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召唤大宋英杰 > 第18章 结束?才刚刚开始

第18章 结束?才刚刚开始

    曹营,曹操一脸平静地端坐在椅子上,看着跪在地上的夏侯惇众人。

    “元让(夏侯惇)你们都起来吧。这次错不在你们。”

    夏侯惇等人仍然跪在地上,不肯起身。

    “怎么,就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了吗?当年追击董卓,丹阳遇险,青州大战,我们又何曾放弃过,如今不过是小小的挫败一场罢了,如何就灰心丧气至如此。”曹操突然站起身,大声呵斥道。

    夏侯惇这才站起身来,满脸羞愤地说道:“孟德,我并非自暴自弃,只是输给徐州军这种对手,我不甘心啊。”

    曹操背过身去,缓缓说道:“元让,你说的对,输给徐州军,我也不甘心,只是,我们真的了解徐州,了解陶谦吗?”

    众人正欲回答,只是转念一想,却发现自己确实不了解陶谦与徐州军,就连郭嘉,都皱起了眉头。

    “奉孝,当初我与你们盘算陶谦时,只以为他是个不识忠奸,放纵手下,软弱可欺的无能之辈,但真的如此吗?”

    郭嘉正欲开口,但曹操直接继续说道:“非也,我之前也没有看透,现在想明白了,陶谦一个边军出身,在黄巾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又怎么会是无能之辈。”

    “就拿丹阳兵来说,我们只看到了他任用曹豹这种无能之辈,但细想起来,当年我在丹阳征兵,刚刚征到手,便集体哗变,我也差点死在其中。陶谦却能收他们归心,确实不易啊。”

    “还有种种细节,在这里我就不讲了,过去的事,便让他过去吧。这次我因怒兴师,确实错了。现在,我们要向前看。奉孝!”

    郭嘉立刻出列,拱手说道:“在!”

    “如今兖州的情况如何了?”

    “这,主公您已经知道了?”

    “这是自然,奉孝,你其实没必要瞒我,我本来也就想钓出兖州的那些宵小之辈了。”

    “是,主公,如今兖州各家串联,大部分都在我等预料之中,只是有两个人,需要注意。”

    “哦?”

    “这两位都是您的故友,一人是陈宫,一人是张邈。这两人掌握了大量的兵权,不可不防。”

    曹操听了,脸色一变,过了许久,幽幽说道:“陈宫有智而迟,张邈名满天下但并无过人之能。奉孝,在兖州放出我军大败的消息,引他们动手。”

    郭嘉立刻答应下来。

    “众将士立刻整队,我们偷偷赶回兖州,那里,还有宜昌大战等着我们。”

    众将拱手称是,随即各自散去,做准备工作去了。

    曹操留下于禁,吩咐道:“文则,我军撤退,这殿后之责,就交给你了,你可使增灶之法,瞒过徐州军。”

    于禁点头应允,离开营帐,曹操看向兖州方向,微微叹“做主公,还真是不易啊。”

    随后又看向徐州:“陶家小子,我走之后,你又如何应付徐州众人呢?”

    与此同时,陶应在城中,正坐在陶谦为刘备准备的接风宴上突然听到耳中系统的提示之声。

    但在宴席之上,他也不便抽身,更何况这也是了解的刘备一个好机会,于是只能暂时搁置不看。

    在宴席上,刘备作风豪爽,仿佛一位江湖豪侠一般,令陶应啧啧称奇,感到他与演义中的形象大有不同。

    酒过半酣,陶应借着上厕所的名义,走到厕所,调出系统查看消息。

    “叮,曹操已经撤退,您完成了生死之战,曹操在心里认为自己输了这一场,恭喜你获得至尊召唤机会一次,解锁“北宋”召唤权限。”

    “什么?曹老板撤了?”陶应不由惊讶道,很快他便明白

    “看来是吕布来了,这天下又要有趣起来了。”陶应喃喃道:“只是,这之后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陶应回到宴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散去。

    陶应走在回府的路上,突然,窜出两个小孩。

    “你就是陶应哥哥吧。”小孩开口说道。

    “不错,我便是陶应。”

    “哥哥,这个送给你。”小孩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两枚鸡蛋塞进陶应手中。

    “诶,等等”陶应想叫住小孩,只是小孩已经跑远了。

    “大人,那两个小孩我认识,是你从小沛救出的百姓之一。”身旁陈到说道。

    陶应沉默一阵,突然扶额笑道:“妙,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说罢,陶应向着城墙走去,登上城楼,环望四周,远处曹操营寨之中,升起袅袅炊烟,似乎比原来还多了些。

    “曹操撤了。”陶应淡淡说道。

    “可是,炊烟明明变多了。”陈到在一旁说道。

    “是啊,他撤了,但又没撤。”陶应说出这样一段没头没尾的话。

    陈到在一旁,听得是满头雾水。

    陶应沉默一阵,但很快,他抬头看向天空,随即大声喊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随后小声说道:“我陶应,一定会终结这乱世,拯救万民于水火。”

    随后,他跌倒在地,呼呼大睡起来。

    “诶,公子喝多了。”陈到看着倒在地上陶应,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背起陶应,向城楼下走去,心中想道:“公子刚刚吟的那首诗,倒是好气魄啊。”

    城楼下,一名男童看向城楼,他刚刚也听到了那首诗。

    “二弟,走吧,我们还得赶去扬州呢。”

    “好的,我这就来。”

    第二天,陶应起床之后,仍感到晕晕乎乎。

    “二公子,老爷叫您今晚去赴宴。”一个下人在门外听到动静,

    “什么?还有宴会?”

    “是的,少爷,那曹操昨天居然悄无声息地退走了,如今孔融先生和田楷先生都到徐州了,那位孔先生,可是曾说过“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可是一位好饮之人。”

    陶应沉默一阵,回了声知道了,随后便坐起身。

    “曹操既然撤退了,那想必也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就是不知道我那便宜老爹会给我安排一个什么职位。”

    陶应看向外面,决定先去军营看看,至于召唤机会,他准备留到后面的自己的职位定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