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刘伯温于朝会上,提出此策。
然后提出给官员们加职田,加俸禄。
群臣表面上举双手赞成。
谁都知道,加的那点职田、俸禄,跟交的税粮比起来,完全不成正比。
家里可不只有自家的田,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整个家族的田,都要纳粮。
而且,田产越多,交的税也越多。
老朱已经当众给刘伯温赐下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全权推行新政。
还给他配了800人的相府亲卫,随时保障他全家人的安全。
群臣无比后悔,早知道刘伯温那老匹夫,一上位就动大家的利益,高低不会把票投给他。
哪怕投给一条狗,也不会投票给他啊。
走着瞧,一定要找到你的把柄,把你给参下来,哪怕参不下来,五年任期一满,也别想再连任了。
不得不说,朱明皇明改的这个选相制,简直太妙了。
早朝上,把河南一产粮大府敲定为试点。
就在准备宣布散朝之际,突然,外面一名浑身上下,落魄无比的官员,哭着出现在大殿门口,被侍卫拦下。
老朱:“门外发生何事?”
二虎:“启禀皇爷,是派往倭国的使臣回来了。”
小朱闻言,心中顿时激动万分。
卧槽,忍了整整一年,就是在等今天,终于可以潜龙出海了。
老朱:“既是使臣回来,为何阻拦?”
“回皇爷,此人衣衫褴褛,不合朝中礼义。”
老朱已经料到,此去倭国肯定出了差池。
自大明开国以来,沿海一带,倭寇屡屡犯边,到处烧杀劫掠。
为此,老朱特地派遣使臣前去倭国,要求约束好倭国百姓,同时,要求倭国向大明称臣纳贡。
“什么狗屁礼仪,快,放他进来。”
那名官员显然一路未曾休息,一回到大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来报信。
满身疲惫,拖着受伤的身躯,连滚带爬的进到大殿里。
进门就是哭号声:
“陛下——那倭奴国胆大包天,蛮横无礼,杀我使节,”
“将所有一行官员,全部痛打一翻,将赵主使残忍杀害,”
“这倒罢了,倭国之人,狼子野心,最令臣等无法容忍的是,”
“区区倭奴,胆敢对陛下口出恶言,陛下,请陛下为大明计,”
“为陛下的龙颜计,定要重重罚治那群胆大包天的恶奴呀——”
他身上的伤,显然是棍伤。
见此一幕,顿时引得满朝文武,群情激愤。
尤其那群武将。
冯胜:“陛下,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我大明并未与倭国交战,”
“竟敢斩我大明使臣,若不加以惩治,岂不人人以为,我大明可欺?”
“臣愿领兵,前去讨伐,定将那倭奴王生擒活捉,带到陛下面前听候发落!”
众将纷纷上前请命,表示杀鸡何必用牛刀,自愿领兵征讨倭奴国。
刘伯温:“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以怒兴兵。”
一众文臣纷纷站出来劝阻。
老朱心里明白,当前的主要敌人是北元残部,还有西北的王保保。
倭奴国再不济,也有数百万人口。
按人口推数,兵力最高能动员出五六十万。
不发个五十万大军,根本打不赢倭奴国。
倭奴国远在海外,当年元朝,前线部队加上后勤部队,号称出动百万大军,都没能打到倭奴国本土,半路被神风所阻。
眼下大明四面环敌,贸然前去攻打倭奴国的话,只会被元人乘虚而入。
何况,高丽现在还依附于蒙元,打倭奴国也没有跳板。
建造足够的海舶,也需要时间。
“传太医,带他下去好好医治;散朝后,机要大臣,全部到机要处来;倭奴国胆敢杀咱的使臣,咱定要为咱的臣子们,讨个公道!”
……
机要处里,武将们群情激愤,文臣们一言不发。
随着老朱领着小朱出现,立刻安静下来。
李文忠:
“陛下,倭奴国对皇爷大不敬,也等于在打咱满朝文武的脸;”
“这口气,绝不能这样咽下,臣愿领兵二十万,好好的教训一下,”
“这群无识礼数的倭奴们,给皇爷,给咱大明好好的出口恶气。”
刘伯温:
“李将军息怒,那倭奴国虽然该死,但眼下大明,首要之敌在北,在西,”
“先不说其它,单说二十万大军之战船,以及为这二十万大军所供应的粮草,”
“也不是短时间内能筹措齐备的,再者,征讨倭奴国,需先平定高丽,”
“再以高丽为跳板,方能保证大军后续物资,源源不断供给前线,”
“方能确保此战必胜;而这些,都需时间。”
其实在场的武将,比文官更知道,眼下不是攻打倭奴国的好时机。
不过是身为武将,大明国受侮,必须跳出来表一下态度而已。
此言一出,武将全都不再说什么了。
汤和:“是啊,刘相此言在理,此事还需好好的筹措一番,方能一举平定倭奴。”
众人:“臣等附议,刘相,汤帅所言,乃老城谋国之言也,眼前当以扫清前元余孽为重,等扫除首患,再来征讨倭奴不迟。”
小朱:都说古人智商不低,咱怎么觉得,这些人都是单线思维。
他们的脑子里,难道说,只有打或不打这两个选项吗?难道就没有其它选项吗?
老朱自然知道,现在不是时候,但是前面已经说了,要给咱的臣子讨个公道,自然要有所表示,争取几句也是那个意思。
刚想开口,听到旁边罚站的小朱,干咳了几声。
“怎么,太子有话要说?”
小朱摸摸脸蛋:“儿臣脸疼。”
“嗯?好端端的,脸怎么会疼?”
“被人给打的。”
老朱不明所以,看看唯一在此侍候的王大伴。
“怎么回事?谁敢对太子无礼吗?”
“奴婢不知啊,奴婢未曾见到啊。”
小朱:“父皇,不用问了,还能有谁,肯定是被倭奴们给狠狠的抽了一巴掌,父皇,还有在场诸位,难道就不觉脸疼吗?”
刘伯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眼下非是对倭奴动兵之计,还请殿下加以忍耐,等到大军攻克北元之时,便是倭奴国覆灭之日,臣在此向殿下保证。”
众将:“末将等在此向殿下保证,等到北元覆灭之日,末将必率军踏平倭奴岛,将那倭奴王,生擒到殿下面前,让殿下好好的出了这口恶气;但眼下还需殿下暂作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