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46章 难民出现

第46章 难民出现

    刘学是在傍晚七点左右到的家,把他送到家后,司机开车就走了,也没给刘学一个说谢谢的机会。

    在车上睡了一路,刘学的酒也醒了一些,虽然现在他的头还有点晕,但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在父母的唠叨下,刘学洗了把脸,然后去房间睡觉了。

    因为和老丈人合伙开炉子厂,最近刘学东一直住在老丈人家,刘学得以一个人拥有了一个房间。

    躺在床上,刘学一点睡意也没有,他睁着眼睛看着房顶,又看看房间的墙壁,他想,是该建一栋好一点的房子了。就在养殖场里建,建在河边,按照他在燕京看到的那些漂亮的别墅建。然后仓库也建在养殖场里,用养殖场给仓库做掩护,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半夜的时候,刘学起床,悄悄去隔壁的院子把今天下午卸的货都收进了壶中界里。

    翌日一早,旷课一周的刘学背上书包骑车去上学了。在八点钟即将到来的时候,刘学再次去了厕所后面,然后趁着没人启动了穿越。

    睁开眼睛,看着熟悉的房间,刘学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大明的家。坐在床上,他开始发呆,他觉得一切都跟做梦似的,只不过这个梦太真实了一点。如果能回到以前的生活该多好啊,省的这么忙碌了。每隔几天就要穿越一次,换一个环境,换掉所有接触的人,刘学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心都累,他好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啊!

    嗯,有些矫情了。

    就在刘学坐在床上胡思乱想的时候,王承恩进来了。“殿下,王公公求见。”

    “叫他进来吧。”刘学说道。

    王承恩出去没一会儿的功夫,王德化就进来了。进到屋子里,王德化跪下边磕头边说道“奴婢叩见殿下。”

    “起来吧,本王交给你的事做的怎么样了?”前些天刘学让王德化去京北的大山里收购石灰石矿,他这一走就是好几天,到今天才回来。

    王德化站起身,微弯着腰说道“启禀殿下,奴婢来就是禀报这件事情的。殿下是不知道那大山里的路有多不好走啊,奴婢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莽莽大山里找到矿场的。殿下,奴婢……”

    刘学摆摆手说道“说重点。”刘学觉得如果自己再不阻拦一下,王德化能废话到明天去。

    “是,殿下。”王德化收起他那点小心思,说道“殿下,奴婢在大山里一共找到了三处矿场。这三处矿场一处是官府的,另外两处都是商人开的。奴婢仔细观察对比了一番,发现那个官府的矿场位置最好。虽然这处矿场也在山里,但它距离山外最近,而且这处矿场出山的路并不是很难走,马车可顺利通行。”

    听完王德化的汇报,刘学高兴的从床上下来,他走到王德化跟前说道“你做的很好,本王想要这个矿场,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它买下来。”说完,刘学凑近王德化,在他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话。说完后,刘学一拍王德化的肩膀,说道“去吧,本王相信你能做到。”

    “是,殿下,奴婢必不辱使命。”说完,王德化转身离开了屋子。

    王德化走后,刘学把王承恩叫了进来,然后他把几包药交给王承恩,让他把药送到开展销会时说自己儿子得了甲亢的那个官员家。在燕京的时候,刘学特意去医院咨询了一下治疗甲亢的特效药,然后就有了王承恩手里的他巴唑。

    让王承恩去送药后,刘学离开自己的房间朝前院走去,他要去上课了。

    走进教室门,刘学扫了众人一眼,然后说道:“今天上课之前,咱们先把昨天学的阿拉伯数字默写一遍。”

    说完,刘学看向张黛玉,说道:“张黛玉。”

    “学生在。”张黛玉答应一声。

    刘学伸手一指身后的黑板说道:“你在黑板上默写。”

    “是,老师。”张黛玉答应一声,然后起身走上讲台。

    “开始吧。”刘学迈步开始在教室里随意的走动。

    十个数字,张黛玉仅仅用了不到半分钟就写完了。写完后,她转过身看着在教室里走动的刘学。

    默写时间为一分钟,时间到了之后,刘学走到黑板前,他用赞许的目光看了张黛玉一眼,然后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刘学看着下面的所有人说道:“大家都看一下黑板上张黛玉默写的数字。”

    等所有人抬起头看黑板的时候,刘学说道:“以后你们就照着这个写。”停顿了一下刘学继续说道:“张黛玉写的比本王写的还要规范。”

    “来,大家给张黛玉一些掌声。”说完,刘学带头鼓起了掌。

    哗,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张黛玉站在黑板旁边,心情激动的看着刘学,她知道自己写的不错,但她没想到刘学竟然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夸她,还鼓掌鼓励她。

    “回座位吧。”刘学朝张黛玉点了下头。张黛玉昂着头挺着胸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

    “刚才我在教室里走了走,除了个别人默写错了几个数字外,大部分人都默写对了。那几个默写错的人回头再练练,务必要记住这十个数字,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了。”说话的时候,刘学的目光在教室后面那几个账房先生的身上扫过。刚才默写的时候错的就是他们,毕竟年龄大了,记忆力有所减退。

    刘学走到黑板前,他先是用黑板擦把张黛玉写的数字擦掉,然后用粉笔写下从10到19几个数字。“今天我们学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数字。”

    0到9十个数字学会了,那么10和10以后用阿拉伯数字怎么表达呢?今天刘学就教他们怎么用那十个最基础的数字符号来表达更复杂的数字。

    等刘学把两位数,三位数的书写方式告诉众人后,他们这才明白刘学为什么要让所有人把0到9那十个数字记牢了。因为如果那十个数字学不会,后面的完全没法学。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中午了,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下课。”刘学看了下手表,然后宣布下课。

    随着刘学的一声下课,教室里所有人都站起来朝刘学鞠了个躬,“老师再见。”

    “嗯,同学们再见。”刘学朝众人点了下头,然后转身走出了教室。在他身后,张黛玉快步跟了上来。

    两个人并肩走在一起,张黛玉问了几个有关于阿拉伯数字的问题,刘学一一解答。

    从东厢房所在的东跨院出来,在门口附近有几个小宦官正在那窃窃私语。看到刘学经过,几个宦官连忙跪地请安。

    “都起来吧。”刘学挥手让几名宦官起身,然后他问道:“刚才本王听到你们提起难民了,哪里的难民?”

    一个宦官向前迈了一小步,然后躬身说道:“回殿下,奴婢今天上街去采买东西,在东市的肉铺里听王掌柜说的。王掌柜说最近一段时间京师外面来了许多难民,朝廷为了京师的安危,就把那些难民安置在了城外,顺天府每天都会在城外施粥。”

    难民?刘学心里一惊,他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自己查阅的资料,不是明年陕北才会大旱吗?难道时间提前了?不对,这不是陕北的难民,这么远他们哪里走的到京师啊。

    “难民多不多?”刘学问道。

    “回殿下,奴婢也不知,只是那肉铺的王掌柜说人很多,怕不有数千人之多。”宦官恭敬的回答道。

    “嗯,本王知道了,你们去忙吧。”刘学摆摆手说道。

    “是,殿下,奴婢等告退。”几个宦官倒退着走开了。

    刘学在燕京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知道大明从天启末年开始连年干旱,难民遍地。他记得就在今年,陕西的王二就会举起义旗,杀澄城县县官张斗耀,开始反抗朝廷。到明年,王嘉胤、王佐挂等人也会举起义旗加入造反的行列。再到后面的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由此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该屯粮了,刘学不禁想到。

    “殿下是想为难民做些什么吗?”就在刘学一边走一边思考的时候,张黛玉突然问了一句。

    “嗯?”刘学愣了一下,然后他望着东边说道:“我姓朱,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吧?皇兄对我很好,我觉得我于公于私都应该做些什么。”

    “在难民来到京师后不久,爹爹就在城外设立了粥铺,殿下要不要也设一个粥铺?”张黛玉问道。

    刘学摇摇头说道:“施粥是治标不治本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民的吃饭问题,不然他们永远都摆脱不了难民的身份。”

    与张黛玉相比,刘学想的更远。他觉得应该给这些难民找个工作才行,以工代赈才是上策,这是刘学跟米国总统罗斯福学的。

    石灰石矿还没办妥,但水泥厂可以先建着了,还有仓库、火柴厂,这些都可以开工建设了。我晕,一提到火柴厂刘学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去咨询如何生产火柴了,生产火柴的原材料他也没买。算了,等下次回现代再说吧。

    另外就是修路,刘学去了一趟牛家庄,对大明的路况可是有着切身的体会的。再说了,以后自己的新商品是要卖到大明各地的,但以目前的路况来说,这个愿望有些难以实现啊,因此修路是势在必行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要想富先修路。

    “殿下以为该如何赈济难民?”细思了一下,张黛玉觉得刘学说的很有道理。只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以工代赈。”刘学说了四个字。说完,他吩咐王承恩离开时留在刘学身边临时听用的小宦官,“去把马三和赵四找来。”

    “奴婢遵命。”小宦官答应一声,转身疾步而去。

    马三和赵四的队伍又扩大了,现在他们是信王府的工匠,马三为正,赵四为副,手底下已经有差不多六七十人之多。由于刘学早就告诉过他们要给王府换玻璃门窗,所以他们提前就找人打造好了王府的新门窗。等刘学的玻璃一到,他们立刻就开始给王府换新门窗,现在,王府的门窗已经基本上都换上了崭新的玻璃门窗。

    结束王府的工作,马三等人下一个工作就是给皇宫的后宫换玻璃门窗。在展销会结束后,刘学在朱由校的马车里承诺给皇宫的三大殿和后宫所有住着人的宫殿换装玻璃门窗,他可不能食言。

    大明皇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房间,虽说不用给所有房间都换上玻璃门窗,但即便是三大殿和后宫有人住的宫殿,全换下来那也是个天文数字。朱由校当然不想占弟弟这个便宜,但刘学坚持这样做。最后,朱由校点了头,他问刘学想要什么回报。刘学说皇兄对臣弟这么好,些许琉璃而已,要什么回报?如果皇兄实在过意不去,那就把宫里替换下来的门窗都送给臣弟吧。

    皇宫里有将作监,自己就能打造门窗。所以,马三只是教给宫里来的工匠们新门窗的样式,剩下的就是等门窗打造出来并安装好后,他再带人进宫安装玻璃。

    除了等着给皇宫换门窗外,展销会结束后,有几个富商也订了一些玻璃门窗,这些就需要马三的人亲自操作了,为此马三特意招募了一批专业的木匠。

    “小人马三、赵四见过殿下。”小宦官离开后不久,马三和赵四就赶了过来。

    “你们坐。”刘学房间的会客厅里,刘学示意马三和赵四坐下,然后张黛玉给二人端了两杯茶过去。

    “谢殿下,谢张姑娘。”二人欠身道了声谢,然后坐在了椅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三二人知道刘学是一个平易近人,没什么架子的王爷,所以在刘学面前,他们也表现的比较放松。

    “你们认识烧砖的工匠吧?”刘学问道。

    “认识。”马三和赵四同时点头应道。

    “好,你们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情,现在立刻马上去招募一批烧砖的工匠。”不管是盖水泥厂也好,还是建仓库和火柴厂也罢,砖头是必不可少的。青砖虽然更结实,但青砖的供应速度是不如红砖的,所以刘学打算自建一批砖厂,专门烧制红砖。

    “殿下是要建砖窑吗?”马三问道。

    “是,着急用砖。”刘学说道。

    “殿下,如果殿下急需大量砖的话,小人建议殿下直接买砖窑更好,因为那样更划算,这样能节省不少建砖窑的时间。”马三说道。

    “直接买?”刘学一愣,问道:“有人卖吗?”

    马三说道:“殿下,据小人所知这京师附近就有三家砖窑在出售,如果殿下有意,小人去谈。”

    “那好,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去。对了,如果砖窑还有砖,也一并买下来。”赈济难民的事情不能等,越快给这些难民找点事情做,就能越早消除难民潮带来的不良后果。

    “好的,殿下,我与赵四这就分头去谈。”马三站起身拱手施礼道。

    “好。”刘学站起身,他朝送药回来的王承恩说道:“承恩,你去找沈炼,让他派两队护卫跟着马三和赵四,护卫他们周全。”

    说完,刘学又叮嘱马三和赵四,不管用什么办法,今天这三座砖窑必须拿下。如果对方真心诚意的谈交易也就罢了,一旦对方敢狮子大开口,就该是护卫队的事情了。

    “小人等定不负殿下使命。”马三和赵四再次拱手,然后转身离开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