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世如梦安可知 > 第22章 逛城(二)

第22章 逛城(二)

    萧子安一伙人时常来这寺里面作恶,老和尚如何会不认得?

    见萧子安问起,便微笑着答道“认得认得,小施主你可是敝寺的常客,今日光临,不知所为何事啊?”

    萧子安笑嘻嘻道“老和尚,我今天可不是冲着‘东璧’来的,今天是带着朋友来这游玩的。”

    桑莲寺占地巨大,寺内有寺,其中一寺名东璧寺,寺前有一株龙眼,其株结的果实颗颗饱满,香甜多汁,被奉为龙眼中的上等佳品,因地而名,本地人皆呼这株树所产的龙眼为“东璧”。

    一般游人香客来寺,摘几颗来尝尝鲜解解渴,僧人们是不会阻拦的。

    但萧子安一伙混蛋来,能摘得到的就摘,摘不到的就算把整条树枝折断了,也要弄到手。

    而且只挑个头儿大的吃,小的随手就扔了,极其浪费,每次他们光顾后,果树如同遭了次大灾,树下残枝断叶满地,果皮果核丢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因此住持道旷老和尚便下令僧众,见到这伙人再来,就拿扫帚驱赶,即使是这样,依然挡不住这伙混小子,时不时的还会被他们偷摘得手。

    今日道旷刚好从大殿内诵经出来,看见萧子安,眉头一皱,便走了过来。虽然现在并非龙眼成熟的季节,但这家伙出现,指定没什么好事!

    萧子来嬉皮笑脸地一指苏顾二人,老和尚见小苏衣着华贵,气度不凡,便上前施了个礼,说道

    “贵客远来,有失远迎!”

    萧子安亦在一旁介绍道“这老和尚就是本寺的住持道旷。”

    小苏和顾叔回了个礼,小苏问道“住持大师,这寺有多少年历史了?”

    道旷道“若从本寺初创算起,也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因此称之为千年古刹并不为过,但历朝历代都曾损毁重建,上一次大规模修缮应该是在三百多年前吧。”

    “哦!一千多年下来,就算多有损毁,一定也保存下不少当年的遗跡吧?”

    “是的,公子若不嫌弃,老僧愿陪公子四处看看。”

    小苏道“不敢劳烦大师,我们只是随意走走,况且刚才在外面吃了荤腥,也不敢到大殿里去,怕冲撞了。”

    “如此倒也无妨,就在殿外附近走走亦可!”

    萧子安对僧众驱赶他们一事耿耿于怀,冷笑着说道“老和尚,我知道你打的好算盘,你是看我兄弟像个有钱人,想化化缘,打打秋风吧?”

    道旷也不着恼,呵呵笑道“小施主说话倒是有趣,出家人不打诳语,几位施主若是纯属路过,逛完即走,老和尚亦会陪同,就当结个善缘;若是愿意布施,老和尚更是感激不尽。”

    小苏指着萧子安道“大师莫与他计较,他就喜欢和别人斗嘴。”

    又一指西塔,道“自入得城来,此二塔便映入眼中,着实令人瞩目,我们就到塔那边看看吧!”

    四人由拜庭向西,穿过长廊,来到了西塔前,站在石塔前,顿时觉得人之渺小,更显塔之巍峨!气势峥嵘,直插云天,晴光闪烁,紫气飘摇。但见石塔乃五层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建筑形式,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很有当地的建筑特色。塔高5层攒尖,每层檐角各系铜铎一枚,每有微风吹动时,铎声叮响,悦耳动听。

    抬头望去,塔身每层都雕有各种人物,有金刚神将,有罗汉、高僧及菩萨等,皆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尊石像都造型优美,刻工精巧,不禁让人感叹匠人们的鬼斧神工,雕工之精妙绝伦!

    道旷在一旁介绍道“建寺之初此处原系建的木塔,后毁之火灾之中,复改建砖塔,再后来才改建成石塔,迄今亦有八百年矣!”

    “说起来这西塔比那边的东塔还年长十余岁呢,这小千年间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台风,暴雨侵袭,以及地震等,至今依旧巍然屹立,可谓不易矣!”

    小苏听了也是感慨万分。

    萧子安在一旁则说道“老和尚,能让我们爬到塔上面去看看吗?我长那么大,还没进去过哩!”

    道旷看了一眼萧子安,又扫过一眼小苏和顾叔二人,略略思考后说道

    “原本出于保护宝塔,除本寺僧人定期到塔里面清扫,是不让外人进去的,既然今天与诸位结了善缘,也罢!就破例一回。”

    道旷返身拿钥匙去了,萧子安嘻嘻一笑“这老和尚待会儿肯定会让咱们布施银子,咱们可不能吃亏,让他先吐出点好处来!”

    小苏哈哈笑道“这老和尚遇见你,不吃亏才怪哩呢!”

    道旷拿来了钥匙,开了塔门,道旷上了年纪了,就不陪同,留在塔下等候。

    三人进了塔中,登上木楼梯缓缓而上,到得最高层,走出塔身外,手抚石栏放眼望去,但见东塔在百余丈外遥遥相对,泊州府城尽收眼底,视野为之一阔,一阵风儿吹过,塔檐下挂着铜铎迎风叮当作响,的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俯瞰下去,地上行走的民众如蚂蚁般大小;极远处浩淼的大海与天融合成了一色。

    小苏转头对顾叔说道“咱们京城法相寺里也有一座石塔,我也登上过,没有这里的高,也没有这里的景致漂亮。”

    顾叔回答道“是的,那塔前阵子听说塔基下陷,塔身开始倾斜,京兆府怕伤到民众,已准备到拆掉了!”

    萧子安继续当起导游,将白水州十景的其他景点的大体位置指给小苏看,正北方的“清泉鼎峙”,西北方的“鹏岭留云”,南边的“紫帽凌霄”,三山四峰围绕着泊州府城,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三人在塔上盘桓良久,见天色开始阴沉了才下来,旷道老和尚在塔门口等着,身旁多了个小沙弥,手中捧着一个木盒子。

    老和尚将三人引到塔边的一株大树前站定,萧子安问道“老和尚,带我们来这干嘛?这树又没有桑葚可吃。”

    道旷没有回答萧子安,笑着对小苏说道“公子爷请看,这株便是建寺伊始就在这的桑树了,树龄至少有一千三百多岁了,本寺之名也是因它而得的。大雄宝殿上的匾额同样也因之题为‘桑莲法界’”

    小苏上前细看,见三株桑树长势甚茂,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一千三百多岁的样子。

    道旷又说道“此树百年前曾被雷电劈中,将之一劈为三,没想到居然三段都活了下来,而且三根连体,长势更旺,绿盖如云,施主您说神奇不神奇!”

    小苏听后,更加惊异,又细细察看起树体来,见它虽然经历三断三生,但依旧傲然而立,这段经历,已然成为一段传奇。它曾经承载过的一切,甚至是苦痛和磨难,也都充满了荡气回肠的魅力。它傲然伫立的身影,尽管并不那么笔直,并不那么青春,但曲折与苍遒之间,依然吐露了刚烈豪迈的气度。天地造化的神奇与魅力,总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道旷继续说道“老和尚想着,它虽然说依然长势旺盛,但毕竟已经是一千三百多岁的高龄了,不能让它再经受磨难了,因此想造个园子,把它围护起来。”

    萧子安听了,走到小苏身旁,附在他耳畔,轻声说道“我说的没错吧!好戏要开场了!这是要让你布施捐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