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128章 意外来客

第128章 意外来客

    自1618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反叛大明以来,至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里,除了去年的宁远之战和今年的宁锦之战算是胜仗外,其余打的都是败仗。不过说实话,宁远之战其实根本算不上是胜仗,就连惨胜都算不上,觉华岛上数万军民的死伤在那摆着呢,人们只不过是选择性的忽视了而已。

    宁远之战如此,那么宁锦之战呢?除了鞑子在攻城时被大炮打死打伤一些外,在野战中明军又有什么战果?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参战双方加起来超十余万人的战斗,杀敌数仅仅数百人,这又算什么胜仗?

    据谈迁的《国榷》记载,明军的斩首数是“二百六级”,也就是砍了二百零六颗鞑子人头。当然,后金肯定不可能就只有这么点损失,后金的史料记载是“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

    一场打了一个多月,十几万人参与的战斗才消灭了五百多鞑子,而如今仅仅三千人的护城队就消灭了五百多鞑子,一百多包衣(留守东山堡等三堡的包衣),还有人数过千的老鞑子和鞑子女人小孩,还有三百多包衣的俘虏。两相对比一下,这差距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战报送进京师,百官皆震惊不已,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嘉奖护城队,而是怀疑这是不是护城队在谎报军功。所有人都知道明军不是鞑子的对手,且护城队又是信王的,而信王和皇帝的关系又如此亲密,这很难让人不怀疑。不过当马车载着一千多颗人头(本来有两千多颗,卖给了关宁军五百颗人头)进京后,所有人都乖乖的闭上了嘴。

    接着便是皇帝的封赏了。张献忠从游击将军直接越级晋升为总兵官,领兵五千,护城队全部队员转为军队,由张献忠统帅。郭凯和金昆也被封为参将,其余人等各有晋升。除了官职上的升迁,还有物质上的奖励。由于刘学的出现,朱由校的小金库日渐充盈。即便是户部的国库,因为刘学教给了魏忠贤收税的方法,魏忠贤又将此法逐渐推广到京师周围的城市,每个月国库也开始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流入。

    兜里有钱了,对于有功之人的封赏,朱由校便不再小气了。他先是责令户部给张献忠兑现人头银,然后还私人掏小金库给护城队补发了一个月的饷银。

    与督师王之臣的折子同一天送进京的还有张献忠给刘学写的信。信里张献忠高度赞扬了刘学提供的经过改良后的没良心炮,与红衣大炮相比,没良心炮射速更快,威力也更大,最重要的是红衣大炮动辄上千斤,甚至数千斤,而没良心炮呢?自重甚至不到一百斤,移动布置起来非常的方便。

    说了没良心炮一堆的好处,张献忠请求刘学再造些没良心炮送到关外,这可是杀鞑子的利器啊。

    除了要没良心炮外,张献忠还提了一嘴俘虏的包衣,他说他想从俘虏的那三百多包衣中挑选一些人出来训练一下,然后把他们送回到鞑子那边,让他们给己方提供鞑子的情报。这次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端了鞑子的三个墩堡,就是因为有孙德彪的带路。

    “殿下,这张献忠立了如此大功,皇上一定会重重奖赏他,升官是必然的了,到时候他怕是要脱离殿下自立了。”今天张黛玉难得的休息一天,她陪着刘学在花园散步,信就是这个时候送到的。

    刘学把看完的信折好放进口袋里,然后抬头看向凉亭外的荷花塘。看了片刻,他站起身朝外走去,一边走刘学一边说道:“我知道张献忠有极大的野心,他若想自立那就自立好了,我是一个王爷,在咱们大明,王爷养兵是不被允许的。”

    刘学走出凉亭后,张黛玉起身跟了上去。在荷花塘边站定后,刘学继续说道:“我与皇兄情深义重,能为皇兄培养一名统兵大将,那也是我之心愿了。”

    “殿下,是妾……”醒悟过来刘学的身份,张黛玉满脸的歉意,她刚想要说些什么,刘学伸出右手食指按在张黛玉的嘴上,他深情的看着张黛玉说道:“黛玉,等玉凤生完孩子,我就向皇兄请辞,然后咱们一家人到封地去过日子。到时候咱们没事的时候就造小人,我要你给我生一个足球队。”

    听到刘学大白天的说造小人这样的话,张黛玉害羞的低下头,她抱住刘学,把头贴在刘学的胸膛,一副小女人的姿态尽显无疑。

    史书记载:天启七年五月十八日,朱由校在客氏和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后,他又和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小宦官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不小心被风刮翻了小船,朱由校落水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上岸,但受此惊吓,朱由校便落下了病根。

    生病后,经多方医治无效,朱由校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一个叫霍维华的尚书进献了一种叫“灵露饮”的仙药,朱由校天天饮用,导致身体肿胀,最终卧床不起。

    八月十二日,朱由校感觉自己来日不多,便分别召见大臣、魏忠贤等人商议事情,又召见信王,命其继承皇位。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八月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检登基,年号崇祯。

    以上便是朱由校大概的死亡过程。不过,这是原本的历史中发生的事情,现在刘学来了。由于他知道朱由校的死亡诱因,而他又有感于朱由校对自己的情深义重和关心爱护,使得他提前给朱由校示警,让他不要游船,更不要去戏水。

    显然,刘学的示警奏效了。前两次入宫的时候,刘学没有看到朱由校有生病的迹象。另外,他还问了魏忠贤,魏忠贤也说朱由校已经好久没有去西苑游玩过了,至于落水那就更无从说起了。

    朱由校没有如原本历史中那样生病,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是不会死于意外了。朱由校不死,刘学便无法登基为帝,那么他也就无法开启征服世界的行动,这也就意味着他寻找器灵的事情基本上没戏了,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没戏了。

    如果说以前刘学还对自己的命运有些担心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不再担心了,或者说他有些释然了。经历了南柯一梦世界的三十年,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之后,他又发现了十大神器发生的变故,他觉得十大神器一时半会儿的肯定没办法再控制自己了,所以他可以等。

    尽管刘学为大明,为朱由校做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延缓大明的灭亡,但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明的现状,所以农民起义军依然会出现,后金依然会入关。自己已经救过朱由校一次了,也算是对得起他对自己的爱护和情谊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十几年后自挂东南枝的人会变成朱由校。

    原本的历史中,朱由检死后,福王朱由崧便在南京继位为帝,成立了南明小朝廷。如今,自挂东南枝的换成了朱由校,自己这个信王还活着,那么在南京继位的理所当然的会是自己。征服世界这件事还是会做,只不过会晚上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里,自己可以好好陪陪周玉凤和张黛玉几女,过十几年的轻松日子。

    晚上十几年再开启征服世界的行动会不会影响它的结果?刘学觉得影响肯定会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至于大明,刘学也早已想好了,只要好好培养一下张献忠,让他代替原本历史上的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把满清铁骑挡在关外就好了。关内,只要自己用这些年积累的财富组建一支强军,然后让他们拿着自己从海参崴买来的武器,一路平推过去就行了。

    平定了关内的农民起义军,剩下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的征服世界了。其实换一个角度想想,让李自成等农民军在大明祸害祸害也不算坏事。大明的士绅是不纳粮的,他们是大明最富有的一群人,让李自成带人把他们祸害了反倒有助于刘学更好的接管大明。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军队驱赶着他们去自己想让他们去的地方,当年蒋介石不就是这么做的吗?红党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军跟了一路,也收服了一路的地盘。

    “殿下,咱们……”张黛玉娇羞的刚想要说去造小人,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一个小宦官。小官宦跪地上行完礼后,说道:“启禀殿下,王府外来了两个人,他们说有生意要和殿下谈。”

    “谈生意?”刘学低头看了怀里娇艳欲滴的张黛玉一眼,然后朝小宦官摆摆手说道:“让他们下午再来。”

    这个时候谈事情,那会冷落了美人的。

    “殿下,正事要紧,妾先回去了。”张黛玉是个明事理的女人,她自然不会做让刘学为难的事情,所以她主动提出让刘学去谈事,而她则回了自己的房间。

    会客室里,刘学见到了来求见的人。这二人一个年长一些,留着些胡须,另一个则年轻一些,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这二人脸庞都比较红,而且非常粗糙,从他们走路的样子能看的出来,他们的下盘非常的稳。

    “小人李德,李虎叩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二人跪拜于地,给刘学行礼。

    “起来吧。”刘学摆摆手,让二人起身。

    刘学贵为王爷,小民是没资格在他面前坐的,但是,刘学又是个商人,与人谈生意岂有让对方站着的道理。于是,刘学让人给李德李虎拿来了两个凳子坐下,并让宫女给他们上了茶。

    “你们要和本王谈生意?”喝过茶后,刘学朝二人问道。

    “殿下,小人的确有生意要和殿下谈,只是……”李德年龄大一些,主事的应该是他,只见李德话说了一半,眼睛却看向了屋子里的其他人。

    李德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他要说的事情比较机密,所以在场的人越少越好。

    刘学看出了李德的意思,于是他摆摆手说道:“你们都出去吧,四师兄留下。”刘学让其他人都出去,只留下了肖荣荣。从刚才李德和李虎进来时走的那几步路可以看出,李虎是个练家子,功夫恐怕还不低,留下肖荣荣自然是防备对方对自己有什么不良的企图。

    “有什么话尽管说吧,四师兄不是外人。”刘学看了肖荣荣一眼,然后朝李德说道。

    “王爷,这是我家老爷给王爷的信,请王爷过目。”李德朝肖荣荣微笑了一下,然后从怀里取出来了一封信。肖荣荣走过去把信接过来,然后一边往回走,一边打开了信封。看了一眼,信封里没什么异样后,肖荣荣把信递给了刘学。

    刘学接过信,取出信纸看了起来。等看完信,刘学把信纸折叠好放进了信封里。接着他取出打火机把信给点着了。

    信是一个刘学怎么都不会想到的人写的,那人不但给他写了信,更是直接把自己的身份给亮了出来,这就让刘学有些纳闷了。他想不通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跟自己表露身份,难道掩盖一下不好吗?

    郑芝龙,又名郑一官,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亲爹。在归顺朝廷之前,郑芝龙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大海盗,盘踞在今宝岛的嘉义县。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招安成为一名海防游击,继续统领他手下的人马。1633年,在料罗湾大海战中,郑芝龙大败远道而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称霸东海和南海。从此,凡是航行在这一海域的商船都需要悬挂郑氏旗号,否则就会被郑芝龙的舰队击沉。

    今年是天启七年,明年就是崇祯元年了,按说他明年就会接受招安,可是现在就表明身份来找自己做生意,这……

    刘学有些犹豫了。郑成功是个大人物,他爹郑芝龙白手起家,二十多岁就成为海洋霸主,也是个大人物。可是与郑成功被后人赞誉有加相比,郑芝龙身上有一个难以清洗的污点,那就是他在满清进入福建后竟然投降了,做了满清的走狗。

    “殿下,小人这里还有东西要交给殿下。”见刘学烧掉信后眉头紧皱,一直不说话,李德从怀里又取出了一个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