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董贼扶汉 > 第64章 军队改革,卢植到蔡府纳采!

第64章 军队改革,卢植到蔡府纳采!

    雒阳城,讨虏将军府。

    介绍完新面孔之后,朱儁便开始述说河南郡的经济发展。

    朱儁虽然只是河南丞,但面对董成这样的甩手掌柜,他已经开始行使太守的权力。

    “季颖,经吾等不懈努力,郡内局势渐趋稳定。”

    “雒阳城和城外几条驰道的重建,如火如荼,经济亦有显著发展。”

    董成点了点头,很满意朱儁的做法,一直坚定地执行他的发展方向,问道“人口如何?”

    朱儁捋着胡须,笑道“现如今河南郡户籍统计人口,已达四十万余户,将近两百万人!”

    “已恢复迁都之前的人口,此乃吾等推行安民之策,吸引周边流民归乡、外民迁入的成果。”

    “百姓安居乐业,方有此人口增势。”

    “善!”董成听后大喜,作为前世之人,他深知人口的重要性。

    现在的人口结构,三十岁以下的人,占了绝大部分,并非前世老龄化的人口。

    这是大汉发展最根本的基础!

    朱儁很满意董成的反应,心中成就感十足。

    随后又详细述说了税收、城市和驰道建设、学院和医学院建设,以及募兵等详细事宜,得到了董成的高度赞扬。

    议事结束,朱儁等人纷纷离开。

    小媳妇模样的糜贞此时走了进来,一脸幽怨的表情。

    但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端茶倒水,又帮董成捏肩解乏。

    对于糜贞的懂事行为,董成表示很满意。

    董成明白糜贞的心意,但现在却不能给她承诺什么。

    只得闭上双眼,一边享受糜贞的按摩,一边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虽然知道内政的重要性,但实在是没那么多的精力,只能全权托付朱儁等人。

    在长安与董卓见过面后,董成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危机,那就是他麾下的军队!

    他麾下的军队,都是董卓调拨给他游民民族军队。

    随着功劳的累积,这些人开始渐渐露出骨子里的本性。

    虽然这些人早已被董卓打服,诚心投靠,并且进行了部分汉化,但董成觉得远远不够。

    他们虽然会说简单的汉语,但在生活中,主要语言还是他们各族的语言。

    董成不会禁止他们说本族语言,但汉语必须是他们首要语言!

    等学院建好后,董成便会让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轮流到学院里学习,接受汉文化的熏陶。

    再让他们去教授麾下的普通士兵,以点带面。

    董成知道这种事不能急,只能缓缓施行。

    现在他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麾下军队的番号。

    虽然他们还不是英雄部队,但董成还是决定先给他们一个汉化的番号。

    作为军人,他们无疑对军队最为认可!

    正好又有曹操等人的加入,董成想在调整分工的同时,改变各军队的番号。

    雒阳北部的屏障河内郡,由曹仁和韩浩二将镇守。

    曹仁为坚垒校尉,韩浩为屯田校尉。

    二人在河内大肆募兵,不到半月,已突破五千兵。

    这些兵基本都是汉人,曹仁又善于防守,董成将其命名为坚垒营。

    雒阳北部的孟津关和小平津关,由李典率领两千匈奴兵营镇守。

    李典为星驰校尉,随时支援河内。

    这些兵基本都是匈奴人,又都是骑兵,董成将其命名为星驰营。

    雒阳南部的伊阙关、大谷关和轩辕关,由徐荣率领本部八千西凉兵镇守。

    徐荣本来就是中郎将,董成准备表奏其为虎贲中郎将。

    曹洪为虎贲校尉,做徐荣的副手。

    这些兵由汉人和羌人组成,各兵种都有,董成将其命名为虎贲营。

    雒阳东部的虎牢关,是董成最关注的关隘。

    由高顺率领八佰陷阵营,以及麹义率领两千匈奴兵营镇守。

    陷阵营不用改名。

    高顺由陷阵校尉迁为陷阵中郎将,麹义为先登校尉。

    麹义麾下的匈奴兵营,改为先登营,希望麹义能将他们全都训练成先登死士那般精锐。

    雒阳还有朱儁的原有六千本部兵,以及他刚招募来的五千河南兵。

    董成军的待遇极好,河南郡参军之人纷纷报名。

    这是朱儁从中精心挑选的五千兵,其他的兵分配在各县。

    这些兵暂时镇守雒阳,随时上前线,补充到其他各营中。

    他们暂时由董成率领,不起番号。

    除此之外,雒阳还有从河内郡回来的军队。

    有徐晃率领的三千六百湟中义从营,以及乐进率领的三千七百匈奴兵营。

    这两支军队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越加精锐。

    董成经过朱儁的同意,让他们从朱儁麾下的军队中挑选精英,将两支军队分别扩充到四千人。

    湟中义从营是董成麾下最精锐的军队,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董成将其改为折冲营。

    继续由折冲中郎将徐晃率领,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做徐晃的副手。

    乐进麾下的匈奴兵营,则改名为扬武营。

    继续用由扬武中郎将乐进率领,夏侯渊为扬武校尉,做乐进的副手。

    同时规定,董成麾下诸将,从即刻开始,领兵不得超过四千人。

    徐荣很懂事,知道此事后,立即命令四千西凉兵进入雒阳,交由董成接收。

    此外,加上乱武中郎将贾诩的一千二百人苍狼营。

    以及一直保持五十人编制的亲卫队。

    董成大概算了一下,他麾下的军队,大概有三万七千三百五十名战兵。

    辅兵朱儁也有统计,大约五万人。

    运粮民夫太多,朱儁就没纳入统计。

    曹操暂时为参军,华雄继续为骁骑校尉。

    其他便是文官。

    朱儁为河南丞,卢植为河南功曹,荀攸为河南五官掾,满宠为河南督邮。

    还有化名为华飞的医工长华佗,长安的太仓丞糜竺。

    董成手下总共有武将十三人,文官七人。

    其他董成叫不上名字的,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个乱世之中,董成已经成了除董卓、袁绍和袁术之外的第四大势力。

    董成打算攻下南阳之后,便东出虎牢关,会一会这天下群雄。

    不知道何时,董成已经有了一丝困意。

    小媳妇模样的糜贞立刻会意,急忙打水让董成洗漱,让他休息。

    往后的一段时间,董成麾下的武将,都在努力训练军队。

    文官则投入到发展河南郡的工作中。

    为大汉注入了一丝生机,并缓缓向外扩散。

    雒阳城,蔡府。

    卢植对董成的婚姻分外上心,挑了个黄道吉日,带着雁、羊、玄纁等三十多种纳采的礼物,来到了蔡府。

    汉朝时的结婚流程,主要遵循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六礼之首,通常由男方请媒人带上礼物,到女方提亲。

    纳采代表着男方家庭对女方的尊重和正式求婚。

    问名是女方表示同意后,男方再派人到女家,询问女子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等信息,以便后续占卜成婚的吉凶。

    问名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双方的命理是否相配。

    纳吉是男方问名后,会进行占卜。

    如果得到吉兆,就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正式确定婚姻关系,也就是订婚。

    这一步骤是对婚姻的一种确认和祝福,意味着双方家庭都认可了这门婚事。

    纳征是男方遣使者向女家送去聘礼,标志着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汉朝时人们普遍认为聘礼的多少,与女方的身价有关,所以男方需要准备丰厚的聘礼,以显示对女方的重视和诚意。

    董成的聘礼不能用丰厚来形容,简直是震惊天下。

    有了董卓和糜竺的大力赞助,他的聘礼足足一千三百一十四车!

    要知道,此时一般士大夫阶层的聘礼,也就在十几辆到几十辆车不等。

    聘礼虽然震惊天下,但也给董成带来了许多诟病,成为很多人攻击他的武器。

    对此,董成微微一笑,他才不管这些人怎么想。

    他就是要给蔡琰一个盛大的婚礼。

    其实董成也有他的小心思,他如此大张旗鼓地操办婚礼。

    就是想绑定蔡邕这尊大儒,迅速增加他的名声,让天下有才之人慕名来投。

    纳征之后便是请期,此时男方会再次进行占卜。

    选择一个吉日成婚,然后派人到女家通告日期。

    虽然名义上是向女家询问日期,但实际上男方已经确定好了时间,只是出于礼仪表示谦逊。

    后续还有婚后礼等,就不一一赘述。

    一连串流程下来,已过去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也来到了八月。