所以,父皇命我,暗中资助一批边民,对倭奴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不要看倭奴国表面上看似很穷,实际上,那些募府将军们,”

    “一个个可是富的流油,因为不能以朝庭的名义出兵,”

    “所以,我父皇希望能够集群臣之力,共同出资,”

    “招募海边渔民,组建一支3000人的惩戒团,”

    “对倭奴国施以惩戒,一应缴获,除去犒赏军士外,”

    “剩余全部由出资人,按照出资比例分取。”

    徐达:

    “倭寇军力何止十万,以三千兵力,又在人家熟悉的地盘上,如何施以惩戒?”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总之造最快的船,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专挑倭奴最薄弱的地方去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他们疲于奔命,自顾不暇。”

    这种战法还是头一次听说,若三千人训练得当,使用这种战法,还真够倭国喝一壶的。

    倒是不指望能赚多少钱。

    让小朱那句打脸的话说的,身为大明第一武将,小小倭奴国,胆敢打我徐达的脸,不教训一下,确实说不过去。

    “陛下需要筹措多少银两?”

    “预计200万两,我父皇出资100万两,我这里嘛,看众位将军将能出多少了,毕竟,这可是一本万利生意,预计能赚5倍,我怎么也要先紧着诸位将军来,缺多少我再补上。”

    3000人就要投资两百万两,可真够奢侈的。

    开国伊始钱比较实,这些钱,足够发动五十万大军,跟北元来一次大决战了。

    肯定是老朱想一毛不拔,让这些将军们出资。

    老朱无耻,弟兄们拼上性命,好容易缴获一点战利品,这就看不下去?这就眼红,来刮拉弟兄们的钱财了?

    哎,老朱也太不厚道了。

    自己不好意思来要,让一个瓜娃子来要。

    太子亲自开口,还能一毛不拔吗?

    出太多也不行,一点不出更不行。

    “殿下,末将正在修建府邸,还有一家老小处处都在用钱,要是再等两年还好,若是眼下,最多只能拿出1万两。”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多少不论,量力而为。”

    “陛下何时用?”

    “此事朝庭不方便出面,由小侄全权负责,回头叫人送去东宫,我叫人记下。”

    “末将这就差人回家,让把银子送到东宫。”

    “多谢徐叔支持,小侄在此先谢过了。”

    果然,就是来搜刮弟兄们钱财的,投资只是名义。

    徐达这边搞定,小朱又立刻跑去别的武将那里。

    徐达出资一万两,你们出不出?

    大家出的多了也不好,出的少了也不好。

    主将纷纷出资一万两,地位低的没那么多钱,出五千两,三千两的都有,最少的一千两。

    很快,从武将这里筹集到48多万两。

    又从沈万三等24名富户那里,筹集到24万两。

    杨宪也出资1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