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91章 准备兴建现代化都市

第91章 准备兴建现代化都市

    刘伯温:“此法甚妥,如此一来,渔民的安置也解决了,灾民也有了粮食裹腹,还省了国库存粮,可谓一举三得,殿下之英明,令臣无比钦佩。”

    “哪里哪里,刘师言重了。”

    老朱:“那么这件事情,该交给哪个部门去做?”

    照理说,杨宪身为代理工部尚书,应该由他来做才对。

    但皇上这样问,明显不想让工部来做,肯定是想让太子去做。

    所以就不吱声了。

    其他人则在想,3000万两表面看上去,好像很多的样子。

    然而,沿海百姓众多,数以百万计,再加上数百万灾民;

    平均到一个人头上,可能也就10两左右。

    这么多人的口粮,如今粮价这么贵,往后只能越来越贵。

    盖那么多房子,人工费,建材费,3000万,如果在粮价便宜时,或可一试。

    现在嘛,好像不太够,刚说了,要把百姓的生命与政绩挂钩。

    万一吃不饱,饿死超过30人,就要降职。

    况且,这件事情,老朱肯定盯的紧,里面没什么油水可捞,搞不好还容易掉脑袋。

    所以,没人吱声。

    老朱:“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太子去做,太子,可敢应下这门差事?”

    主要是3000万两不是小数,给别人去做,老朱不放心。

    “啊?儿臣去做啊,儿臣现在已经有两个大摊子要忙活了,”

    “你可以叫手底下人去做嘛,你只负责银钱调配即可。”

    你的英才馆不是有无数的匠人吗?让他们去做啊,他们办事,咱也放心。

    “主要是粮食,现在粮价那么贵,因为少才贵,儿臣都怀疑,可能买不到足够的粮食。”

    吕本:“殿下不是在海边兴建城池吗?可以广招渔民,下海捕鱼啊,如此一来,便能解决一多半的粮食。”

    快去,你快去,你需要买那么多粮食喂那么多人,至少要喂养一年,许多人可能春耕都回不到田里;

    被你这样一带动,粮价又会飞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还是持久漫长的一直维持下去。

    “对呀,吕爱卿果然足智多谋,这么简单的道理,孤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任务,孤接了。”

    刘伯温:“殿下打算在哪里兴建城池?”

    小朱毫不犹豫:“在松江府建设一座新城!此外,在各地沿海,兴建百所渔村,用于安置渔民。”

    滕毅:“为何是松江府?松江府距离灾区遥远,灾民从北地迁移到那里,这一路上,怕是会有诸多人员上的损失。”

    建渔村用不了多少人,建新城就不同了,必然要集中百万级的人口规模,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

    最好多多发动劳役,这样就没人种田了,高粮价就有更合理的借口。

    太子真是帮了老夫一个天大的大忙。

    “征调东风镖局的铁甲舰,从海上运输。”

    “铁甲舰?东风镖局已经拥有铁甲舰了?”

    “没错,东风镖局现有铁甲舰56艘,木海舶536艘,足以运送灾民。”

    小朱这是在明确宣布,那些个哄抬物价,祸乱大明的人,孤已经告诉你们了,孤有这么多的运输船,再不收手,就休怪孤手下不留情了。

    滕毅:麻麦批,那536艘里面,有526艘是老夫等人的,你就这样送给你的镖局使用了?

    吕本:这逼崽子,该不会早就算到,士绅会联合起来哄抬粮价吧?

    搞这么多船,他不会是想从海外运粮吧?

    这年头,海外运粮成本那么高,出海经商的,就从来没有人买卖粮食的,那玩意在海上容易受潮,一潮就会发霉。

    不过,这小逼崽子敢接这项任务,还有这么多船,怎么可能没有解决粮食的办法呢?

    小朱表示,最简单的天然干燥剂是生石灰,此外,硫酸钙等化学干燥剂,也很容易制取。

    总之干燥剂的总类有很多种,早就使用干燥剂了,才能源源不断的往回运粮食。

    吕本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多半还是不能成功。

    一但此事失则,则必然败露,这是在妄图颠覆大明江山啊。

    届时,朱皇帝必然要拿几个人开刀,好好的泄泄愤。

    所以这件事,最好还是不要掺和为妙。

    也没实力参与了,商队血本无归,令他在士族中间,威信尽失。

    最好朱皇帝能多嘎几个人,将来还钱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想到这里,一阵干咳,咳了半天,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老朱:“快,快传太医。”

    ……………………

    粮价持续飚升中,尤其黄河大水冲毁数府粮田;

    再加上官方宣布,于松江府兴建新城,大量征召灾民以工代赈的两条消息叠加一在起,更加使得各地粮价飞上天际。

    北方小麦面粉价格,直线飚升到35文一升。

    粗粮升到23文。

    古代卖粮,从来都是按照容积来卖。

    只有在搬运的时候,才会计算重量单位。

    不同的粮食,每斗的重量各不相同。

    像高粱,小米,麦谷这一类的粮食,远比大米轻的多。

    一升粗粮根本没有多少。

    老朱跟刘伯温等人,在京城愁的焦头烂额。

    只道是银子一下流入的太多,再加上洪灾相加,才使得各种物价一路飞扬。

    一时间,难以找到应对之策。

    心知黄河决堤,必然是人为使然,秘密派出蒋瓛前去侦办。

    只能抓出真凶,以此来平息民愤。

    如今吕本一病不起,不再帮助滕毅参谋。

    滕毅秘密指挥各地,下令继续拉高粮价,誓要将商队的损失,最大限度的从粮食上面赚回来。

    小朱已经乘坐战列舰,抵达松江府附近的镇海船坞。

    派出一切可以走海路的船只,前往灾区招募灾民。

    商行、镖局、钱庄、工业园、英才馆的负责人齐聚。

    “三家建筑公司,务必第一时间,把吴淞江周边的商行、钱庄建起,临时使用,无需建的太大太好。”

    “诺!”

    “此外,要尽快修建起供劳工临时居住的简易住宅。”

    “是。”

    “商行、镖局、钱庄,在各处散发消息,就说松江府这边,粮食2文钱,且论斤卖,这边需要大量劳工,凡是来了,都有活做,一天最少30文钱。”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