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李景隆的事迹后,李文忠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曹国公府,他今日不揍李景隆这兔崽子一顿,他怕是要怒火攻心而亡。
李文忠一想到同僚们那看戏的眼神,心里就窝气。想他李文忠可是随洪武皇帝四处征战的铁血将领,他可是大明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啊。
可是“大明第一战神”李景隆仿佛在告诉他李文忠:爹,您看好了,别人都是虎父无犬子,可您不一样,您是虎父有犬子,这在华夏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李文忠怒气冲冲地找到李景隆时,李景隆正在书房里看兵书。
李文忠咬牙切齿:“李!景!隆!”
随后,不等李景隆反应过来,李文忠便手握藤条朝李景隆的背打去。
李景隆倒吸一口冷气:“哎呦!疼啊!爹,您这是干嘛,儿又没有惹你。”
李文忠不说话,将李景隆按在桌案上,把握好力度后,就直直打向李景隆的屁股。
李景隆:“哎呦!疼啊!爹,您说清楚啊,为什么打我?哎呦!”
李景隆接连惨叫许久,李文忠才停手。李景隆虽没有伤筋动骨,但也得躺床上好久才能下地走路。
李文忠:“九江,你知道吗?若不是你爹我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们一家今天恐怕就要去见阎王了。”
李景隆:“爹,发生什么事了?”
李文忠:“说多了都是泪,你爹我一生英明神武,今天全毁在你这个不争气的逆子手里了。”
李景隆:“爹,到底发生了啥事?”
李文忠:“不是什么大事,你今后不能入朝为官而已。“
李景隆:“爹!凭什么?”
李文忠:“凭什么?凭你未来有暗中助燕王朱棣登基的嫌疑!凭你让我颜面扫地!”
李景隆懵了:“什么?太子不是朱标吗?您前些日子虽告诉我太子英年早逝,但不是还有嫡长孙朱雄英吗?四皇子朱棣怎会是未来的皇帝?”
李文忠冷笑:“这不是拜’靖难第一功臣’的你所赐嘛!你未来虽是建文帝的臣子,但你为了助燕王朱棣登基,可是’煞费苦心’啊。”
随后,李文忠就将光幕里的内容言简意赅地说给李景隆听。
李景隆听完后,辩解道:“爹,我要是说我未来是为李家着想,才故意屡次输给燕王朱棣,您、信吗?”
李文忠:“呵呵!第一,你未来输得难看至极,第二,朱棣登基后不久不仅随便找个理由剥夺了你的爵位,还没收了你的全部身家,李家人也基本被幽禁。”
李景隆吃惊:“爹,据光幕所说的内容,明眼人都能看出我未来有暗中助燕王的嫌疑,朱棣称帝后竟然敢过河拆桥?”
李文忠:“第一,如果你没有帮朱棣的嫌疑,那你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第二,如果你有助朱棣的嫌疑,那就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试问,哪个有作为的帝王能长久容你活跃在政坛上?”
李景隆心虚:“爹,我未来可能只是怎么想着保李家了,没有想那么多。“
李文忠:“从今往后,你都不用操心家族的事了,毕竟当今陛下的意思很明确,你一辈子都不能入朝为官。”
李景隆颓然:“好吧。”
几日后,新视频如期而至:
【他是华夏历史上最会赛车的皇帝,号称“高粱河车神”,他是“斧声烛影”的主角之一,因此被人戏称“斧头帮帮主“,同时,他还有个“绝命毒师”的称号。
他是人菜瘾大的典型代表,誓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却始终未能成功,从此,宋朝便被打上“弱宋”和“挫宋“的标签。
他的即位历来颇具争议,有人说他是兄终弟及,也有人说他是弑兄夺位。他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不解:“赵光义的哥哥是没有自己的儿子吗?怎会兄终弟及?”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手握盘龙棍,周身散发着骇人的杀气,赵光义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冷汗直冒。
赵匡胤语气不辨喜怒:“赵光义,你说,我们宋朝皇位的传承会是兄终弟及吗?”
赵光义:“陛、陛下,德昭马上就到弱冠之年了,应当是大宋未来的继承者。臣弟是冤枉的啊。”
赵匡胤:“那你说,光幕上给你的称号作何解释?”
赵光义:“臣、臣、臣不知、道。”
赵匡胤:“没事,别慌,光幕会慢慢为你解答。”
【自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建立历史上的“北宋“后,赵光义就广泛结交各路豪杰才士,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
公元963年,赵匡胤欲任用极有可能是赵光义举荐的符彦卿掌管禁军,被宰相赵普阻止。
公元965年,赵匡胤对赵普说自己有意重用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冯瓒。
第二年,赵普就查出冯瓒曾向赵光义行贿金带及其他珍玩等物,使冯瓒被下狱治罪。
冯瓒出事后,赵光义就将自己幕府中的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宋琪赶走,而宋琪是赵普的同乡兼好友。
此外,赵普在杀姚恕、贬石熙载、阻止窦仪执政等事件亦扮演重要角色,而这三人都是赵光义的幕僚或亲信。
公元973年,风头太盛的赵普被赵匡胤罢相,而赵光义被赵匡胤加封为晋王,赵光义的亲信卢多逊也升参知政事,楚昭辅也升枢密副使。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的下雪之夜,赵匡胤突然召见赵光义嘱托后事,左右未闻声,只见烛影下赵光义有时离席,如同谦逊退避之状。
随后赵匡胤将柱斧朝地上划,大声对赵光义说:“好为之!”,翌日凌晨,赵匡胤离奇驾崩,这便是“斧声烛影”的由来,至于真实性,大家自行判断。
因赵匡胤始终未立皇太子,晋王赵光义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于是,赵光义便成了北宋的第二任皇帝。】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赵光义上位的过程怎么看都处处透露着阴谋诡计,还有赵匡胤生前为何不确立大宋的皇太子?”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内心琢磨:论武艺,赵光义远不及我。所以,他应该不是用斧头砍我。历史上,我离奇驾崩,应该是被赵光义毒害了,他不是还有一个“绝命毒师”的称号嘛?
赵光义匍匐在地,被两名侍卫死死地瞪着。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完成赵匡胤的统一大业,收吴越国,共十三州、八十八县,统一南方。
赵匡胤在世时,曾三征北汉,又迁徙北汉俘民、骚扰其农事,虽未能将北汉消灭,但已极大消耗了北汉的军力、财力。
公元979年,赵光义御驾亲征,宋军从春天打到夏天,终于收河东一郡、共十州、四十一县,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汉高祖时期
刘邦疑惑:“北汉?北汉的开国之君也姓刘吗?为什么会用“汉“作为国号?”
【平定了中原的割据政权后,赵光义将目光转向了幽云地区的辽朝,西北的定难军(党项)、南方的静海军(交趾)等割据政权。
公元979年五月,宋军围攻太原数月后,早已疲乏,本以为赵光义会班师回朝,待来日再收复幽云地区。
可赵光义在灭亡北汉后,志得意满,不听大多数将领的劝阻,执意北伐。
七月六日,宋军与辽军于幽州西北的高梁河处交锋,宋军被辽军打得溃不成军。
七日黎明,赵光义大腿中两箭,只身逃离战场。
宋军失去指挥,群龙无首,四散溃逃,辽军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无数。
赵光义因腿伤不能骑马,便乘驴车一路狂奔,于八日到达涿州。
追击的辽将耶律休哥也在激战中三处受伤,以致无法骑马,只能乘轻车追击宋军,一直追到涿州,也未能俘虏赵光义,遂收兵返回幽州。
九日,赵炅逃至易州金台驿,得知宋军全军溃逃,派宋将崔翰去收容逃兵,自己则继续南逃。
十一日,赵光义逃到定州,闻知辽军北还,才有喘息之机。
由于赵光义高超的逃跑技术,凭借驴车甩掉了大辽铁骑,因此,后世人授予赵光义“高粱河车神“和“宋驴宗”的称号。】
汉高祖时期
韩信:“军士疲乏而又仓促攻城可是兵家大忌啊,赵光义当他的皇帝就行了,干嘛非要御驾亲征。”
唐太宗
李世民看着舆图:“幽州的高粱河距涿州得有几百公里吧,赵光义的驴车真这么好用,连敌军的铁骑都追不上?”
程知节嘲讽:“’高粱河车神’于赵光义而言实至名归。”
宋太祖时期
大多数官员紧咬下唇,肩膀抖动不已,他们只能在心里默念:不能笑,不能笑,不能笑……
赵匡胤看着脸色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赵光义,阴阳怪气:“哟!这不是我大宋赫赫有名的车神吗?您老人家可是名扬万世了呢!”
赵光义低头不语。
赵匡胤接着道:“收吴越,灭北汉,你是不是很得意啊?”
赵光义还是不说话。
【高粱河之战后,宋军与辽军多有交战,互有胜负,但宋军始终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除了收复幽燕的计划破产以外,赵光义对交趾、定难的经略也陆续失败。
至此,宋朝停止武力开疆拓土,全面转向守内虚外。
赵光义对弟弟赵廷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一开始还挺好的。
但赵光义于高粱河惨败后不久,赵德昭自杀,赵德芳英年早逝,赵廷美于公元982年被冠以谋反罪而被流放,两年后,赵廷美卒。
赵光义决意除掉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中抛弃宋军,与宋军失联后,朝廷官员欲拥立赵德昭为帝,结果是赵光义活着回到了宋廷。
所以,赵光义才要想办法除掉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人。】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某人得位不正,做贼心虚,才着急除掉绊脚石吧!”
赵光义已万念俱灰。
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三人皆气愤地瞪着赵光义。
【此外,赵光义还培养所谓的“天子门生”,用以提防武将。
文官阶层从气势、心理、地位上全面压倒了武官,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唐末五代十国骄兵悍将的风气,但也让两宋从此被周边国家轮着欺负。
“重文抑武“也从此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赵光义自己虽然军事水平不高,但他却极度自信。
于是,他推行了一个极其傻叉的政策——“将从中御”,即授以作战策略、机宜或“阵图”,严格控制和指挥将帅的一切行动。
也就是说,将领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时,不能随机应变,只能按那固定的策略、阵图对抗敌人。】
宋之前,大多数上过战场的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先是满脸问号,再是无语:赵光义到底是个啥玩意,他以为自己神机妙算吗?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他是怎么提前知道敌人要怎么打的?赵光义不会把自己当真神了吧?
秦始皇时期
项羽:“呵呵!武将在战场上束手束脚,这仗能打赢才怪。”
汉高祖时期
韩信:“要是我当初领兵作战时,陛下也让我严格按照他的策略和阵图打,那这天下早就是项籍的了。“
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赵光义颅有疾?“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朕只要一想到上战场后还要受到一定的束缚,朕就浑身难受。”
程知节:“按赵光义的意思,如果我想单骑冲入敌军取敌军将领的首级,是不是还要先向坐镇后方的他禀报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打仗?”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讥讽:“名扬万世的’高粱河车神’,你真当自己料事如神啊,你未来是怎么好意思让战场的将领遵照你的阵图来应对敌军的?”
明成祖时期
朱棣耻笑:“就连我那傻气的侄子都想不出赵光义那愚蠢至极的政策。不过,若朱允炆也学赵光义搞个’将从中御’,朕就不会用将近四年的时间才打到南京。“
评论区:
{博主,你这不行啊!怎么只说我“车神”的武治,不说他的文治。}
{如果李世民是“太宗界”的天花板,那赵光义就是“太宗界”的地板砖。}
{如果硬要说赵光义的文治,那他完善科举算不算?从他开始,文人的地位在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博主说得什么话,我“车神”做皇帝合理合法,听说过”金匮之盟”吗?
赵匡胤兄弟几人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要赵匡胤按立长的原则,在死后把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廷美。}
{赵二“绝命毒师”的由来是:赵匡胤、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南唐后主李煜和吴越国君钱俶皆可能死于赵光义的毒杀。}
汉文帝时期
刘恒:“赵光义上位后所做之事皆给人一种信号,那就是他弑兄夺位的嫌疑最大。”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阴森森道:“朕怎么不知道还有个’金匮之盟’,车神,嗯?”
赵光义声音颤抖:“陛、陛、陛下、臣、臣什么也、不、知道。“
赵匡胤:“朕有种强烈的感觉,朕今后会被你的子孙后代气到,所以你今后就当朕的沙袋吧。”
于是,赵光义的双手双脚就被绑了起来。
同时,赵光义的亲信和幕僚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赵匡胤:“即日起,立赵德昭为皇太子,诸位可有异议?”
众大臣:“陛下万岁!太子千岁!”
众大臣:开玩笑,赵光义有弑兄夺位的嫌疑,现在反对,不是等同于告诉陛下,自己和赵光义是一伙的吗。
赵匡胤内心满意:本来迟迟不立太子,就是担心其他势力不服,现在好了,赵光义未来所做之事一经曝光,我儿德昭的储君之位反而能坐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