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103章 大势已去

第103章 大势已去

    中书左相徐本:

    “臣启奏陛下,如今各地粮价业已企稳,”

    “然,各地逃荒在外之百姓,却不思归乡,”

    “致使本该去年播种的冬小麦,如今只播下十之一二,”

    “如此下去,必使大量田地荒芜,粮内国之根本,”

    “若百姓尽皆不思耕种,只知匠人小道,”

    “不出数年,国之根基,必将动摇,”

    “是以,乞陛下下旨,命在外百姓速归故里,”

    “以免耽误明年春播,请陛下明鉴。”

    一群大臣纷纷出列,表示附议。

    然而,出列的都是一群中低阶官员。

    首相;六部,不,现在是七部,七部中只有礼部尚书陶凯,刑部尚书周浈出列。

    其余诸部,户部代理尚书吕本,肯定不会支持;

    兵部尚书陈宁也在等待,对第一城工业园的调查结果出炉后,再做决定;

    杨宪是代理工部尚书,肯定要站在小朱这边;

    商部更是小朱的人;

    吏部尚书詹同,见陈宁不出列,自己也静观其变。

    现在的机要大臣中,文臣是,刘伯温、吕本、陈宁、詹同、杨宪。

    武将那边更没人出来,他们不缺种地的,随便从中军找一些退伍老卒,就有人帮忙耕种。

    再者,自打上次下西洋回来,大家都赚的盆满钵满,根本不在乎田里的那点产出。

    种出来的粮食,也是给亲兵们吃的。

    十个机要大臣,没一个出列的。

    这令徐本大感不妙,陈宁、詹同这两个老狐狸,啥时候也倒向皇家了?

    刘伯温: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有待商榷,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

    “如今迁出原籍的百姓,如若比之在原籍生活更加富足,”

    “此时若强行下令,迁回原籍,必将召致百姓对朝庭心生不满,”

    “许多人,仍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潜逃回去,”

    “若当地衙门出兵强行阻拦,民怨沸腾之下,恐怕逼发民变,”

    “一地如此尚且容易处理,倘若天下百姓尽皆如此,岂不危矣?”

    “是以,臣建议,此事还需徐徐图之,请陛下明鉴。”

    这回,吕本、杨宪等人纷纷站出来。

    “首相大人谋国之言,臣等附议。”

    随着武将等纷纷出列附议,陈宁、詹同二人,也出列附议。

    朝堂上,一下子就从人数上盖过徐本等人的两倍有余。

    徐本顿时没了底气。

    “臣只是担心,明年的春播问题,以及将来的税粮问题,那些田荒了,岂不可惜?”

    刘伯温:“据臣调查,凡是迁离原籍者,皆是家中无田,或是田亩极少,不足以养活家人者,才不得以选择逃荒;绝大多数田,都有其主人,如何会使田荒了呢?”

    你踏马身为首相,会连这点事情都不知道?

    穷人都踏马的被迁走了,只剩下富人,哪个富人自己下田耕种啊,再者,那么多田,靠几个家丁,几个家仆,能种的完吗?

    这老逼登,绝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非但如此,这老逼登之前就说了,明年要全面推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政。

    他话里的意思是,无论你家里的田种没在种,朝廷已经认定了你们在种。

    明年秋天,要向所有有田的人,开始按照田亩数量征粮了。

    看出来了,刘伯温这老逼登,自打去了瀛洲,报纸上通篇都是报道那边如何如何好。

    受瀛洲的治理模式所影响,也想效仿那边,想把田收归朝堂啊。

    以成全他千古一相的美名。

    所以人不给你往回迁,地你还必须种,不种也收你的税。

    你想反对都不行。

    如果人家反问你:是不是你手里的田太多了?多到雇人都种不过来的程度?

    这叫人如何回应?说不是吧,一查就道有多少田。

    你看你田都多到雇不着人的程度了,反正也种不过来,干脆朝廷出钱收了算了。

    不卖?

    不卖你继续荒着,荒着的田继续征税,你继续赔钱。

    人不够?

    你都那么富有了,多拿出来点工钱,多雇些人帮你种怎么了?你是有多小气啊?

    粮价低?

    粮价低你还抱着这么多田不撒手?还在那干赔钱?

    你还好意思让朝廷把人迁回来?让他们跟你一起赔钱啊?跟你一起吃苦受罪啊?

    你自己缺德带冒烟,还想拉上朝堂陪你一起?你脸咋那么大呢?

    这不就顺理成章的,把那些种不过来的田,全部收归朝堂了吗。

    这妥妥就是阴谋,还是赤果果的那种,好几头堵。

    偏偏支持刘伯温的力量,还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问题,到今到这种地步,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朝堂外,都很难挽回了。

    徐本也只得退下,余者跟着纷纷退下。

    老朱端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

    哟呵,这么大的事情,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不了了之了?

    这么多支持咱的?就这么几个反对的?

    嗯,这首相也是非常顶用的,都不用咱出马,更不用那逆子出面,就给解决了。

    还有那吕本,没有枉费那逆子的一片心机,果然起到效果了。

    早知这样,就不把那逆子给叫回来了,屁用不顶,还得管他好几条大鸡腿。

    ……………………

    如今金陵城与第一城之间,已经开通固定航班,每天上午发三趟,蒸汽船,一天便能抵达。

    当日早朝结束后,詹同第一时间找到陈宁。

    今日一早,詹同之子詹徽,相约与陈宁之子陈亮,一同前往第一城,去参观一下吕家的纺织工坊。

    由于吕本无子,由亲信吕安陪同前往。

    果然时代变了,变得跟以往不同了。

    之前只在岸上远远看着,今天亲自乘坐这种机器船,才感觉到,比之人力帆船,不知快上几倍。

    就是有些吵,总是“库擦库擦”的叫个没完。

    这些江船,全部都是从江北工业园船坞生产的,那里专司生产两种型号的船。

    长江上跑的35米大船,运河路的20米小船。

    一个船坞,十个船台,十艘船同时开造。

    顺流比较快,乘坐晨时最早的班次,约么午时过不多久,就抵达第一城的吴淞江码头。

    “哇!难怪称之为天下第一城,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