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96章 7000万石?这是污蔑

第96章 7000万石?这是污蔑

    老朱:“太子不是说,要建新城吗?城墙呢?若是再有海盗前来劫掠,没有城墙,如何抵御?”

    汤和:

    “殿下说,只要有大明海军在,往后就绝不敢再有海盗聚集闹事,”

    “所以这里就不建城墙了,有城墙也抵挡不住大炮的几轮轰击,”

    “往后海军的作战思路应该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回头等海军的舰船造好,要把琉球群岛都给拿下来,那里才应该是海军的防线。”

    老朱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嗯,这话说的没错,往后琉球以西的海域,绝不允许再的海盗存在,必须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末将等一定替陛下守护好咱大明的海疆,绝不容许再有半个宵小出现在海疆之内。”

    “嗯。对了,你们的舰船都在哪里造的?多久能造好?”

    汤和:

    “镇海船坞接了战列舰的单子,有4艘战列舰同时在造;”

    “登莱船坞建了巡洋舰的单子,有4艘巡洋舰同时在造;”

    “辽东金州卫的船厂建成后,将会有8艘驱逐舰同时开造;”

    “此外,瀛洲的两家船坞,共有8艘后勤补给舰同时开造;”

    “预计除金州船坞的8艘驱逐舰外,年底前都能造好交付海军使用。”

    老朱听到这么多舰的名字,直犯迷糊。

    “什么乱七八糟的,搞那么多这舰那舰的,都有何用?”

    汤和:

    “臣也是听太子殿下说的,战列舰为主力炮舰,重量大,吃水深,火炮多;”

    “巡洋舰大小中等,火炮数量中等,主要用于协助主力战舰作战使用;”

    “驱逐舰则是小型舰,小巧灵活,价格便宜,担负着侦察,警戒,驱离等任务;”

    “后勤舰除了保障后勤之外,还担负着输送海军陆战队的职责。”

    老朱:“那逆子,从哪里搞的这么多名堂?”

    “臣之前求问,殿下答曰:出自《天工开物》,一本开物奇书。”

    “伯温可曾听过此书?”

    “恕臣孤陋寡闻,从未听说。”

    这书出自明后期,能听过就见鬼了。

    老朱只是随口一问,没真想查问出究竟。

    见距离最近的工地里面有人。

    于是一身便装的领着刘伯温、汤和,身后跟着一众狗仔队,一起下船,走进工地大门。

    刚一进门,就被保安拦住。

    “站住,施工重地,闲人免进。”

    老朱一指汤和:“大胆,此乃中山侯汤和汤将军是也。”

    “这里由皇爷跟太子爷说了算,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要非请莫入。”

    汤和这个无语,你打谁的名号不好,非得打咱的,这下好了,下不来台了。

    老朱上下打量这保安,年纪五十来岁。

    “你仗着皇爷跟太子的威风,得罪汤将军,你就不怕惹恼了汤将军,回头带人来收拾你吗?”

    保安:

    “就算汤将军,也得讲理吧,想要进现场,必须经过管治所同意,”

    “要么管治所的人亲自带你们进去,要么戴上安全帽,拿条子过来,”

    “否则谁都不许进,这是太子爷定下的规矩;”

    “这也是为你们好,施工现场不比其它,”

    “楼还没盖好呢,万一掉下来个什么,砸坏了谁,俺也是要担责的。”

    老朱:“咱就是好奇,这么高的楼,是如何盖这么高而不倒的?”

    “这是机密,任何人来了,也无可奉告。”

    老朱点点头,那逆子用人,果然很有一套。

    连个小小的门卫,都敢阻拦鼎鼎大名的汤和。

    “嗯,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行不更名,坐不敢姓,俺叫田二虎,别人都管俺叫二虎。”

    老朱不免看向侍卫二虎。

    二虎嘿嘿一笑:“俺这名字比较普通,叫这名字的人太多。”

    看来在这里是看不出来什么,也问不出什么。

    于是一众人,前往住宅区。

    一排排整齐的小平房,正值下班时间。

    女人们都在房间里忙着烧饭,男人们聚在一起吹牛皮。

    老远就闻到香味,一闻就是鱼的味道。

    老朱跟他们攀谈了一会儿,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

    在这里做工,吃的用的都便宜,工钱还比别处多。

    每天吃的饱睡的香。

    所以这群人,哪怕劳作一天,一个个也是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

    老朱对此心里美滋滋,说明那逆子在治理方面,也是个奇才。

    刘伯温心里就难受了,老夫自诩为天下间一等一的治世能臣,居然远远不及一个黄口小儿。

    回头得向太子好好请教一番才行,否则对不起这第一首相的职位。

    ……………………

    此时公历10月份,仍是南风天。

    铁甲舰在风帆加蒸汽双动力的加持下,两天两夜抵达瀛洲治所北原(原南平北平改名南原北原)。

    正赶上水稻收割。

    在北原府衙休息一下,老朱便带着一众人等,去田间视察。

    老朱来到一个水稻垛前,随机折取一支稻穗。

    “这里的稻穗,怎地穗子如此大?籽粒如此饱满?”

    想说比之当年杨宪进献的还要大,但想,那件事情已经查出来是造假,所以不说。

    刘琏:“回禀陛下,瀛洲的田,全部使用太子爷命人制成的,名曰化肥的东西,凡是撒过的田,只要不是太贫瘠的田,亩产都能达到5到6石。”

    “是何道理?”

    “太子爷说,那是给庄稼吃的饭,就好比马,好马要喂精料才能长的膘肥体壮,粮食也一样,要喂好的肥料才能丰收。”

    “这种肥料,很贵吧?”

    “臣也不知,臣只知道,都是由英才馆的人负责生产,由商行负责销售。”

    “瀛洲所有的田,都撒这种肥吗?”

    “是的。”

    此物八成不贵,且很多,才能在这里普及开来。

    那逆子要把大明的田,收归朝堂或是皇家。

    所以才偷摸在这里搞,不然拿到大明,田里庄稼多了,地主该死抱住田不撒手了。

    最好还是别深究这种肥料为妙。

    他更关心的是,这里能为大明提供多少粮食,万一粮食战僵持不下,知道数量,心里也好有个数。

    “咱听人说,你这里有7000万石余粮可供给大明,此言是真是假?”

    “啥?7000万石?污蔑,这绝对是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