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城,讨虏将军府。
董成离开相国府后,便返回讨虏将军府。
进入书房之后,便再也没有了困意。
前身那好游侠的性格,让他一直沉溺于征战沙场的爽快之中。
但他知道,想要平定乱世,匡扶大汉。
征战沙场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民生和发展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城市建设、对外贸易和国防建设等。
否则光是每年几百亿的军费,都能将摇摇欲坠的大汉拖垮。
董成刚才已经和董卓表明,要镇守在雒阳。
不用他明说,董卓也会帮他运作一个合法的位置。
雒阳县令长的位置太低,不太可能。
董成猜测,董卓大概率会为他,运作河南尹的位置。
以讨虏将军的身份,兼任河南尹!
董成自认现在的他,只有一县之才。
但身边有贾诩、徐晃等人协助,勉为其难地可以管理一郡之地。
河南尹相当于一郡的太守,但地位又要比一般太守要高一些。
因为河南尹管辖的区域,是京畿地区。
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安全和稳定。
所以在权力和地位的排序中,更为重要。
一般的太守,主要对所属的州刺史或州牧负责。
而河南尹,除了管理地方事务外,还需要直接和朝廷的中央机构紧密配合。
如在治安方面,要和卫尉等部门协作,确保都城安全。
在财政事务上,也会和大司农等部门配合。
河南尹辖区内的经济情况,对整个国家财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河南尹共领二十一个县,治所在雒阳县。
除了雒阳县外,另外二十个县分别为:
平县、平阴县、谷城县、河南县、新城县、梁县、偃师县、缑氏县、巩县、成皋县、荥阳县、卷县、原武县、阳武县、中牟县、开封县、苑陵县、新郑县、密县和京县。
董成首先的发展地方,便是这雒阳县的雒阳城。
他要将雒阳城打造得,更加坚固无比。
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城的地位!
加强治安管理、加强城防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发展工商业、兴建市政道路和水利……
董成将能想到的一条条事项,全都逐个记录下来。
盐、酒、玻璃、冶炼……
大的布局写下来之后,他又写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这些东西,他只懂得大概的原理。
但他知道以大汉人民的智慧,只要给他们一个方向,他们就会很快研制出这些东西,继而精益求精。
在书房里呆了整整一天,董成屁股都坐麻了。
伸了个懒腰之后,在蔡侯纸上,写下了最后两个大字:防疫。
狗子的效率很高。
董成从相国府回来之后,就画了一个口罩的草图给他。
让他用丝绸,尽快制作一批口罩。
另外让糜竺,立即采购市面上的麻布和葛布。
开始大批量制作简易的口罩。
不到一天的时间,狗子就找到人,制作了一百多个口罩。
接过狗子带回来的口罩。
董成又将写给蔡琰的信,贴身收起来,便起身前往蔡府。
蔡琰现在仍有婚约在身,为了她的清誉着想。
董成只得继续做翻墙贼。
潇洒地翻进蔡府中,董成突然有了一种错觉。
似乎蔡府的守卫,松了许多?
他小心翼翼地溜到蔡琰的闺房外,竟然没遇到一个巡逻的奴仆。
虽然早已经立春,但二月底的天,依旧很冷。
蔡琰闺房的窗户,一直敞开着。
她就坐在窗边,怔怔地看着天边的月亮。
冰凉的风,浇不透她心中的火热。
她今天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心中的那个他,今天一定会来看她!
突然间,蔡琰的心跳快了几分。
身体略微有些颤抖,对窗外颤声道:“是汝乎?”
做贼心虚的董成,被这声音吓了一大跳。
但整个人,瞬间被欢喜充满。
她,在等我!
溜进了蔡琰的闺房后。
他就看到一身白衣、亭亭玉立的蔡琰。
她的美眸中,似乎瞬间升起一股水雾。
董成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他非常想上前抱住蔡琰。
但碍于礼数,只得放弃这个想法。
两人面对面,就这样柔情似水地看着对方。
良久之后,董成把手中的口罩递给蔡琰,轻声道。
“琰儿,雒阳周边已遭瘟疫,即将传来雒阳。”
“此乃我为汝所制口罩,届时务须佩。”
“瘟疫多藉飞沫而传,佩此口罩,则大免染疫之虞。”
蔡琰接过口罩。
董成又从怀中取出书信,腼腆道:“此乃我致汝之书,篇幅稍长,汝可徐徐观之。”
蔡琰接过董成递过来的信,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他的体温。
迫不及待地展开信。
蔡琰很想知道眼前这个木头,到底写了什么给她。
前面部分,是董成对他的思恋,让她的内心一片温暖。
接下来,就是告诉她防疫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则是几首情诗。
《鹊桥仙?纤云弄巧》《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钗头凤?红酥手》……
看着这几首词,蔡琰突然面色潮红,浑身发抖,似乎前往极乐世界一般。
前世和前身都是初哥的董成,当然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还以为蔡琰已经染上了瘟疫。
急忙上前扶住了她,问道:“汝无恙否?”
蔡琰稳了稳心神,露出一丝害羞之色。
俏脸像是要滴出水的红苹果,蔡琰用贝齿轻咬红唇,低声道:“无妨,方才偶感风寒。”
董成急忙将窗户关上,但背后却传来蔡琰的声音。
“汝且去吧,汝常如此行事,于理不合。”
“若汝果真顾念于吾,便速谋良策,使卫氏解吾与卫仲道之婚约。”
董成回头看着蔡琰,一脸真诚地说道:“琰儿,汝放宽心,我必竭尽所能,令卫氏废此婚约。汝定要静候我。”
蔡琰展颜而笑,似是大地回春,娇滴滴地说道:“我静待汝归。”
董成心中狂喜,不住点头。
和蔡琰互道相思,直到深夜,董成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出了蔡琰的闺房,董成顿时尴尬无比,想要往旁边的石头缝里钻。
蔡邕阴沉着脸,胡子气得不住抖动。
良久之后,蔡邕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看向董成身后满面赤红的蔡琰,蔡邕只得说道。
“相国于吾有恩,吾亦知其欲效周公所为,然其行事未免过急。”
“虽云乱世当用重典,若各方难获其利,相国必举步维艰。”
董成不可思议地看向蔡邕,没想到他,竟然与董卓的理念如此相同。
怪不得史上,蔡邕先是反感董卓,后又信服于他,直接导致他被王允所杀。
董成躬身拱手,非常恭敬地说道:“请蔡中郎明示!”
蔡邕轻抚胡须,仰头看向月亮,一字一句道。
“吾愿以命入局,倘若他日有人欲取吾性命,汝切勿阻拦。”
“吾但求汝为吾悉心照料琰儿,护其一生一世。”
董成听到了蔡邕的话后,直接呆立在了原地。
以命入局!
除了董卓外,这已经是第二个人,对他说类似的话了。
这些人,到底在谋划什么?
他们是在对抗那只大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