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273 章 锦衣回乡(三)

第273 章 锦衣回乡(三)

    也许有人觉得踩烂几根麦苗没什么,可是对于农民来说,麦苗就是粮食,就是命。尤其是对于明朝等朝代的百姓来说,本来他们就吃不饱呢,你这一踩麦苗,他们不就更吃不饱了吗?

    民以食为天,你让他们吃不饱,他们不跟你玩命才怪。

    “都把刀放下,当初我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谁是人民?他们,他们就是人民,我看谁敢对他们动刀子?”刚刚探测仪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钻井地点,刘学刚要高兴的大叫出来,陡然看到了远处的情景,于是他立刻跑过来呵斥了亮出刀子的御林军一阵。

    百姓们正心焦自己的麦苗,突然看到一个身上沾染着泥巴和草叶的贵公子跑了过来。贵公子过来后,不但没有针对自己等人,反而是把那些拔刀的手下给呵斥了一顿。而且,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在贵公子呵斥完后,那些人一个个把刀收了起来,甚至那些人还朝自己鞠躬说了声:对不起。

    我滴个天哪,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怎么会有人给自己这些泥腿子道歉,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位公子,我是黄约村的里长,还望公子看在我等百姓艰苦的份上,勿要再践踏麦苗,我们就靠着这些活着啊。”当刘学呵斥完御林军后,一个看上去约有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往前走了两步,朝刘学拱手说道。

    “你们不用担心,这片地我会买下来,价格就按市场价的十倍来计算。”刘学要在这里开采石油,他当然要把钻井的地方给买下来了。

    然而不是刘学想买人家就想卖的,他们见惯了嚣张跋扈的贵公子,对于刘学说的以十倍的市价购买土地,他们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这位公子,求您饶了俺们吧,俺们就靠着这些土地活着了,您把地买了去,俺们可怎么活啊。”里长跟其他百姓不一样,他不傻,看着那大群的穿着绿色奇怪衣服的护卫,他知道只能说软话,一旦把眼前这位贵公子得罪了,别说地里的麦苗了,就是他们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现在可不是几百年后的法治社会,现在的贵族杀个把人根本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里长在央求,跟来的几名须发皆白的老人也在说好话央求。刘学很烦处理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个时代的百姓把土地当命来看,即便你给他钱,他都不愿意卖地的。

    “雁翎知县还没到吗?”刘学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启奏,那个,公子,应该快到了。”王承恩回答道。

    “这里交给你们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丢下这样一句话,刘学跑去跟工匠们商谈事情去了。

    “干爹,要不让儿子去试试?”在刘学被百姓们弄烦跑了后,跟在王承恩身边的一个小宦官鼓足勇气说道。

    王承恩看着这个小宦官问道:“你有办法说服百姓?”

    “回干爹的话,儿子入宫前也种过田,儿子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闹,请干爹允许儿子去试一试。”小宦官继续说道。

    “去吧。”王承恩手一摆说道。

    宦官之间的争斗是非常激烈的,偌大的皇宫上万的宦官,可能做人上人的就那么些个位置,大家都在奋力的向上爬。身处低位的宦官极尽的献媚于高位的宦官,而往往他们爬上高位后,扭头就会将提拔他们的宦官给干掉。

    然而,整个皇宫里就王承恩一个人不去参与这些争斗,不是他安于现状,而是他没有必要去争斗。所有人都知道王承恩是当今皇帝身边的红人,皇帝对他的信任是无人能比的,即便是周皇后都比不了。

    正是有着皇帝绝对的信任,王承恩才不用去和其他宦官争权夺利。同时,依附在王承恩身边的宦官也不用去跟别人争权夺利,因为王承恩跟他们说了,只要他们肯兢兢业业的做事,就没有人能取代他们的位置。

    “乡亲们,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小宦官走到喧闹的百姓队伍前,大声说道:“我知道大家在顾虑什么,无非就是担心我家公子无法实现他说的那样按十倍的价格收购大家的田地。但是……”

    在小宦官的劝说下,百姓的情绪终于平静了下来。他们不再大喊大叫,也不再嚎哭不停,而是站在田埂边看着刘学指挥着工匠们搭建钻井平台。

    正忙碌着的刘学不经意间一个转身看到了不远处看热闹的百姓,心里十分的惊讶,这些百姓怎么了,刚才还要死要活的呢,怎么现在不但不闹了,还饶有兴趣的在那看开热闹了。

    刘学把王承恩叫过来,指着那些看热闹的百姓问道:“承恩,他们怎么不闹了?”

    “回陛下,都是小安子的功劳,是他劝说了百姓一番,百姓才安静下来的。”王承恩不怕这个叫小安子的夺了他的位置,所以他实话实说的把劝解百姓的功劳都给了小安子。

    “小安子?”说实话,刘学身边每天都跟着一群宦官和宫女,但是他有事一般都是跟王承恩说,所以这些宦官的宫女叫什么他是不知道的。

    王承恩朝站在十几米外的小安子招了下手,小安子立刻屁颠屁颠的跑过来给刘学行礼。

    “陛下,这就是小安子。”说完,王承恩往旁边让了让。

    “嗯,你很不错,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都交给你去处理吧。”刘学说道。

    “是,陛下,奴婢,奴婢……”小安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和刘学说话,激动的话都不会说了。

    “行了,你出去吧,朕还有事情要忙。”刘学一摆手把小安子给打发走了,当上皇帝后,刘学基本上只跟那些信王府时就跟在他身边的宦官说话,像小安子这样后期投奔王承恩等人的宦官,他基本上是不怎么搭理的。

    在工程车辆的帮助下,高高的钻井平台一点一点的搭建了起来。钻井平台搭建好后,刘学指挥着众人安装钻杆,完了打开机器,钻杆便开始往地里钻。

    “陛下,雁翎知县到了。”机器轰鸣声中,王承恩过来禀告说是雁翎知县到了。

    此时刘学的所有注意力都在钻井平台上,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使用钻井设备钻井,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他生怕一个不注意就会失败,所以他现在可没时间去接见那个所谓的雁翎知县。

    “征地赔偿的事情你和小安子去处理吧,就按照刚才朕那个赔偿标准来就行。”刘学目不转睛的盯着钻井平台说道。

    “是,陛下。”

    雁翎县的知县叫做吴柳云,天启年间的进士,秉性比较醇厚,不善结交。正是因为他不善交结人,所以他在雁翎县一待就是八年。

    昨天吴柳云收到通知,说皇帝明天就要到县里来。收到这个通知后,吴柳云和县丞、典史、主簿几人商议了一番。可是商议来商议去,几人谁也不知道要把圣驾安排在哪。

    皇帝到地方是要有行宫的,然而并不是很富裕的雁翎县哪里有行宫?别说行宫了,就是县里那几家客栈都拿不出手去,这要是怠慢了圣驾,吴柳云就更没有高升的希望了。

    “县尊大人,要不就把圣驾安排在驿站?”思量了一番后,主薄说道:“圣上出行,身边肯定跟着大量的随从,除了驿站,下官想不出哪里还能安置下那么多人了。若是贸然将圣驾安排在客栈,一旦因为护卫不周全导致陛下出了任何事情,你我头上的乌纱不说,这颗脑袋可也会跟着一起搬家的。”

    “县尊大人,下官觉得郑大人说的有理。如今的圣上,性情古怪,难以捉摸,咱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上啊。”县丞想了想后表示赞成主薄的主意。

    “好,就这么办了。”吴柳云也没什么好主意,于是他从善如流了。“三位大人,咱们不知道圣驾的来意,你我几人当小心伺候。如今驿站已十分破旧,咱们还是先去收拾一下才好。”

    雁翎县屈指可数的几个官连夜将城外的驿站收拾布置了一番,天亮之后,他们匆忙吃过早饭,准备到城外去候驾,几辆摩托车飞驰而来。

    修往南方的通衢大道经过雁翎县,道路修成后,不断的有车辆经过,所以作为雁翎县父母官的吴柳云几人对摩托车也并不是十分陌生。

    “陛下有旨,着雁翎知县到黄约村见驾。”摩托车停下后,几名传讯的御林军亮出自己的腰牌后说道。

    “请天使大人稍等,我等立刻准备出发。”吴柳云跟传讯的御林军说道。

    御林军没有等吴柳云,他的任务就是传达皇帝的旨意,传达完后,他们便骑着摩托车走了。

    “县尊大人,这是个什么情况?难道陛下不来咱们县了?”县丞不解的问道。

    吴柳云看着黄约村的方向,说道:“本官哪里知道,这样,集合三班衙役捕快,咱们全部到黄约村陛下跟前听用。”

    “啊,县尊大人,还要带捕快前去?”典史问道。

    “带啊,你我又不知道陛下到黄约村干什么去了,万一有用得着咱们的地方呢?有备无患呐。”吴柳云说道。

    其实根本用不着集合人马,因为知道皇帝今天要来,所以三班衙役和捕快什么的所有公职人员早就集合起来等着接驾了。

    “县尊大人,县城没有那么多马啊。”主薄提醒吴柳云道。

    从县城到黄约村三十多里路,没有马光靠走那得走到猴年马月去啊。

    “征调县城富户的马车,中午之前务必赶到黄约村。”吴柳云略微思考了一下后说道。

    最终,吴柳云等人午前也没能赶到黄约村,征调马车太耗时间了,等他们好不容易乘坐马车赶到黄约村时,已经是午后了。

    大老远从县城赶到黄约村后,吴柳云等人并未见到刘学,刘学可没时间搭理他们,他还要跟工匠们一起钻井呢。

    “你是雁翎县知县?”王承恩和小安子在一队御林军的护卫下来到吴柳云等人跟前,他扫视了站在队伍前面的几个身穿官服的人一眼,然后从几人官服的颜色和补子分辨出吴柳云就是雁翎知县。

    “下官雁翎知县吴柳云见过大人。”吴柳云以为王承恩是皇帝跟前的什么官员,于是恭敬的行了一礼。

    王承恩脸色淡然的说道:“咱家不是什么大人,咱家叫王承恩。”

    “啊,王公公?”听到王承恩说他是王承恩后,吴柳云大惊,他深施一礼道:“下官雁翎知县吴柳云见过王公公。”

    没见过王承恩的人太多太多了,但是不知道王承恩是何许人的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官场上的人,几乎没人不知道王承恩现在是圣眷正隆。

    吴柳云虽然很正直,且不善阿谀奉承,但这么多年的官宦生涯还是让他做出了一些改变。阿谀他依然不会去做,但奉承可以做一做。

    “行了,吴知县,有个事情需要你去做。”王承恩把小安子叫过来,说道:“这位是安公公,他会告诉吴知县要做什么。”

    吴柳云需要做的无非就是协调征地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刘学不摆明身份的情况下是很麻烦的,但是换做吴柳云的话,那就简单多了。他把里长和黄约村堵氏一族的族老叫到一起,然后把刘学给出的理赔标准一说,完了就是丈量土地了。在这个过程中,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这可是知县大老爷,旁边还有数十名衙役捕快,谁敢说个不字,大老爷一定会把他锁去大牢吃牢饭的。

    如今是十七世纪初期,在这个时代修建输油管道是不现实的。先不说修建输油管道的工程量巨大,就是输油管道对盗贼的吸引力巨大就让修建输油管道这件事无法进行下去。

    既然无法修建输油管道,那就只能是仿照现代的模式修建储油罐了。

    前文说过,在现代社会的刘家村有几个磕头机。由于没有输油管道,石油公司便将磕头机及其附近的六七百平的土地租下来。租下土地后,石油公司便用铁丝网将租下来的土地围起来,然后在围起来的土地上修建巨大的储油罐,还有可移动的铁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